简介:摘要注射吸毒人群(PWID)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达67%,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PWID是需要优先关注的人群。尽管丙型肝炎病毒直接抗病毒药物持续病毒学应答可达到95%以上,但是PWID接受治疗仍存在很大的障碍,尤其是在医疗实践中,由于PWID多伴随合并感染、多重基因型感染、低依从性、药物滥用、美沙酮维持治疗、危险行为及再感染等情况,医生常担心这些因素影响疗效而拒绝给PWID提供丙型肝炎治疗。现对不同感染状态及具有特殊行为特征的PWID开展丙型肝炎治疗的情况及效果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结论为在多学科合作下对PWID人群开展的丙型肝炎治疗安全有效并且能保证治疗的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采用抗病毒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计28例为研究对象,均选择HAART疗法配合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方案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治疗前后患者ALT、AST、GLDH、TBIL、ALB水平与HCV-RNA阳性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ALT、AST、GLDH、TBIL水平与HCV-RNA阳性率均明显小于干预前,P<0.05,ALB水平高于干预前,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采用抗病毒方案治疗能够改善肝脏功能水平,且用药安全可靠,有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采用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在2018年01月~2019年12月期间,96例因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疾病而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96例患者共同实施抗病毒治疗,探究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谷氨酸脱氢脱氢酶GLDH数据水平对比。结果:对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AST、ALT、TBIL、ALB水平、HCV-RNA、GLDH等数据,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实施抗病毒治疗干预后,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数据,对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抗病毒治疗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145例CHC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疗程48周。按治疗结束时甲状腺功能情况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两组病例对照,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治疗结束时甲功异常34例,占23.45%,正常111例,占76.55%。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1例,占0.69%;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7例,占4.83%;亚临床甲亢2例,占1.38%;亚临床甲减24例,占16.55%。抗病毒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甲状腺功能的因素主要有性别(P<0.05)和甲状腺自身抗体(P<0.01),但抗核抗体(ANA)及抗病毒疗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g-IFNα-2a联合LBV治疗CHC患者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常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丙型肝炎(CHC)病人应用普通干扰素(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前、后甲功异常发生率和变化特征。材料和方法检测168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析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情况及其对病情的影响。结果168例患者治疗前甲状腺功能异常16例,占9.52%,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异常33例,占19.64%。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综合治疗后能完成抗病毒疗程。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与IFN治疗有关,对CHC患者尤其是IFN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