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4月下旬,由张祖英带队,一行十几人由俄罗斯转机踏上东欧之旅,除个别几人曾到过部分城市外,大多数人是初次到访。之前大家对东欧的印象觉得与西欧、北欧一定差距很大,甚至是较贫穷的国家,对画家的了解也只限于克里姆特、席勒和蒙卡奇等为数不多的画家,对它们的博物馆藏画更是知之甚少,相比西欧许多东西尚属未知,所以,对这次考察大家充满期待。参观美术馆第一站落脚捷克首都布拉格,随后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几个国家的重要美术馆走了一遍,捷克近代作品略多,毕加索、博纳尔及装置、影像都有,奥地利、匈牙利的国家博物馆偏重古典,大师作品有:委拉斯惠
简介:一提到“中亚”,较容易想到的俄语对应名称是Средняя Азия。Средняя Азия意为“中亚”,这对于俄语学习者来讲已是基本常识,因为无论是大学俄语《东方》,还是上世纪80、90年代广泛使用的高等学校教材《苏联概况》都明确地告诉我们:Средняя Азия即“中亚”,它包括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等四国。但是,苏联解体之后,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另一个同样译为“中亚”的术语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使用得越来越频繁,有取代我们所熟知的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的趋势。那么,这两个概念到底是不是一回事,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近年来倍受青睐的原因何在呢?
简介:"东欧"作为一个冷战时期形成的地缘政治概念,不仅意味着国际区域的划分,更包含着特定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内涵。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后,国际政治意义上的"东欧"或许逐渐被"中欧"或"巴尔干欧洲"所取代,但作为历史和文化意义上的"东欧"仍有其特殊的意义,中外文学关系视野中的"东欧"当属后者。近代以来的东欧虽分属不同的国家,但从地缘政治、历史遭遇到文化传统,都有着明显的相似和关联性。相似的民族处境、历史体验、文化性格及其在文学中的表现,对于在列强压制和侵占下获得民族意识的觉醒、并在学习和反抗西方的矛盾中艰难走向独立和现代化的中国而言,不仅具有特殊的认同价值,更伴随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进程。
简介: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东欧国家共产党相继垮台,东欧各国面临剧变。关于东欧剧变的原因,有诸多方面。究其根本,是来自苏联模式的影响。二战结束后,东欧国家经过短暂的人民民主道路探索之后,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演变,迅速拉开了苏联模式化的历史进程。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东欧各国来说,短期能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从长期来看,苏联模式化的东欧国家却面临着诸多不良反应。面对国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东欧各国共产党试图进行改革但积重难返,国内频发的一系列问题为东欧剧变埋下了隐患,种下了祸根。进入20世纪80年代,苏联模式化的东欧各国已经无力回天,危机不断显现。国内反对势力和党内“改革派”占据主流,无力扭转危机的东欧各国共产党丧失执政资格,并向社会民主党转型。我们党要以史为鉴,以史为戒,深刻总结经验教训。一要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符合国情建设社会主义。二要始终稳步推进经济政治改革。三要始终密切党群联系,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