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以宋元以来太湖东部平原的水环境变化为基础,具体分析作为人居生活场所的聚落在形态、分布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并揭示其背后的自然与人文驱动力。宋以后江南人口压力的增大和水网泾浜化的发展,促使太湖东部平原聚落的形成模式逐渐归于两种,即低乡与高乡。低乡地表水充沛,聚落营造的原则以开浚河浜、排除积水为先,宅随浜而就,交通以行船为主,因而房屋沿泾浜分布,具有集村产生的条件。高乡地表水量不足,人们开凿河浜的首要目的在于引潮和蓄水,随之形成以屋宅为中心、浜随宅就的聚落格局。由于高乡河道浅窄不利于行船,住宅与河浜呈离散性分布,聚落形态以散村为主。本文研究证明,除社会经济因素的阶段性影响外,地势、河流水性、潮汐等地域性自然要素,对于太湖东部平原聚落形态的塑造具有本底的制约作用。
简介:通过在艾丁湖东部湖积平原区开展1:5万供水水文地质详查工作,分析了艾丁湖东部湖积平原区地下水含水层的岩性、结构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分析了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类型并划分富水性分区,分析了地下水的循环特征,动态特征和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艾丁湖东部湖积平原区主要分布有多层结构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承压含水层,在NS方向上承压含水层的岩性、结构的空间分布变化最大;富水性级别为水量中等、水量贫乏;地下水主要接受吐鲁番南盆地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等,从东北向西南径流,通过侧向径流、人工开采等方式进行排泄;地下水的动态类型为人工开采型和开采径流型;水化学类型为SO4·CL-Na型、CL·SO4-Na型、CL-Na型水.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可再生能源利用进入高速发展时代,其中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中的支柱之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较为普遍且成熟的风能利用技术就是风力发电技术。截止2021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规模已突破3亿千瓦大关,占全国电源总装机比例约为13%。其中2021年全国新增风电4757万千瓦,从新增装机分布看,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比约61%,“三北”地区占比约39%,根据单体项目规模及场址地理位置分布来看,呈现“三北”“海上”规模化、基地化,中东部内陆地区集中式、分散式并举发展的态势。目前中东部平原风电项目开发进入高峰期,基于此,本文章主要对我国中东部平原风电项目前期工作优化策划进行探究,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