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高怀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首次出版于台湾1978年)。全书共17万字,242页,对易学作了系统的论述。该书目录前附有“本书主要易学家年表”和“易学传承表”,正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对易中几个特殊问题进行了讨论,第一个是易与秦火的问题,对易的来源作了清晰的考辨;第二个是易的传承问题,作者按时代划分三个段落考查了易学的传承;第三个是易伪书的问题,

  • 标签: 易学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两汉 时代划分 传承 汉易
  • 简介:戴震是清代学术的领军人物,他所倡导的“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的学术思想与方法,启导了乾嘉时期的朴学之风,尤其是他对《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四部辞书的研究与推崇,对当时以及后世的语言文字学和经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戴震 小学研究 两汉辞书
  • 简介:论先秦汉语赵振铎一、这里说的先秦汉语,指的是从有文献记载的殷商时代到东汉末年的汉语。就汉语史上说,这一时期是汉语发展的第一阶段,即所谓上古时期。在此之前,汉语早已经存在,但是由于时代绵远,文献难征,一般讲汉语史的都略而不论。而是把这个有文字记...

  • 标签: 先秦两汉 专门用语 《左传》 《汉书·艺文志》 现代汉语 《尚书》
  • 简介:俸禄制度研究张兆凯一、俸禄制度的基本内容西汉俸禄制度,《汉书·百官公卿表》未载.据《汉书·文帝纪》臣瓒注曰:“本有禄秩令,今不传”.臣瓒生率不详,唐颜师古考证为西晋初人.如师古说,则之《禄秩令》在魏晋已佚.颜师古为《汉书》作注时,曾引用《...

  • 标签: 俸禄制度 中二千石 六百石 后汉书 《汉书》 仲长统
  • 简介:秦汉之际强调"义"的公共性,认为对其理论阐释、规则制定应由深知人之为人、人之能群的君子来完成。《淮南子》提出的"君子制义",强化了士阶层对政治行为和社会事务进行评骘的话语权。以此为理论基点,朝野不断强化"行义"者的示范性,将之作为理想人格进行褒扬。东汉朝野冲突,正是士人坚守行义传统,以守义的精神对抗皇室意志,形成了朝野之间的意见冲突。

  • 标签: 君子制义 义行 行义 守义
  • 简介:封君封号甚象,然大别之可分为“王”、“侯”、“君”、“公主”四种类型。封号的来源主要是以封地命号、以功绩命号、以民族关系命号、以绍封继绝命号和以情绪意义命号。同一个封君,在不同的时期封号可以改换,而同一个封号,在不同时期也可以在不同的人之间转移。封号的类别、应用、改换和转移都是封君制内涵的体现,作为社会文化的产物,它还生动地表现了思想、观念、习俗、传统上的很多特徵,是了解和认识汉代社会的重要依据。

  • 标签: 两汉 封君 封号
  • 简介:自司马迁完成《史记》的撰写之后,由于叙事、阙佚等方面的原因,之际出现《史记》续补之现象。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此时期有24位学者参与这一工作。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遵循《史记》既有之架构,以补续为目标。不过,由于补史、续史意识的差异,这一时期的《史记》续补也经历了不断演化的过程。一是从以补为主到以续为主,二是从私撰到官修,三是完成由补续到“断为史”的转变。整体上,之际的《史记》续补由一种经典修复行为发展到自觉续史,最终催生《汉书》这一断代纪传体文献。由于《汉书》的面世,之际《史记》续补的热潮在很大程度上也就随之终结。

  • 标签: 《史记》 《汉书》 补史 续史
  • 简介:时期由于学术思想的不同,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也不同。以道家思想为主的刘安、司马迁与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扬雄、班固之间存在分歧;同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扬雄、班固与王选之间亦有分歧。

  • 标签: 屈原 《离骚》 论争
  • 简介:砖对研究汉代思想史、文化史、书法史都有重要作用。在书法史上填补了"前汉无碑"的书法空白点,为汉代书体风格的演变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文中就砖文出土、书法研究及著录情况作一简要总结梳理,并且对汉代砖文的研究前景作出理论上的展望。

  • 标签: 砖文 书法 刑徒墓砖 曹操宗族墓砖 民间书法
  • 简介:皇位继承制度略论范学辉,朱宏关键词,皇位,继承制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K234萌芽于西周、春秋的专制王权确立于战国,至秦、遂形成皇帝独裁之局。由于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制下,"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帝拥有最高的行政、司法、军...

  • 标签: 两汉 皇位 继承制度
  • 简介:本文认为苟子影响《诗》学既深且巨。第一、汉唐文献记载苟子传诗,毛、鲁二家均为其后学;第二、《苟予》一书大量引诗,文字与四家诗有同有异,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最后论述了苟子的礼治思想影响汉代政泊与学术,汉儒引经致用即承此而来,汉人用诗的实质是以礼为法。

  • 标签: 苟子 四家诗
  • 简介:在充分挖掘传统文献的同时,辅以汉简资料,论文对司马迁称之“畜牧为天下饶”的时期凉州畜牧业,分少数民族畜牧业、其它民间畜牧业、官营畜牧业、畜牧业技术的提高等4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究。认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少数民族的畜牧传统、官府和民间的重视、官营和民间经营并举,以及对畜种的改良和兽医药水平的提高,是凉州畜牧业成为其优势产业的关键。

  • 标签: 两汉 凉州 畜牧业
  • 简介:把一般的养马业上升为养马之政(包括措施、制度、管理等),萌芽于商代。其时的'马小臣'当是掌管马匹牧养的小官。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连绵不断,对马匹的需要日益迫切,这一时期马政得以发展。各诸侯国多设置有掌管车马的太仆和专门的养马官。秦国本来就是养马大国。秦统一后,更加重视马政建设。于中央政府设三公九卿,九卿内的太仆就是专门管马政的。太仆属下有马苑养马。西汉是我国马政空前兴盛的时期。承秦制,亦设太仆掌马政。同时,采取官养马为主,民养、市易并存的方式,广开马源,并注重提高马匹质量,从而提高骑兵素质。西汉的马政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征伐匈奴前(前

  • 标签: 马政 诸侯国 三公九卿 汉承秦制 发展阶段 牧养
  • 简介:各级地方官作为维护治安职能的主要承担者,是关系地方治安好坏与否的关键因素.社会的治安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以豪强大姓为主、对社会治安严重破坏的地方恶势力;二是遭遇天灾人祸的诸多灾民、流民;三是官逼民反,以农民为代表的社会下层反抗势力.针对这些不同情况、不同性质的问题,许多齐鲁籍官吏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并且留下大量施政范例,在社会治安方面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两汉 齐鲁人 地方治安
  • 简介:事实表明,西汉已出现了小赋这种赋体样式,它有抒情和咏物类.前者主要是骚体赋,后者则主要以四言体为主.咏物小赋源于战国时期屈原、荀况及宋玉,在西汉贾谊、枚乘等人手中形成相对固定的咏物寄意的四言体式.到东汉,四言体咏物小赋逐渐发生了变异:四言咏物赋逐渐让步于骚体的咏物小赋,咏物寄意的方式也逐渐演变为借物抒情.这在句法形式和表现手法方面下启魏晋南北朝咏物赋,因而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咏物小赋 文体 文学史 西汉 赋体 东汉
  • 简介:将法律铭刻在金石之上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殷周时期。整体来看,汉代以前,法律的传布以铭金为主,春秋时期的铸刑书、刑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时期刻石布法开始兴起,取代铭金纪法成为法律传播的重要形式。不同于先秦时期,汉代金石纪法主体不再局限于中央政权,地方政府与民间社会也成为重要主体;传播的法律形式也不仅仅是朝廷立法,还有不少属于地方法制;就其内容来看,涵盖了田土买卖、税赋徭役、用水规章、禳盗等方面,形式上也更为翔实生动,显示了中国古代在法律传播方式上的进步与成熟。本文拟对汉代的金石纪法作一初步分析,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 标签: 两汉时期 金石 法律传播 汉代以前 殷周时期 春秋时期
  • 简介:<正>恩格斯曾经说过:“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个部门的顺序的发展。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天文学只有借助于数学才能发展。因此也开始了数学的研究。”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证明恩格斯的这一说法是完全正确的。对于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说来,天文学发展最早,随之而来的便是数学。数学从天文学中分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在古代中国,数学发展成系统的、专门的学科,是在时期完成的。这一时期,产生

  • 标签: 两汉时期 九章算术 代数学 数学家 天文学 游牧民族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20
  • 简介:人的精神能以气的形式参与气感取象,而精神参与气感取象,在气感取象活动中

  • 标签: 两汉气 取象 感取
  • 简介:教育发展比较特殊,一方面,儒学谶纬化使得统治者对天满怀敬畏之心;另一方面,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迫切需求通经人才来辅佐自己。于是,在"广教化,育贤才"的旗号下,教育获得大发展。此外,敬畏心也使得统治者对"异端"思想有所容忍,给教育发展留下自由空间。

  • 标签: 经学 谶纬 灾异 教育发展
  • 简介:<正>朱晓海先生在其《汉赋史略新证》中论张衡《归田赋》指出汉赋中描写苑猎内容作品中的暴力美学。受这一想法的启迪,我们谈谈骚体赋中的悲情美学:即以悲为美,作者主观追求其作品达到"悲"的意境。阮忠《汉赋艺术论》中认为汉赋作家的审美情趣总体特征为:"以自然为美,以缛丽为美,以大为美,以儒化道德为美。"在此我们努力再挖掘出骚体赋的以悲为美的审美情趣新特征。

  • 标签: 骚体赋 汉赋 艺术论 屈原作品 暴力美学 屈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