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为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对山东省6地市的3240名城乡初、高中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总体上,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偏上,男生的性认知和性适应得分高于女生(27.91±7.21vs26.42±6.10,P〈0.001),女生的性价值观得分高于男生(32.68±4.95vs31.94±5.44,P〈0.001)。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性认知得分为(26.34±6.66)、(28.68±6.51)分,性价值观得分为(32.06±5.22)、(32.88±5.06)分,性适应得分为(68.01±9.52)、(72.43±8.51)分,且3个维度得分高中生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01)。农村和城市的中学生的性认知得分为(26.34±6.06)、(27.93±7.21)分,性价值观得分为(32.09±5.12)、(32.60±5.24)分,性适应得分为(68.44±8.86)、(70.75±9.86)分,且3个维度得分城市中学生均显著高于农村中学生(P〈0.05)。结论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偏上,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和城乡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流产后关爱(Post-AbortionCare,PAC)在人工流产女性心理健康保护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扬州市江都妇幼保健院行人工流产术的女性,共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对照组200例,分别采用流产后关爱服务和一般人流后服务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估;采集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结果(1)两组术前SAS及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1个月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术后3个月SAS及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术前观察组、对照组SAS及SDS评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5)。结论采用流产后关爱(PAC)服务能有效降低人工流产女性的心理压力,保护患者术后心理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现代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承重的心理压力影响下,机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变化,进而引发了心理障碍,使得出现心理疾病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尤其是在肿瘤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中。当机体出现疾病时,患者可能对疾病产生各种反面情绪,或是加重了已有的心理问题,而不良的情绪对于疾病的预后以及转归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来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而心理护理这是目前临床根据这一问题提出的相应解决措施,能够通过心理护理来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从而确保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文章主要针对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展开分析。
简介:因果,是佛教中一个常见而又很容易被误解的重要概念。因果,其实是因缘果报的简称。在佛教中,因果与业力密不可分。佛教的因果观包含了五大基本规律:因果不虚、因果不乱、因微果著、自作自受、众缘和合。也就是说,因果具有真实不虚性、善恶不乱性、增长增值性、自作自受性、错综复杂性五大基本特性。正确认识佛教的因果观,对于心理健康意义重大。明了并深信佛教的因果观,能真正改变错误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调整负性的认知与行为模式,有效对治和化解指责、抱怨、嫉妒、嗔恨等负面心理与消极情绪,并能激发和培养接纳、敬畏、感恩、慈悲等正向心态与优良品质。当然,佛教的因果观在心理治疗的应用中,有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是需要引起重视与注意的。
简介:摘要儿童进入小学以后即跨入所谓问题年龄时期,接受正规教育后,家庭和学校就开始把他们作为“小大人”看待,容易忽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会导致儿童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个时期,良好的心理教育尤为关键,这将会决定儿童人格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心理健康成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简介:美国心理学家K.帕格门特的宗教应对理论(copingtheory)是宗教心理学近年来较有影响力的新理论之一。帕格门特将心理学的应对理论应用到宗教学研究中,对很多宗教心理现象都有一定的解释力。帕格门特认为,当面临现实的选择时,人们会使用各种资源来帮助他们进行选择——宗教正是资源的一种。在理论意义上,作为一种应对资源,宗教编织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之中——它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变化和影响力,而不是超然的目标。在实际层面上,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应对理论对信徒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正面效果。本文在对宗教应对理论进行分析梳理的同时,也希冀它能对心理健康研究有一定启示,对中国宗教心理的研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