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干预前后的病例各700例进行比较,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理性。结果干预后的注射剂的使用率、用药不合理现象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干预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应采取充分的干预措施来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特点,总结药学干预措施。方法以我院药房信息系统数据为准,统计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采用回顾分析法,计算用药频度DDDs、药品费用DDC、有效率、不良反应等指标;实施药学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的用药合理性。结果2015-2017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DDDs占比分别为8.0%、7.1%、7.2%,DDC占比为7.5%、6.9%、7.0%;用药总有效率为88.1%、89.4%、91.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1%、2.5%。实施药学干预后,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用法用量、配伍禁忌、联合用药合理性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近年来的临床应用广泛,实施药学干预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合理性。
简介:1前言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提取出有效成分或物质制成的无菌制剂。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制备的.因此应用时只有遵循中医理论才可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自从第一个中药注射剂品种一柴胡注射液问世以来.到目前国内已列入国家标准的中药注射剂有109种.其中属于复方中药注射制剂的约有50种。这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逐渐广泛应用。但随着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多.如何让中药注射剂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医药界日益关注的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病区药房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及管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某医院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之间接收的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患者3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出药房管理的建议。结果:研究数据得知儿童和老年是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静脉注射或静脉输液时给药量不合理,给药功能不对口。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其中冠心宁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次数最多,其次是喜炎平注射液、再次是痰热清注射液、然后是清开灵注射液、最后才是红花注射液;并且患者在患有重要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时候,会伴随着其他器官的病变或者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出现问题。结论:中药制剂的临床不良反应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医院必须重视其药房的管理,严格规定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病区药房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及管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某医院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之间接收的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患者3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出药房管理的建议。结果:研究数据得知儿童和老年是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静脉注射或静脉输液时给药量不合理,给药功能不对口。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其中冠心宁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次数最多,其次是喜炎平注射液、再次是痰热清注射液、然后是清开灵注射液、最后才是红花注射液;并且患者在患有重要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时候,会伴随着其他器官的病变或者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出现问题。结论:中药制剂的临床不良反应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医院必须重视其药房的管理,严格规定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中药注射剂应用中开展药学干预,对促进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分析。 方法: 研究收集我院使用中药注射液患者为分析对象,共计 1000 例,研究开展时间为 2018 年 1 月到 2020 年 3 月,病例选取时间划分小组, 500 例早期患者一组,不予以特殊干预, 500 例晚期组患者一组,予以药学干预。 结果:药学干预开展前, 500 例中药注射液治疗存在不合理情况 53 例,总发生率 10.60% ,药学干预开展后, 500 例中药注射液治疗存在不合理情况 11 例,总发生率 2.20% ,差异统计分析表意义( P<0.05 )。 结论:药学干预临床应用可显著规避不良反应发生,促使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