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柱康复操在治疗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患者康复过程中所发挥的效益。方法:我们选择了180名ax-SpA患者进行研究,将他们随机分配到两个不同的组别,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包含30名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疗法指导,并发放相应的康复手册来辅助疾病的恢复;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验组进行了脊柱恢复操的训练活动。研究比较了两组患者的康复护理前与6个月后的恢复状况。结果:经过康复护理6个月之后,实验组的晨僵持续时间为12.06±4.13分钟,疼痛程度评分达到14.00±4.33分,这一成绩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的16.36±5.54分钟和19.23±8.09分数,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值均低于0.05);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关节回复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均P<0.001)。结论:与仅仅依赖健康教育的方法相对比,脊柱康复操训练有助于改善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的病情,提升脊柱和关节的功能,加速他们的恢复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我院初次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AS)和放射学阴性脊柱炎患者(nr-sxSpA)共计98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方法统计我院收治的被确诊为强直性脊髓炎(AS)48例,放射学阴性脊柱炎(nr-sxSpA)患者50例。结果AS组男性患者比例和病程时间明显高于nr-sxSpA组(P<0.001,P=0.001)。磁共振成像(MRI)结果显示AS组的骶骼关节水肿发生率低于nr-sxSpA组(P=0.003)结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SpA)在初期诊断中可以以MRI骨髓水肿程度来判定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nr-sxSpA)和强直性脊柱炎(AS)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T1-mapping技术监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拮抗剂(TNFi)治疗中轴型脊柱关节病(axial spondyloarthropathy,axSpA)疗效,以期对axSpA炎症活动性和疗效监测提供有效的量化指标。材料与方法纳入114例研究对象,对照组15例,病例组99例,病例组中20例患者经过系统的TNFi治疗为治疗组。病例组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活动组分为中度活动组、活动度提高组、活动度非常高组三个亚组,治疗组根据治疗的不同周期分为治疗前组、治疗3周组、治疗6周组和治疗12周组。所有对象均行T1-mapping序列检查,比较对照组、病例组以及病例组各亚组之间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区域T1-mapping值的差异,运用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并根据治疗组不同治疗周期T1-mapping值下降率对疗效进行监测。结果(1)各组骶髂关节骶侧、髂侧关节软骨下骨髓区域T1-mapping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区域T1-mapping值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升,T1-mapping值的差异对活动度提高组和活动度非常高组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3)治疗组中不同治疗周期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区域T1-mapping值的下降率能够有效监测疗效。结论T1-mapping技术可以量化评估axSpA炎症活动性,并有效监测疗效,有益于临床个体化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是以疼痛、中轴关节活动受限、身体功能和结构受损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目前axSpA的达标管理(T2T)策略主要偏重炎症的控制和病情的缓解,通过评价病情活动度来反映治疗的效果和病情的进展。在此过程中,对于身体功能和健康生活质量的恢复和评估尚缺乏便捷、全面的综合评价体系,也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指导建议。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风湿病与分子免疫分会组成了由52位专家组成的共识小组,从生物-心理-社会层面出发提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身体功能和健康生活质量共识意见。本共识提出7条意见,并从疼痛、脊柱活动、全身活动、社会环境、心理健康等方面构建25个条目的中轴型脊柱关节炎身体功能5维综合评估量表,旨在为我国axSpA身体功能规范化、系统化评估提供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性别成人发病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nr-axSpA)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纳入1999—2020年就诊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成人发病(发病年龄≥16岁)nr-axSpA患者662例,分析其不同性别之间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本组nr-axSpA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1.17∶1,HLA-B27阳性率71.8%(475/662),基线病程中位数1.6(0.5,4.0)年,就诊年龄中位数25.0(21.0,33.0)岁。男性与女性相比,发病年龄及初诊年龄更低[21.0(18.0,28.0)岁和25.0(21.0,30.0)岁,Z=5.63,P<0.001;24.0(19.0,32.0)岁和27.0(23.0,34.5)岁,Z=4.91,P<0.001],HLA-B27阳性率更高[(78.4%(280/357)和63.9%(195/305),χ2=17.06,P<0.001]。男性患者炎性腰背痛(IBP)、晨僵、夜间痛、附着点炎、髋痛、腹股沟痛的发生率比女性更高,而手小关节受累在女性患者中更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诊时,男性与女性相比,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CRP评分更高[3.0(2.3,3.8)和2.4(2.0,3.0),Z=5.59,P<0.001],病情活动者(ASDAS-CRP>2.1)的比例更高[81.9%(185/226)和67.9%(133/196),χ2=11.08,P=0.001],CRP和ESR升高的比例更高[49.0%(175/357)和27.9%(85/305),χ2=30.85,P<0.001;49.3%(176/357)和33.4%(102/305),χ2=16.98,P<0.001]。结论中国成人发病nr-axSpA患者的性别比例接近,男性患者较女性更早发病,HLA-B27阳性率更高,IBP、附着点炎、髋和腹股沟痛更常见,病情活动度更高,而手小关节受累在女性患者中更常见。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耻骨联合MRI急性炎性改变与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20年11月住院的112例ax-SpA患者,将其分为耻骨联合炎+骶髂关节炎组,耻骨联合炎+非骶髂关节炎组,非耻骨联合炎+骶髂关节炎组,非耻骨联合炎+非骶髂关节炎组共4组,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耻骨联合MRI急性炎症与骶髂关节炎的相关性,应用单因素方差和χ2检验比较4组之间年龄、性别、BMI、吸烟史、症状持续时间、HLA-B27阳性率、CRP、ESR之间的差异。结果ax-SpA患者耻骨联合MRI急性炎性改变的发生率为35.7%(40/112)。耻骨联合MRI急性炎症与骶髂关节急性炎症之间无相关性(r=-0.06,P=0.559),69例骶髂关节急性炎症组有24例同时伴有耻骨联合急性炎症,43例骶髂关节无急性炎症组有16例有耻骨联合急性炎症。骶髂关节无急性炎症时,耻骨联合急性炎症组的CRP、ESR分别为(49±60)mg/L、(40±19)mm/1 h,明显高于非急性炎症组(19±22)mg/L、(22±37)mm/1 h(t=2.36,P=0.023;t=2.88,P=0.006),耻骨联合有急性炎症时,骶髂关节无急性炎症组的症状持续时间为(14±9)年,明显长于急性炎症组(5±4)年(t=4.07,P=0.001)。结论耻骨联合MRI炎性改变与骶髂关节炎临床特点之间无相关性。对于ax-SpA患者,出现腰背部或臀部,大腿根部疼痛不适,ESR及CRP明显升高,而MRI骶髂关节没有急性炎性改变的患者,需要警惕耻骨联合急性炎性病变。
简介:摘要脊柱夏科氏关节病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进展性的严重的退行性脊柱疾病。其临床表现隐匿且不典型,容易导致漏诊、误诊,延误病情,影响预后。目前国内尚无系统性分析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文献。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病因主要分为脊髓损伤及非损伤性神经病变两类,其中脊髓损伤引发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长节段固定、脊柱侧凸、椎板切除、脊柱负荷过大的运动和肥胖。脊柱夏科氏关节病好发于下胸椎或腰椎,常见症状是脊柱畸形、坐姿不平衡和局部疼痛。根据潜在疾病引起本体感觉及痛温觉损害,影像学上大量的骨破坏和吸收以及大量新骨形成,组织学提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并排除其他炎性和肿瘤性疾病,可以作出诊断。对稳定性好、未合并感染、神经功能平稳、未出现皮肤瘘口、坐姿不平衡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脊柱夏科氏关节病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对症状持续大于6个月、脊柱不稳定、皮肤出现瘘口或并发感染的患者建议优先选择手术。术前应评估髋关节的异位骨化或强直,术中重视病灶内坏死组织、炎症组织的充分清除以及足量的植骨,建议融合至骶骨或骨盆。术后并发症包括内固定失败、新的夏科氏关节形成、伤口愈合困难、感染等。对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的术后患者,建议定期、系统、长期随访,观察整体胸腰椎而非仅仅手术部位的影像。熟知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危险因素及典型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伴高血压患者应用罗森塔尔效应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自我管理及心理健康的作用。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140例ax-SpA伴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罗森塔尔效应的护理干预,干预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及心理健康相关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相关指标自我认知、情绪管理、服药依从性以及自我护理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DS与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趋势更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关节病(SpA)患者骶髂关节炎的MRI检查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关节病(SpA)患者骶髂关节炎患者52例,平均分成两组即MRI检查组(26例)和与其对照的X线检查组(26例),MRI检查组进行双侧骶髂关节MRI扫描,X线对照组采取盆骨X线平片扫描,并分析对比MRI与X线扫描的征象。结果52例患者中MRI检出率为86.0%,X线检出率为51.3%,Ⅰ至Ⅱ级患者均可显示关节软骨增厚、滑膜信号异常以及骨髓水肿;Ⅲ至Ⅳ级患者有大范围的骨髓内脂肪沉积和骨质硬化。MRI在检出Ⅰ至Ⅱ级的病变率要比X线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能够显示出在脊柱关节病(SpA)患者骶髂关节炎的早期病理改变,可以作为脊柱关节病(SpA)患者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首选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对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其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84例行生物型THR术治疗的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患者均符合AS的纽约诊断标准,伴有难以耐受的髋关节病变,符合手术指征,初次接受THR治疗。排除标准:过敏体质或对植入物排斥患者,股骨严重畸形,伴有严重心、肝、肺、肾及内分泌等内科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病历资料不全。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等用于评估患者预后情况。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分析血沉异常、风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及病程等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4例患者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35±6)个月;术后骨性愈合时间(3.5±1.2)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髋关节总活动度均显著升高,VAS评分、关节屈曲畸形角度均显著降低(t=77.490、54.360、65.740、105.100,均为P<0.001);治疗前,病程越长、风湿病家族史及血沉异常患者Harris评分越低(t=34.240、4.246、3.522,均为P<0.001);治疗后,病程越短、无风湿病家族史及血沉正常患者Harris评分越高(t=53.190、8.642、6.351、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沉异常、风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50岁、病程>5年为影响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χ2=4.776、6.138、4.875、4.135,均为P<0.05)。结论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显著缓解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疼痛程度,改善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显著。术前血沉异常、风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低及病程长为影响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病型银屑病(psoriaticarthritis,PsA)皮损和关节损伤的相关临床特征。方法按照CASPAR诊断标准入组121例PsA患者,对其入组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PsA患者皮损初发病年龄平均(27.51±11.95)岁,关节炎初发病年龄平均(36.70±11.95)岁,82.64%患者以皮损为首发;92.56%患者表现为寻常型皮损,进展期占73.60%;83.47%患者为外周型,附着点炎合并滑膜炎占80.99%,最易受累的关节是手近端指间关节,并以第Ⅲ指近端指间关节最常见;外周型和中轴型PsA在银屑病皮损分型上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sA患者皮损发病年龄小于关节炎发病年龄,皮损主要表现为寻常型,关节损害主要累及外周动关节,以附着点炎合并滑膜炎为主,最常累及近端指间关节;中轴型PsA患者中,脓疱型和红皮病型发生率高于外周型。深入了解PsA皮损和关节损伤的特征,有利于PsA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防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创伤诱发起病的脊柱关节病(SPA)临床特点,并且分析疾病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可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SP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创伤诱发组37例,非创伤诱发组23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77.15±2.26)岁。比较创伤诱发组与非创伤诱发组的基线资料、临床特征情况、血液及关节液检测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总蛋白(TP)]、误诊情况。结果:创伤诱发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与受教育程度同非创伤诱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诱发组发病到接受抗风湿治疗时间为(10.15±2.15),所有患者的初诊科室均是骨科/康复科,首发关节为膝关节与踝关节,临床特征同非创伤诱发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诱发组血液ESR、CRP分别为(72.25±30.14)mm·h、(77.85±32.25)mg/L,均是高于非创伤诱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诱发组关节液WBC、TP分别为(12.14±6.86)×109/L、(44.86±13.25)g/L,同非创伤诱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诱发组误诊30例,误诊率81.08%,非创伤诱发组误诊6例,误诊率26.09%,两组误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创伤诱发的脊柱关节病,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较短,首诊科室一般选择骨科/康复科,首发关节为膝关节、踝关节,血液炎症水平与关节液炎症水平高,误诊几率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