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褥疮的临床分型及其诱因,对褥疮的外科治疗方式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03年7月份至2010年7月份收治的36例褥疮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褥疮患者发病部位、发病时间、创面特点以及组织坏死程度,将褥疮分为窦道、溃疡、囊袋肉芽肿与全层组织坏死这四种类型。上述各型的患者数目分别为10例、15例、8例、27例。3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顺利康复;结论在褥疮的临床治疗中,观察患者疾病特点,得出其分型,选取有针对性的手术方式,有利于合理手术方法的选取,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其中,窦道型与全程组织坏死型适合使用(肌)皮瓣移植进行修复,囊袋肉芽肿型适合在囊壁与增生肉芽得到彻底清除后进行直接缝合,溃疡型适合选取游离植皮法。
简介:目的探讨手部爆炸伤新的临床分型以指导治疗、提高疗效。方法1997~2004年收治106例手部爆炸伤,按爆炸伤的严重程度和伤情特点将其划分四型:Ⅰ型:仅有皮肤灼伤、挫裂伤或手部的小面积皮肤缺损,治疗选用清创缝合或植皮修复;Ⅱ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或骨关节损伤,但无手指血运障碍,治疗选用骨与关节复位固定、肌腱修复的同时必须采用皮瓣覆盖;Ⅲ型:手部广泛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血管、神经及骨关节损伤,手指缺血、离断或缺失,治疗必须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实施血管吻合、断指再植或拇手指再造和皮瓣移植;Ⅳ型:手广泛毁损,治疗选择截肢术。结果本组Ⅰ型12例,手功能恢复正常;Ⅱ型31例,手功能恢复较好,14例遗留皮瓣臃肿或肌腱粘连,需二期治疗。Ⅲ型57例,无1例截肢,45例进行了二期功能重建手术,手功能恢复达正常的30%~80%不等;Ⅳ型6例,手功能完全丧失。结论该分型方法简明具体,便于临床判断受伤类型和选择治疗方法,并可估计愈合,对临床处理手部爆炸伤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痛风患者病因分型及其年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分型的临床特点。方法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痛风患者,根据24 h尿尿酸及尿酸排泄分数将患者分为四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等比较各型的临床特征。结果该研究共纳入378例痛风患者,其中肾脏排泄不良型186例(49.2%),混合型100例(26.5%),肾脏负荷过多型57例(15.1%),其他型35例(9.3%)。按年龄进行分层,各年龄组均以肾脏排泄不良型为主,但随着年龄增大,混合型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其他型所占比例逐渐增多。不同分型患者临床特点存在差异,混合型患者年龄最小[(42±14)岁];肾功能最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94±18) mL·min-1·1.73 m-2];但其血尿酸水平最高[(554±104) μmol/L]。其他型患者平均年龄最大[(60±15)岁];肾功能最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71±19) ml·min-1·1.73 m-2],但其平均血尿酸水平最低(427±118) 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年龄=13.98;F肾功能=16.11,F血尿酸=17.14;P均<0.01)。各组间泌尿系结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00,P>0.05)。结论肾脏排泄不良型是痛风最常见的病因分型,混合型主要见于年龄相对较轻的患者,且该部分人群具有较高的血尿酸水平及较好的肾功能。
简介: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超声分型对估计、指导异位妊娠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异位妊娠患者根据发病时间长短、出血多少、发生部位等所形成的声像图特征和病理组织所含成分多少分为:胚囊型、衰减包块型、混合包块型、实性包块型、漂浮型、特殊型。对各型异位妊娠分别采取病理、超声复查及跟踪随访观察,对比其结果。结果超声诊断胚囊型7例,衰减包块型5例,混合包块型11例,实性包块型3例,漂浮型10例,特殊型2例。其中以漂浮型诊断符合率最高,为100.0%(10/10),胚囊型次之,为85.7%(6/7);实性包块型和衰减包块型保守治疗成功率最高,均为75.0%(3/4),其次是胚囊型,为57.1%(4/7)。结论异位妊娠超声分型是临床重要的参考指标,对保守治疗成功率、手术安全性均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疾病进程特点,探索新型判断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分型标准,为制定更为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纳入两所三甲医院确诊ACLF患者388例,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检查信息、诊疗经过等信息,收集自诊断ACLF起第1、3、7、14、21、28 d和第12周或好转出院前、肝移植或病死前24 h的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趋势,将其在4周内以及12周内的变化情况分为:升高至> 40%,升高但仍≤ 40%,进行性下降或持续不升;而总胆红素(TBil)变化趋势分为:下降程度≥50%,下降程度< 50%,进行性升高或者持续不降;筛选符合动态分型要求的患者,综合每个患者在第4、12周PTA、TBil变化趋势以及其预后情况,制定转归动态分型,采用χ2检验分析各分型ACLF患者临床特点。结果经过筛选,共262例患者入组,在病程第4周,有45%的患者PTA升高至> 40%,40.8%的患者TBil下降50%,病程进展至12周时,累计有65.3%患者PTA升高至> 40%,63.4%患者TBil下降50%;结合患者在第4、12周的预后情况,将患者病情演变过程分成5种类型:A型:快速进展型60例(22.9%);B型:快速恢复型82例(31.3%);C型:缓慢进展型48例(18.3%);D型:缓慢恢复型43例(16.4%);E型:缓慢持续型29例(11.1%)。快速进展型患者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急性肾损伤的比例分别为16.7%、33.3%、33.3%;而上述并发症在快速恢复型中仅占3.7%、7.3%、12.2%,χ2值分别为14.411、20.060、12.140,P值均<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真菌感染率在病死或肝移植患者(即快速进展型与缓慢进展型患者)中分别为21.7%、10.4%,在快速恢复型、缓慢恢复型和缓慢持续型患者中分别为1.2%、14%、6.9%,快速进展型与快速恢复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925,P < 0.05。结论ACLF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可分为快速进展型、快速恢复型、缓慢进展型、缓慢恢复型、缓慢持续型,肝病基础、伴有真菌感染、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急性肾损伤均可影响ACLF病情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组肾盏的分型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CT尿路造影(CTU)检查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0例,女320例;年龄(52.4±11.9)岁。患者两侧均有肾,501例集合系统正常,139例有轻度积水。对患者的CTU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以脊柱为标记在立体空间旋转集合系统图像,模拟俯卧体位。采取两人阅片方式,观察俯卧位肾盏的影像学形态,统计左、右侧各640个肾后组肾盏的分型。依据肾盏形态及其对手术通道建立的影响,将后组肾盏分为3个类型。壶腹型:肾盂形如壶腹,肾盂直接与杯口状肾小盏相连,没有明显的肾大盏。经典分支型:≥2个肾大盏呈分支状汇集形成肾盂。细长分支型:肾大盏呈分支状,至少有1个肾大盏轴线长度≥0.9 cm且盏颈宽度≤0.3 cm。依据后组肾小盏从属肾大盏的关系,又将经典分支型分为a、b、c 3种类型,包括7个亚型。仅来源1组肾大盏为a型,同时来源于2组肾大盏为b型,同时来源于上、中、下3组肾大盏为c型。a型包含3种亚型,仅来源于上组肾大盏为a1型,仅来源于中组肾大盏为a2型,仅来源于下组肾大盏为a3型。b型也分为3种亚型,同时来源于上、中组肾大盏为b1型,同时来源于中、下组肾大盏为b2型,同时来源于上、下组肾大盏为b3型。c型无相应亚类。结果本组640例(共1 280个肾)均有后组肾盏。后组肾盏的形态学分型中壶腹型占8.83%(113/1 280),其中2个肾小盏占比最高(5.63%,72/1 280);经典分支型占71.25%(912/1 280),其中3个肾小盏占比最高(31.17%,399/1 280);细长分支型占19.92%(255/1 280),其中3个肾小盏占比最高(9.92%,127/1 280)。经典分支型的解剖学分型中a型占20.50%(187/912),b型占66.45%(606/912),c型占13.05%(119/912)。a1、a2、a3型的比例分别为4.06%(37/912)、6.14%(56/912)、10.31%(94/912)。b1、b2、b3型的比例分别为2.03%(21/912)、7.46%(68/912)、56.69%(517/912)。结论后组肾盏结构复杂,变异极大。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存在后组肾盏,后组肾盏形态学分3种类型,以经典分支型占比最高,且以3个后组肾小盏占比最高。经典分支型解剖学分型以b3型占比最高。后组肾盏分型可为PCNL从后组穿刺提供解剖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