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小学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树立健康的行为和良好的习惯。研究培养学生健康行为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模式,促进健康学习质量的提高,有效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带动两个转变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二是学生观的转变,学生的合作、交流、反思、创造将建构富有个性的课堂学习模式。
简介:目的探讨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实习护生护理临床操作实践的影响。方法通过样本计算,以2013年进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实习的护理本科生30名为对照组,以2014年实习的护理本科生30名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法进行临床带教,观察组采用支架式教学进行临床操作实践带教,在实习结束前对两组护生的操作技能成绩、理论成绩、软技能水平和教学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习结束后,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及操作考核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软技能水平中,人际关系、自我管理、认知技能和组织管理高于对照组。结论支架式教学能较好地提高实习护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护生职业素养、人际沟通、自我管理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简介:摘要动手操作是孩子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依据。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动手实践过的东西。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这样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特别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只有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推理过程,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掌握。”我们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用动手操作活动启迪思维,让思维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发展,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简介:目的本文拟评估血压变异度指标—平均实际变异(averagerealvariability,ARV)对判断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临床心血管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03例MHD患者,均于当周第2次透析后,行4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出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8D)、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CV)和ARV.随访2年,收集患者预后资料,对相应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Kaplan-Meier分析表明,根据44h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标准差(44h-SBPSD)和44h收缩压变异系数(44h-SBPCV)均数进行分组,生存曲线分布无统计学意义(44h-SB-PSD:LogRankx2=0.210,P=0.647;44h-SBPCV:LogRankx2=2.738,P=0.098);而根据44h-SBPARV均数进行分组,高44h-SBPARV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44h-SBPARV组(77.8%比98.0%,LogRankx2=9.645,P=0.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44h-SBPARV(HR1.132,95%CI0.912~1.312,p=0.017)及hs-CRP(HR1.179,95%CI0.621~3.554,P=0.009)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透析间期44h的ARV对心血管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优于SD和CV.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讨论,防止输血患者在输血的时候出现溶血症等相关并发症,为临床输血患者安全保障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0月的300例需要进行输血治疗患者,在对这些输血患者进行输血之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分析这300例输血患者的检验阳性率,同时对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抗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300例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进行分析。300例输血患者中一共出现5例不规则抗体患者,患者阳性率达到1.67%。其中,180例男性输血患者当中有2例患者不规则抗体检验为阳性,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检验率为1.11%;120例女性患者中有3例患者不规则抗体检验为阳性,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检验率为2.5%。从不规则抗体阳性检验率来看,男性患者抗体阳性检验率低于女性患者抗体阳性检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对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可以有效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有效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