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疾病状态时甲状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早产儿90例,其中合并疾病状态的早产儿48例为观察组,无合并症早产儿4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危重组26例和非危重组22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胎龄(31.17±1.44)周,出生体质量(1 449±255)g。于早产儿出生后第7天(第1次)和第14天(第2次)分别检测各组早产儿血清游离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素(TSH)。比较各组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第1次检查FT3为(3.36±0.68)pmol/L,第2次检查为(3.49±0.75)p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80±0.75)pmol/L、(3.94±0.60)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产儿的FT4、TSH第1次、第2次检查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危重组第1次FT3为(3.15±0.64)pmol/L,第2次为(3.30±0.80)pmol/L,非危重组分别为(3.60±0.65)pmol/L、(3.73±0.63)p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危重组早产儿第1次FT4为(15.08±3.19)pmol/L,低于非危重组的(17.21±3.78)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与非危重组第2次FT4分别为(17.57±3.15)pmol/L和(19.10±2.27)pmol/L,TSH分别为(6.24±2.02)mU/L和(6.58±2.10)mU/L,虽然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同组第1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疾病状态时早产儿FT3减低,严重病例可同时出现FT4下降。甲状腺激素降低与早产儿疾病严重程度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天津市汉沽区寨上街居民的慢性病患病及两周患病情况,综合分析以确定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方法在2017年5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辖区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工作,依据“社区卫生诊断技术手册”,进行居民卫生调查。对收集的资料建立Epidata3.02数据库并输出为SPSS数据库,使用SPSSforwindow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全面统计分析。结果该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32.6%,前四种疾病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栓,这四种慢性病占慢性病患病总人次数的107.8%;两周患病总患病率为28.7%,前五种疾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栓、脑梗死。通过询问与检查,15岁以上人群现场检出高血压共357人,检出率为15.6%。结论根据疾病特点,结合社区卫生工作的技术条件和实际情况,确定该社区重点干预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重点干预人群是老年人。
简介:目的探讨我国广州地区胰腺癌相关抑郁症的临床发病状况。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调查设计,纳入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广州地区4家医院收治的50例胰腺癌、60例肝癌、50例食管癌、50例胃癌及52例结直肠癌住院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HAMD-24)评估患者的抑郁状况。结果胰腺癌伴发抑郁症的发生率为78.0%(39/50),显著高于肝癌的60.0%(36/60)、胃癌的36.0%(18/50)、食管癌的24.0%(12/50)、结直肠癌的19.2%(10/52)(P值均〈0.05)。其中胰腺癌患者中有24.0%(12/50)为严重抑郁症,明显高于肝癌的10.0%(6/60)、胃癌的4.0%(2/50)、食管癌及结直肠癌患者的0(P值均〈0.05)。胰腺癌晚期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94.3%,明显高于早期患者的46.7%(P〈0.01);接受化疗患者的抑郁症发生率为92.3%,显著高于手术患者的62.5%(P〈0.05)。结论与消化系统其他癌症相比,胰腺癌相关抑郁症的临床发生率最高,且抑郁程度较重。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苏州队列人群胃癌发病状况,探索苏州市胃癌发病的环境危险因素,为预防胃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队列,2004-2008年开展基线调查,随后进行长期随访至2013年12月31日,剔除自报既往诊断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以及入组半年内罹患胃癌者,共纳入50 136名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并确定苏州地区胃癌各类危险因素及其风险比(HR),同时分析性别在其他危险因素与胃癌关联中是否存在效应修饰作用。结果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7.19年,共374人罹患胃癌,标化发病率为94.57/10万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0岁为1组,HR=2.20,95%CI:1.92~2.53,P<0.001)、现在吸烟(HR=1.84,95%CI:1.10~3.07,P=0.020)、每周(HR=2.28,95%CI:1.28~4.07,P=0.005)和每天(HR=2.05,95%CI:1.16~3.61,P=0.013)食用腌制蔬菜是胃癌危险因素,女性(HR=0.44,95%CI:0.25~0.76,P=0.003)和使用冰箱(10年为1组,HR=0.85,95%CI:0.74~0.97,P=0.016)是胃癌保护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冰箱使用年限与胃癌的关联在男女性中存在异质性(P=0.009),性别与使用冰箱在对胃癌发病的关联中存在交互作用(P=0.010)。结论苏州队列人群胃癌发病率高,胃癌危险因素众多。性别与冰箱使用年限在对胃癌发病的作用中存在协同交互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宫颈不同疾病状态的年转归概率。方法从PubMed、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和筛选宫颈癌自然史相关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0年5月。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计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阴性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1级(CIN1)人群宫颈不同疾病状态的年转归概率(95%CI);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其进行荟萃分析;采用Egger′s检验评价发表偏倚;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估合并参数值的稳健程度;采用荟萃回归探索年转归概率异质性的来源。结果共纳入文献37篇,涉及hrHPV阴性、hrHPV阳性和CIN1人群的文献分别为12、20和15篇,NOS评分为(7.05±1.20)分。hrHPV阳性进展为CIN1、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2)和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及以上(CIN3+)的年转归概率(95%CI)分别为0.022 2(0.014 3,0.031 0)、0.017 0(0.012 0,0.022 0)和0.016 2(0.012 6,0.019 8)。hrHPV阴性人群进展为CIN1、CIN2、CIN3+的年转归概率(95%CI)分别为0.002 7(0.000 9,0.004 6)、0.000 7(0.000 3,0.001 1)和0.000 6(0.000 3,0.000 9)。CIN1患者逆转为正常、维持CIN1状态和进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CIN2+)的年转归概率(95%CI)分别为0.578 1(0.369 9,0.786 3)、0.400 1(0.167 4,0.632 9)、0.056 9(0.034 9,0.078 9)。Egger′s检验显示:hrHPV阳性进展为CIN2和CIN3+,hrHPV阴性进展为CIN2,以及CIN1进展为CIN2+的年转归概率存在发表偏倚,t值分别为5.50、2.36、2.80和4.12(P值均<0.05)。敏感性分析显示:剔除任一项研究后,hrHPV阳性人群进展为CIN1、CIN2和CIN3+的年转归概率范围分别为0.016 6~0.024 7、0.014 9~0.018 9和0.013 6~0.017 7;在hrHPV阴性人群中分别为0.002 4~0.003 5、0.000 6~0.000 9和0.000 5~0.000 7;CIN1逆转为正常、维持CIN1和进展为CIN2+的年转归概率范围分别为0.531 8~0.631 2、0.321 9~0.443 3和0.052 0~0.061 0。荟萃回归分析显示:地区、人群来源、人群细胞学诊断结果、随访时间和NOS评分等均与年转归概率异质性无关(均P>0.05)。结论hrHPV阳性人群宫颈不同疾病状态的年转归概率高,CIN1人群只需密切观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