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高,且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生物学表现及临床治疗、预后各不相同,寻找乳腺癌针对性和个性化诊断及治疗的影像学标记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乳腺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是正常纤维腺体组织的生理性强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在乳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预后方面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BPE水平升高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相关,并可能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作者就BPE的影响因素及在乳腺癌筛查、诊断及治疗评估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对乳腺磁共振检查的女性的影响。方法 取2020年7月~2021年1月,145例来我院就诊并进行乳腺平扫+增强MRI检查的女性患者,采用1.5T 8通道封闭式乳腺线圈进行乳腺不同序列的扫描,在增强扫描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配增强对比剂的药量,采取手动静脉注入。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三个阶段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评估患者的实际感受。结果 接受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态得以缓解,并可以积极配合护士的检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结论 有效的人性化护理有利于平复患者的心情,消除患者负面的心理情绪,促进患者顺利进行检查,确保增强图像的质量,可在影像科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多模态磁共振(MRI)联合乳腺X线成像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乳腺癌患者62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62例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模态MRI及乳腺X线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金标准,统计MRI及X线片检查情况,并比较MRI、X线片单独及联合诊断乳腺癌的效能。结果 以病理检查结果作金标准,MRI检出乳腺癌51例、乳腺良性病变60例,X线片检出乳腺癌49例、乳腺良性病变59例,联合诊断检出乳腺癌60例、乳腺良性病变59例;联合诊断敏感度(96.77%)、准确度(95.97%)高于MRI(82.26%、89.52%)、X线片(79.06%、87.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特异度(95.16%)与MRI(96.77%)、X线片(95.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82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超声和MRI检查。并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超声、MRI及超声联合MRI检查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检查检测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度为69.51%,灵敏度为64.10%,特异度为74.42%;MRI检测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度为82.93%,灵敏度为79.49%,特异度为86.05%;超声联合MRI检测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度为96.34%,灵敏度为94.87%,特异度为97.67%。乳腺浸润性癌、恶性肿瘤总计以及良性肿瘤总计的超声、MRI、超声联合MRI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肿瘤类型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超声检查、MRI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灶长径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超声联合MRI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病灶长径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MRI检查应用于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可全方位显示乳腺肿块的形态以及内部结构,其诊断效能高于单一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成磁共振成像(syMRI)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因乳腺肿物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的患者43例,除常规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和增强扫描外,增强前后均行syMRI序列扫描。使用GE AW4.7工作站生成syMRI T1图、T2图和质子密度(PD)图,使用ITK-SNAP软件进行感兴趣区勾画,得出增强前后T1、T2和PD值,并计算各参数增强前后的变化值ΔT1、ΔT2和ΔPD,同时得到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比较良恶性病变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43例患者中,良性组13例,恶性组30例。syMRI参数中,良性组的增强前参数T1pre(中位数为1 663.07 ms)、T2pre(中位数为103.33 ms)、增强后参数ΔT1(中位数为1 022.68 ms)、ΔT2(中位数为27.67 ms)均高于恶性组(中位数为分别为1 141.74、92.53、664.95和16.19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性组ADC值(中位数为1.66×10-3mm2/s)高于恶性组(中位数为1.00×10-3mm2/s,P<0.05);良性组TIC曲线类型Ⅰ型6例、Ⅱ型5例、Ⅲ型2例,恶性组TIC曲线类型Ⅰ型2例、Ⅱ型17例、Ⅲ型1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前T1pr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高于ADC(AUC=0.806)和TIC曲线类型(AUC=0.697),诊断效能最高。当T1pre取最佳界值为1 282.94 ms时,诊断的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93.3%,将T1pre和T2pre联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AUC=0.908)。结论syMRI定量参数中T1pre、T2pre、ΔT1和ΔT2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其中T1pre诊断效能最佳,将T1pre和T2pre联合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成磁共振成像(syMRI)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因乳腺肿物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的患者43例,除常规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和增强扫描外,增强前后均行syMRI序列扫描。使用GE AW4.7工作站生成syMRI T1图、T2图和质子密度(PD)图,使用ITK-SNAP软件进行感兴趣区勾画,得出增强前后T1、T2和PD值,并计算各参数增强前后的变化值ΔT1、ΔT2和ΔPD,同时得到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比较良恶性病变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43例患者中,良性组13例,恶性组30例。syMRI参数中,良性组的增强前参数T1pre(中位数为1 663.07 ms)、T2pre(中位数为103.33 ms)、增强后参数ΔT1(中位数为1 022.68 ms)、ΔT2(中位数为27.67 ms)均高于恶性组(中位数为分别为1 141.74、92.53、664.95和16.19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性组ADC值(中位数为1.66×10-3mm2/s)高于恶性组(中位数为1.00×10-3mm2/s,P<0.05);良性组TIC曲线类型Ⅰ型6例、Ⅱ型5例、Ⅲ型2例,恶性组TIC曲线类型Ⅰ型2例、Ⅱ型17例、Ⅲ型1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前T1pr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高于ADC(AUC=0.806)和TIC曲线类型(AUC=0.697),诊断效能最高。当T1pre取最佳界值为1 282.94 ms时,诊断的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93.3%,将T1pre和T2pre联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AUC=0.908)。结论syMRI定量参数中T1pre、T2pre、ΔT1和ΔT2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其中T1pre诊断效能最佳,将T1pre和T2pre联合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其中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成像(T2WI)、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WI与DCE-MRI检查,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接受DCE-MRI 检查,B组进行DWI-T2WI检查,C组通过DCE-MRI联合DWI-T2WI检查,对比三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结果:B组与C组的阳性预测值以及特异度优于A组。结论:通过DWI与T2WI结合检查,可以提高乳腺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度,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检查护理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0月来我院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着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检查过程配合度、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检查过程配合度为36(72.00%),患者焦虑评分为47.32±1.67,患者抑郁评分为48.33±1.87,患者护理满意度为34(68.00%)。实验组50例患者中,检查过程配合度为48(96.00%),患者焦虑评分为30.26±0.87,患者抑郁评分为30.11±0.76,患者护理满意度为49(98.00%)。实验组患者检查过程配合度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核磁共振检查护理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护理配合度,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提升,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植入磁共振(MRI)兼容起搏器后行1.5 T MRI扫描的安全性及起搏系统的稳定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MRI兼容起搏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行MRI扫描前、扫描后即刻以及扫描后1、3、12个月的起搏器系统稳定性及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和电池寿命及临床不良事件。结果113例患者接受MRI扫描并按时完成各阶段随访,扫描过程中无心前区不适感、无误感知、无脉冲发生器重置、无起搏器导线脱位,除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扫描中监测到房颤外其余患者未监测到心律失常。患者心房起搏阈值、感知,心室起搏阈值、感知在MRI扫描后各随访时间点与扫描前变化无临床意义。1例患者MRI扫描后12个月发生下壁心肌梗死,心室感知幅度较基线下降50%以上,其余患者随访未发现起搏阈值增加0.5 V以上、感知下降50%以上以及起搏器电池提前耗竭情况。心室导线阻抗MRI扫描后12个月与基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0.10±117.87)Ω对(547.76±122.00)Ω,P=0.001],随访期间无心房导线、心室导线阻抗<200 Ω或>1 500 Ω。结论植入MRI兼容起搏器患者进行1.5 T MRI扫描时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好。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术前乳腺磁共振检查与术后三维放疗综合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需要选取乳腺癌保乳患者,病例数64例,纳入时间段2020年3月~2020年7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32例)与对照组(n=32例),组别不同运用的治疗对策不同,对照组乳腺癌保乳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与B超检查,观察组乳腺癌保乳患者运用术前乳腺磁共振检查与术后三维放疗,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与额外病变检出数目。结果:观察组乳腺癌保乳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乳腺癌保乳患者运用术前乳腺磁共振检查与术后三维放疗综合治疗可以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磁共振在前置胎盘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60例前置胎盘患者作为主要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查,观察组采用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提示观察组的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误诊率和漏诊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