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战后加拿大社会阶级结构及工会结构的变化,指出农民作为社会中重要力量的地位已经被白领工人所取代,行业工会与产业工会合并,越来越多的白领工人和女工加入了工会。第二部分论述了战后工会斗争的形式与内容,指出工人以集体谈判为主、罢工为辅的形式,争取更多的报酬和福利,保障工作安全和健康,减少失业。第三部分总结了战后工人运动的几个特点:白领工人和女工会会员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工人对激进的政治缺乏兴趣,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中更多地依赖于政府,并试图摆脱美国工会的控制。第四部分谈了几点认识:加拿大工人运动在形式上不如战前激进,但实质上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简介:二战后,世界上前后形成了两大职业教育思潮:一是以英国经济学家和非洲教育问题专家巴洛夫为代表、以196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非洲国家教育部长会议及巴洛夫发表的《非洲的大灾难》和《非洲需要什么样的学校》为标志的学校本位职业教育思潮;二是以美国教育学家福斯特为代表、以1965年《发展规划中的职业学校谬误》一文为标志的多元化职业教育思潮。学校本位职业教育思潮主张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并实行中等教育“课程职业化”的改造,以此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一思潮当时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支持,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简介:华人在菲律宾的同化和融合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史家亦各有撰述,但多囿于某些方面,如有关论述较多地集中于菲化政策对华人同化和融合的影响等方面。据此,本文拟从菲律宾的国家政策、中华文化传播及其保留程度、华菲通婚影响、国际形势等方面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菲律宾华人同化和融合的有利及不利因素。有利于华人同化和融合的因素(一)政府政策(1)菲化运动二战后,菲律宾实现了政治独立,新政府全力推行菲化运动,借以翦除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所谓菲化运动,是由菲律宾的既得利益集团、政界等,通过国会立法或有关当局的行政法令,规定菲律宾境内的企业、事业经营及某些职业,只有菲律宾人才享有经营就业的权力,禁止外侨涉足的一种民族主义运动。因此,菲化运动是在立法上采取排斥、限制措施为其特征。通过的菲化法案包括:菲化公共市场摊位法案,菲化零售业法案,菲化米麦业法案。第一个法案于1948年获得通过,它禁止华人在公共市场经营菜摊;1954年的零售业菲化案则规定:1954年5月15日以后有菲律宾公民可以从事零售业。在这一天以前已从事零售业的外侨,可以继续到他们死亡或退休为止,但他们的后裔须于6个月后开店。在法令获得通过的10年内,外侨的公司与合伙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