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聚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MDnM)是一种低粘度的聚氧硅烷,具有耐高低温、优异的环境适应性等突出性能,被广泛用作绝缘润滑、防震、防油尘、介电液和热载体。聚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MDnM)的合成方法有缩聚法和开环聚合,工业化一般采用开环聚合。本文总结综合开环聚合的工业化的合成工艺,着重对以酸、碱催化剂的本体开环聚合进行阐述,梳理了与不同引发体系、聚合条件,以及聚合生产工艺过程,并对相关研究工作做了论述介绍。
简介:摘要:在现代材料科学中,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因其独特的化学性质与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这些混合环体,以其优异的疏水性、热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化妆品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本文将深入探讨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的最新合成方法,以及其在改性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阿托品+解磷定联合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3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比较解磷定+阿托品与解磷定+阿托品+早期血液灌流治疗的疗效。结果:实验组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3.53±0.37)、意识恢复时间(4.66±0.92)、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4.84±0.91)短于对照组(5.56±0.89、12.67±2.14、13.17±2.89),均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100.00%)高于对照组(93.85%),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率(4.61%)低于对照组(16.92%),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阿托品+解磷定联合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有着较高的治愈率,且并发症少,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十六烷值是表征柴油着火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反映了柴油的燃烧性能。当前,国内外对柴油十六烷值的测量方法有两种,即内燃机直测法和定容燃烧法。本文通过对几种十六烷值检测方法的对比实验,从方法的原理、准确度等多个角度对其检测特性进行了比较,并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十六烷值分析测定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十六烷值测量的研究发展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HPLC-ELSD技术评估儿童用氨酚烷胺颗粒中对乙酰氨基酚及盐酸金刚烷胺的浓度。方法:借助HPLC-ELSD系统,选择以5%苯基和95%甲基聚硅氧烷(或同等极性)为固定相的毛细管色谱柱;初始温度设定为75℃,保持5分钟后,以每分钟10℃的速度升温至250℃,并在该温度下保持17分钟;进样口温度设定为220℃;检测器温度设定为300℃;分流比10:1;进样量1μl。结果:盐酸金刚烷胺检测限浓度为0.46μg/ml;耐用性好;空白溶剂和阴性样品对本品有关物质的测定无干扰,系统适应性金刚烷胺峰与金刚烷峰之间的分离度大于30,金刚烷胺峰高的信噪比大于30。本品经破坏实验(强酸、强碱、强氧化、高温60℃、高湿及强光照)破坏后,各破坏条件下未产生明显的降解产物峰,主成分峰与杂质峰也能达到有效分离。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精确且灵敏,特别适合于氨金黄敏颗粒中盐酸金刚烷胺相关杂质的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解磷定注射液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急诊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了8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治疗,而观察组接受常规急诊治疗联合解磷定注射液急诊治疗。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以及胆碱酶活力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以及胆碱酶活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急诊治疗中应用解磷定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以及胆碱酶活力恢复时间,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