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研究了双环已酮草酸二腙(BCO)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建立了直接测定铝合金中微量铜的光度分析方法。在氨性缓冲溶液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CTMAB作用下,铜(Ⅱ)与BCO形成蓝色的配合物,配合物在606nm处有最大吸收,铜(Ⅱ)的含量在0~8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9×104L·mol^-1·cm^-1。该方法简便快速,应用于铝合金中铜的测定,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简介:第一个试尝硝酸甘油的人,不是医生,也不是患者,而是化学家。实际上,硝酸甘油具有炸药和心绞痛急救药的双重身份,它既能摧毁生命,也能拯救生命。硝酸甘油又称硝化甘油,它被人们发现和认识之初并非作为药用,而是被用于生产炸药。1847年,意大利科学家索伯雷首次合成了硝酸甘油。经过多位化学家的不断探索,这种极不稳定的物质被成功制成了固体炸药,并应用于筑路、开矿和军事。有了硝酸甘油,人们可以轻松地对付挡道的高山和巨石、不费劲地拆除大型建筑,当然,也可以用它在战争中杀死更多的敌人。硝酸甘油的出现大大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其间的辉煌自不必说。不过,这里要说的是它从炸药摇身变为救命药的故事。
简介:以蒽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经Diels-Aldel反应制备9,10-二氢蒽-9,10-桥-α,β-琥珀酸酐,然后该中间体与乙二胺进行反应得到一个新的胺类化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结构。标题化合物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7.4221(15)A,b=9.2161(18)A,c=12.425(3)A,α=74.97(3)0,β=76.89(3)0,γ=83.75(3)0。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分析甘油三酯和血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00例健康体检者,男性1682人,女性818人,分六个年龄组,用酶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糖和甘油三酯。结果<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80岁血糖异常的比率分别为13.2%、34.3%、41.2%、30.6%、27.7%、16.7%,甘油三酯异常的比率分别为17.9%、40.9%、44.1%、37.1%、36.1%、27.8%,两者异常的比率分别为7.18%、23.8%、29.8%、18.8%、19.4%、11.1%。结论高脂血症、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与生活习惯、工作性质和年龄结构有一定关系;高血糖、高血脂有年轻化的趋势。提倡人们健康合理饮食,早期发现和干预高血脂、高血糖,对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硝酸甘油热敷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方法对50名患者,成人30名,小儿20名,穿刺前采用硝酸甘油热敷静脉,扩张局部静脉,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由采用此方法之前的75%提高到99%。
简介:摘要目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纤维蛋白原(Fg)与血流变结果异常分析,去探索其与“中风”发生的预测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流变检测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78例异常及64例正常人进行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及血流变检测,然后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体检组相比,异常组中,其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除公认的胆固醇、甘油三脂增高可引起心肌梗塞、冠心病、高血压外,还与血粘度异常有关。故临床诊断应根据多项指标去探索“中风”的存在。正确认识血液流变性与“中风”发生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