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语文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简介:十年后再次阅读《寂静的春天》,与学生时代的阅读完全不同,带着一份使命、一份探寻,读书也读得更加透彻。去年,我用了近一年时间完成了一个关于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全书共17万字。县里的工作是极其繁忙的,很难让人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和写作。从下笔那一刻开始,支撑我坚持思考和写作的,是一本书和一种精神。2001年的一个秋日,躺在武汉大学的情人坡上我一口气读完了译著《寂静的春天》。痴迷的我汗如雨下却浑然不觉,完全忽视了身边亲亲我我的情侣们。觉得不过瘾,我又从图书馆借来了英文原著《silentSpring)),连逃了三天课,躲进樱花城堡的宿舍,逐字逐句精读了一遍。毕业后,我留校工作,后又在北京、贵州等多地工作。每辗转一地,最舍不得丢弃的就是辛苦积攒的那些书。
简介:卡洛斯·德拉蒙德·德·安德拉德(CarlosDrummonddeAndrade,1902-1987),巴西著名诗人、短篇小说家,生于巴西东南部米纳斯吉拉斯州的矿山小镇伊塔比腊的一个农场工人家庭。他早年在州府贝洛奥里桑特的寄宿学校攻读药剂学,毕业后未能成为药剂师,却当上了新闻记者。从1929年开始,他进入国家教育部担任政府公务员,1934年移居里约热内卢后继续在政府教育部任职,最后还当上了巴西国家历史艺术遗产部门的负责主管,直到1966年退休。他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写诗,受到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创办了现代主义刊物《评论》。他的第一部诗集《一些诗》(1930)展示出巴西现代主义的种种特点,后来他又陆续推出诗集《诗篇》(1942)、《人们的玫瑰》(1945)、《清晰的谜》(1951)、《新版的生活》(1959)、《白色的不洁》(1973)等。此外,他写过不少文学论文,另外还翻译过多位欧洲诗人、作家的作品。
简介:一九七二年生于山东枣庄,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一九九六年结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山东省青联委员,山东省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枣庄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枣庄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常,枣庄市青年联合会常委,五月书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