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规则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规则意识的形成是一个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标志。《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既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中促进人的现代化的需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特定的育人情境引导学生在价值辨析的过程中增强规则意识,可以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学生剖析生活逻辑等感悟规则意识,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等夯实学生心中的规则意识
简介:摘要:利用常规观测、卫星、雷达、自动站资料、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等对2020年6月13日至14日一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两高辐合型暴雨过程,具有降水时间长,强度大,暴雨落区分布不均的特点。中低层为副热带高压与滇缅高压形成稳定少动的辐合区影响,700hPa切变线南压至昆明-曲靖一线,150hPa~100hPa受南压高压控制,动力条件好。地面有多处中尺度辐合线生成,进一步加剧了低层的辐合抬升,触发强对流的发生发展。其次,切变线后侧偏北气流引导冷平流侵入,加之前期我省受温度脊和地面热低压控制,为此次过程提供了良好的能量积累和利于强对流发生的大气不稳定层结。此外,副高外围东南暖湿气流与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也为此次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水汽输送条件。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国际合作的日益加强,社会对于外语教师的要求迅速提高,外语教师的教育发展需求凸显。但是,外语教师的教育发展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内起步较晚,在云南省的进展状况更是滞后。本文基于对云南省高校外语教师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从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省内外语教师教育发展的策略,供省内教师群体和相关研究者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云南省剑川县2017年分离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菌株的生化特性、毒力因子等表型,分析该次新发鼠疫疫情性质及来源。方法收集由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中心实验室保存的2017年分离自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金华镇大庆村的鼠疫菌3株(JC109鼠、JC109蚤、JC113),可能关联鼠疫菌2株(丽江市玉龙县鼠疫菌LJ01、丽江市古城区鼠疫菌LJ04),对照菌5株(鼠疫菌JC1332、LJ485、BN2636、EV-76,假结核耶尔森菌PST-1)。采用阿拉伯糖、鼠李糖、密二糖、麦芽糖及甘油发酵实验及硝酸盐还原实验对比分析鼠疫菌的生化特性及生态型,结合毒力因子[色素沉着因子(pgm)、毒力抗原(VW)]检测和营养需求实验结果判断鼠疫菌的毒力强弱。结果鼠疫菌JC109鼠、JC109蚤、JC113均发酵阿拉伯糖、麦芽糖、甘油,不发酵鼠李糖、密二糖;且硝酸盐还原实验均为阳性,生态分型属于喜马拉雅旱獭青藏高原型鼠疫菌株。毒力因子pgm、VW检测均为阳性,营养需求类型为苯丙氨酸依赖、谷氨酸不依赖型。与LJ01菌株表型相同、与JC1332菌株表型不同。结论2017年剑川县大庆村分离的菌株与丽江玉龙野鼠鼠疫疫源地菌株表型相同,此次疫情来源可能是由丽江玉龙野鼠鼠疫疫源地的向南扩散输入。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玉溪市流感季节性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季节性,年估计百分比变化分析流行特征。结果玉溪市流感年均发病率11.45/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速度36.21%(95%CI:12.48~49.32,P<0.05);发病人群以15岁以下为主,尤其0~4岁组,发病率最高(57.80/10万),年均增长速度68.04%(95%CI:31.91~71.89,P<0.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 =6.05,P<0.05)。澄江市(33.20/10万)和峨山县(31.10/10万)发病率最高,元江县发病率年均增长速度最快57.62%(95%CI:19.24~71.76,P<0.05)。发病高峰在冬季,发病率68.61/10万,年均增长速度6.93%(95%CI:1.80~11.60,P<0.05)。季节分布的M值和γ值分别在0.37~0.89和0.38~0.89之间波动。发病高峰日为12月31日,高峰期在10月24日至次年2月24日,流行期8月28日至次年4月25日。结论各地区应根据疫情流行变化趋势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以降低发病水平,避免疫情持续蔓延。
简介:摘要:自2015年出台足球改革方案后,开始更加重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目前,我国的多个省市都开设了多所足球试点学校,全面的将足球运动发展至校园,并带动中小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足球运动当中,以此来为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后备人才,同时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对于丰富其学习之外的业余生活也是十分有利的,但是目前为止,很多足球试点学校在校园足球的开展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校园足球运动开展情况和进度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本文则主要针对安宁市的校园足球试点学校——实验石江学校的校园足球开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该校的足球场地设施、教师、学生、政策、比赛、以及足球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细致分析,由此来找出影响因素,继而有效的带动该校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某医院HIV/AIDS病例死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在云南省某医院就诊的HIV/AIDS患者455例,分析不同特征患者死亡构成比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55例患者中死亡67例(14.72%)。男性、单身、同性性传播、首次就诊CD4值≤200个/μL、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未服用美沙酮、合并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的患者死亡率较高,分别为19.91%、35.77%、26.79%、19.09%、25.85%、16.32%、42.86%和21.78%。男性(OR=2.301,95%CI: 1.592~3.653)、单身(OR=12.334,95% CI:6.691~27.236)、未进行抗病毒治疗(OR=2.884,95%CI: 1.093~6.265)、未服用美沙酮(OR=14.237,95%CI: 3.229~24.692)、合并乙型肝炎(OR=4.565,95%CI: 2.343~13.122)或丙型肝炎(OR=3.881,95% CI:1.401~6.745)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首次就诊CD4细胞数>200个/μL的患者死亡风险较低(OR=0.391,95%CI: 0.232~0.84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累计生存率高于不接受的患者(χ2=21.090,P<0.05)。结论男性、单身、首次就诊CD4值≤200个/μL,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未服用美沙酮,合并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是HIV/AID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云南省急性职业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全省的急性职业中毒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2月,收集云南省2004至2019年报告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信息,对事件流行病学分布、事件分级、行业特点、毒物种类和中毒原因等要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云南省2004至2019年累计报告47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中毒病例562例,死亡51例(病死率为9.07%)。报告事件数最多的地区为昆明市和曲靖市,分别为12起(25.53%)和10起(21.28%);以较大级别的事件居多(31起,65.96%),行业主要分布在化工(19起,40.43%)和冶金业(15起,31.91%)。引起中毒最多的毒物是一氧化碳(10起,21.28%)和砷化氢(9起,19.15%),导致中毒的主要原因包括未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或设备效果不好(25起,53.19%)、未制定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15起,31.91%)。结论云南省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病死率较高,应对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加强监管。
简介:摘要:为提供云南省品种审定和生产应用,开展筛选抗病、高产、优质的特殊用途大豆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11个参试新品种中除云黄23号,其他均比对照增产。结果表明:云环资大豆7号经济性状优,单株粒重25.53g,单株实荚数46.5粒,单株实粒数
简介:摘要:结合某云南省农村供水现状,分析研究云南省“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重点,消灭三类人供水方式,并提出了工程的建设标准及工程合理性项目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判别,供水水价是评价供水工程可行与否的重要指标,对全国及云南各各州市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