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4年3月19日,攀枝花市东区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中毒人数10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资料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分析,确认这是一起副溶血弧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食品卫生 卫生监督
  • 简介:溶血弧菌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自五十年代日本首次发现此菌以来,该菌已引起各国学者高度重视,研究成果甚多,尤其是对其耐盐性及是否分解蔗糖产酸等生物学特性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普遍认为蔗糖与耐盐性不能作为区分该菌与溶藻性弧菌的绝对指标。若仅根据蔗糖阴性挑选可疑菌落,则将漏掉蔗糖阳性的副溶血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溶藻性弧菌 可疑菌落 五十年代 增菌 研究成果
  • 简介:患儿女,5岁,因发热、皮肤黄染1d入院。患儿入院前2d因低热、鼻塞给予黄芪注射液10m1+10%葡萄糖注射液30ml静滴治疗,次日皮肤出现黄染,尿呈浓茶色。入院查体:T37.8℃,P11次·min-1,R20次·min-1,BP90/52.6mmHg。轻度贫血面容,巩膜轻度黄染,神志清楚,心、肺正常。腹平软,肝右肋下锁骨中线2cm可触及。辅助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溶血性贫血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为了检验改进方法的实用性、重复性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先后采取不同海鱼样品严格按照改良方法步骤进行检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样品:采用体表涂抹法,先后从市场采取带鱼样品33份、偏口鱼12份、鲃鱼8份、香支鱼5份、快鱼5份。1.2方法重复性检验:从分离鉴定出的副溶血弧菌中随机抽取30株,用改进方法进行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改良方法 方法重复性 涂抹法 阳性菌株 毒力
  • 简介:为建立食品中副溶血弧菌(VP)的PCR检测方法,选取tl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该引物对14株从国内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经传统方法验证)和30株非副溶血弧菌进行PCR扩增,并用此方法对人工污染食品进行检测.扩增片段表现出极好的特异性,对人工污染的冷冻虾仁、沙丁鱼的检出限为10CFU/g,且与传统方法结果吻合.该方法适宜于食品中副溶血孤菌的检测.

  • 标签: 食品 副溶血性弧菌 PCR技术 检测方法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本文报告1988年从苏联进口鳕鱼中首次检出副溶血弧菌两株。作者按着卫生部制定的海产品微生物学与副溶血弧菌检验规程,采集进口鳕鱼样本,经进行增菌培养、分离培养、生化鉴定、0/129抑制试验、G+Cmol%测定及动物试验后,鉴定为副溶血弧菌。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溶藻性弧菌
  • 简介:1992年7月3日,我市白云区某村居民在某海鲜舫集体进餐后出现吐泻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证实为一起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用肛拭子抽检现症病人粪便12份。2.抽检海鲜舫尚存食品、半成品;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流行病学调查 现症病人 肛拭子 寿鱼 微生物检验
  • 简介: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蓄积,可引起多系统损害。该病早期症状多种多样,有一部分以溶血贫血(HA)为首发症状,临床易误诊,而HLD早期诊断与治疗对预后非常重要。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以溶血贫血为首发症状HLD7例报告如下:

  • 标签: 溶血性贫血 首发症状 HLD 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 多系统损害
  • 简介:患者女,77岁。既往体健,于我院眼科住院行白内障手术,术后应用国产头孢曲松钠(皮试阴性)2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抗炎,在输液过程中(约进药量1g50ml)突然出现胸闷、心悸、寒战、高热(体温最高达39.2℃),考虑为该药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液,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及降温等治疗,约10min寒战缓解,2h后体温下降至36.8℃,3h后出现轻度腰痛并排酱油色尿,化验尿红细胞(+++),蛋白质(+++),尿胆原16μmol/L,比重1.015,

  • 标签: 头孢曲松钠 0.9%氯化钠注射液 肾衰竭 溶血性 急性 静脉滴注
  • 简介:通过对一起副溶血弧茵食物中毒原因的调查分析,提出防止食物中毒的建议,即在提高从业人员卫生素质并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的前提下,控制凉菜的制作时间、储存温度,在餐饮业推广实施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模式,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HACCP 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 管理模式
  • 简介: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是一种少见疾病,且多见于婴幼儿,现将一并发于大叶性肺炎的老年病例报告如下:患者,男,70岁,因寒战发热咳喘5天伴腰痛少尿、黄疸、出血2天入院,病前仍能从事体力劳动,无药物过敏和家族溶血病史。查体:Bp20.0/10.6kPa,T38.6℃神志清晰,贫血外观,巩膜明显黄染,全身皮肤散在淤斑及出血点。右肺叩诊发浊、可闻少许湿罗音。心肝牌无著征。肾区明显叩痛,两下肢水肿。血WBC43.8×109/L,N87%,L13%,RBC2.52×1.012/L,Hb70g/L;尿呈酱油状,蛋白++,红细胞20—30/Hp,白细胞10—20/Hp,颗粒管型+;X线示吉肺中叶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内有透光区。给予抗生素、吸氧、激素等对症治疗。3日后仍少尿不足50ml/日,且出现大片淤

  • 标签: 大叶性肺炎 颗粒管型 少尿 寒战发热 溶血病 透光区
  • 简介:1994年6月26日下午6时,青浦县朱家角镇盛家埭村徐某因乔迁新居,在珠溪园餐厅承办酒席。当晚11是30分后在参加宴席的102人中陆续发生44人食物中毒,其中留院观察40人,住院治疗1人,罹患率为43.13%。经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证实,此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所致。

  • 标签: 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孤菌 人中 罹患率 留院观察 新居
  • 简介:2004年8月20日晚,郑某在柳州市某大酒家设满月宴,60人进餐,15人先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症状,以阵发性的腹部绞痛表现明显,在两位患者的粪便检出副溶血弧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认定为一起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 标签: 宴会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 简介:患者:女,24岁,因停经36周,下腹阵痛伴阴道流血11h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孕期情况良好,无高血压、蛋白尿及贫血等。入院体温37℃,脉搏124次/min,血压140/88mmHg,全身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双下肢轻度浮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0×10^9/L,红细胞300×10^12/L,血红蛋白92g/L,血小板127×10^9g/L;尿常规:蛋白(++),潜血(++++),血肌酐185μmol/L,尿素氮12.7mmol/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3p)试验阴性,

  • 标签: 血浆置换治疗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实验室检查 mol/L 产后
  • 简介:溶血弧菌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海洋中致病性中温嗜盐微生物,人们食用带副菌海产品常引起食物中毒,本研究通过对几种易于实施的食品消毒剂及常用食品消毒方法在虾仁样品中的应用试验进行了研究,得出不同消毒剂对副菌作用的规律性。结果,用氯制剂对样品虾中弧菌的杀菌作用受介质虾影响较大,通过测定有效氯变化规律及相应的抗菌试验得出有二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样品中有效氯的降低,二是虾样品介质对菌质细胞的保护作用,从而增强了弧菌对消毒剂的抵抗力;有壳虾体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常见 消毒剂 有效氯 冷冻 抗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