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6年影印《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出版,收刊150种,总卷数达209卷(含目录索引5卷),立即受到学术界和佛教界的重视,但是从数量上和品种上仍然还显得不足,特别是在做进一步调查之后,发现还有很多资料需要收入,遗漏的部分仍然很多,而且很多刊物不能收全也是一大遗憾。2007年《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由中国书店出版,《续编》85卷(含目录索引2卷),其中新增收民国佛教期刊90余种,并对《集成》中所收期刊中的56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增补,其中补齐者多达18种。

  • 标签: 期刊文献 佛教 集成 民国 出版 目录索引
  • 简介:关于蒙古人佛教文献遗产的研究[蒙古].毕拉游牧民族创造自己的文化时,从未把自己与外界隔绝,相反,他们受到了中亚细亚诸民族在内的其他民族的良好影响。其中,佛教给他们的文化传统留下了明显的印痕。史料证明,佛教最初是通过中亚诸国特别是和阗和粟特从印度传到蒙...

  • 标签: 佛教文献 《甘珠尔》 《丹珠尔》 蒙古人 乌兰巴托 林丹汗
  • 简介:摘要:自明朝建立之初起,有藏族僧人到南京为新兴的明中央王朝效力。迁都北京后,来京藏族僧人逐渐增多,在明朝廷的支持下,在北京兴建和重修了诸多藏传佛教寺院,因此明一代北京地区出现了一批与藏传佛教僧人或寺院有关的碑文,本文中统一称“藏传佛教碑文”。在北京明朝时期的藏传佛教碑文数量不多,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明中央政府治藏政策、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信息。本文在全面搜集北京地区明朝时期的藏传佛教碑文,对碑文和拓片现存情况、各碑文的体例和内容做了初步探讨。

  • 标签: 北京 明代 藏传佛教碑文
  • 简介:佛教的传播,主要通过佛教文献,即佛经的翻译与出版来进行。早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我国已广泛传播,南北朝佛经翻译的数量与品种十分可观。据《开元释教录》的记载,从南朝宋永福元年(420)至陈后主祯明三年(589)近一百七十年间,共有译经者67人。翻译经籍750部1750卷。至隋代,岭南始有译经。据隋沙门灌顶《大般涅般经玄义》记载。广州的大亮法师提出了在翻译佛经过程中的“五不翻之说。”

  • 标签: 中国古代 广东 佛教文献 印刷出版 历史发展
  • 简介:以SAT、CBETA为主的汉译"大藏经"等电子佛典数据库的逐渐公开,不仅为利用者提供了便利,更改变了佛学研究的方法。但另一方面,大藏经以外的各种佛教丛书,以及各国寺院、研究机构所藏的大量文献中,也包含了为数不少的重要佛教文献。但在数据的电子化方面则非常滞后,处于没有进展的窘况。因此,本文主要从"既存电子佛典数据库的现状与完善""各佛教文献数据库间的数据整合与协作""既存佛教关联数据库间的互通与连接"三个方面,来讨论汉语佛教文献电子化的现状与未来的展望。

  • 标签: SAT CBETA 大藏经 佛教文库 电子佛典数据库
  • 简介:宋代是中国佛教史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此期间,佛教史学人才辈出,著述颇丰,在内容、体裁、史学观念的拓展上,都发展到一个繁荣阶段。本文主要从文献编撰、史学观念两方面探讨宋代佛教史学对后世文献编撰的影响,以阐明宋代佛教史学在中国佛教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标签: 宋代佛教史学 影响
  • 简介:法国学者伯希和在敦煌发现的回鹘文抄本PelliotOuigour4521包含两个回鹘文佛教文献。其中第一个文献是回鹘文《常啼菩萨的求法故事》,该写本从21叶至30叶含另一个回鹘文佛教文献《菩萨修行道》(梵文为Boddhissattvacaryamarga)。《菩萨修行道》是该文献的作者以《唯识论》、《瑜伽地师论》等诸多法相宗(慈恩宗、唯识宗)作品为蓝本而创造的诗体和散文体结合的回鹘佛教文献

  • 标签: 回鹘文 《普萨修行道》 《法相宗》
  • 简介:佛教文献“形~”诸词有“讥讽、侮辱”义,其来源尚存争议。文章指出,“形”并非无实义的构词成分,也与“五形”“阴部”义无关。“形相/名/言”经由名词“容态”义——动词“品评”义——动词“嘲讽”义的发展路径,是引申和逆向偏指引发的词义演变。“形笑/调/骂/毁/呰”是替换“形相”后语素的类推造词。逆向偏指是词义演变的一种特殊机制。

  • 标签: 佛教文献 形相 形笑 逆向偏指 词义演变
  • 简介:佛用梵文传过法。佛在世时已经有佛经存在。混合梵文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天竺高僧所汉译之佛经必是翻译自梵文佛经,而西域高僧也是以天竺梵文佛经为最根本最可靠之依据。在佛教输入中国之早期,西域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绝不是文化概念。

  • 标签: 佛教 梵文 汉译佛经文献 天竺 西域
  • 简介:鸠摩罗什是魏晋姚秦时代的名僧,历经坎坷来到长安后,积极致力于佛经翻译和教化事业,他对于中国佛学及佛教文献学都着特别的贡献.对于佛学而言,通过鸠摩罗什的译介,使龙树中观派般若学说在中国得到弘传;开启了成实宗及隋唐各宗派的兴起,使成实宗成为中土较早的佛教宗派之一;使大乘佛教在中国广为流传,推动了后来中国佛学的发展.对于佛教文献学而言,鸠摩罗什对佛教文献的中国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有计划、系统地翻译大乘典籍,奠定了汉文大藏经的体系结构;他不断总结前人及自己的译经经验,为后世的翻译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鸠摩罗什因此奠定了他在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重要的地位.

  • 标签: 鸠摩罗什 佛学 佛教文献学
  • 简介:佛教哲学是佛教独有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佛教徒进行修持以期解脱的理论依据,也是佛教医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石。深入研究佛教哲学与佛教医学的有机联系,必将促进哲学研究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一佛教哲学博大精深,其中,与佛教医学密切相关的有“四谛”、“缘起性空”“四大增损”、“五大归纳法”等内容。“四谛”是佛教的基本内容:四谛是说世间的苦(苦谛)和苦的原因,以及苦的消灭(灭谛)和灭苦的方法(道谛),谛的意义是真理。四谛所依据的哲学理论是“缘起性空”“缘起”,亦名缘生,是“因缘生起”的略称。缘,意为关系或条件,所谓缘起,即诸法由缘而起。也即宇宙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 标签: 佛教哲学 缘起性空 道谛 缘起论 修持 摩诃止观
  • 简介:本文从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提出的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的角度,对美籍华人学者余国藩(AnthonyC.Yu)和英国汉学家詹纳尔(W.J.F.Jenner)两个《西游记》译本中佛教用语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余译本为了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让更多的西方读者了解佛教文化,主要采用文献型翻译来传译原文中的佛教用语。与此同时,余译本也考虑到了目标读者的阅读需求,常采用梵文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在传递原文信息的同时,也较好地将原文中佛教文化渗透到读者中,使译文读起来更具异国情调。而詹译本为了更加流畅地传递原文信息,使译文可读性更强,倾向于主要使用工具型翻译,如能在译入语文化基督教中找到类似的意象,多采用直接套用法。尽管两位译者所秉承的翻译理念有所不同,但其译作各有所长,受到东西方学术界的高度赞扬与肯定,以及西方读者的喜爱。本文认为以传播宗教文化、为研究者提供研究资料为目的时,译者宜主要采用文献型翻译;以提高译文在西方普通读者中的可读性为目的时,宜主要采用工具型翻译。

  • 标签: 文献型翻译 工具型翻译 《西游记》 佛教用语 翻译策略
  • 简介:3月31日上午,赵朴初会长在北京广济寺会见台湾华藏精舍住持净空法师暨该精舍图书馆馆长韩瑛居士一行。赵朴老与净空法师原属同乡,宾主之间交谈分外亲切。赵朴老对净空法师在台先后执教于“中国文化大学”及各佛学院,并往来于欧美、香港等地弘法,创建华藏精舍及佛陀教育基金会馆

  • 标签: 北京广济寺 赵朴初 佛学院 弘法 四众弟子 雪窦寺
  • 简介:佛教文摘编者按什么是佛法?佛教的本质是什么?佛法、佛教、佛学有何不同?佛教与宗教、佛教与哲学、佛教与科学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无论对于学佛者还乏研究佛教的学者,都具有基本的重要性。近期我们将围绕这一主题,选辑海内外多种观点,不拘一格,共同探讨。文...

  • 标签: 佛教 宗教信仰 佛法 是宗教 非哲学 造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