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比较保留肾单位手术和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治疗早期局限性肾癌术后肾功能的变化,同时探讨不同的肾功能指标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南京鼓楼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63例早期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35例患者接受保留肾单位术(保肾组),28例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根治组),所有的患者均随访满两年,随访期间患者的血肌酐、尿酸、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被搜集并记录下来.结果63例患者术后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术后早期肾功能的损伤表现更为明显.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逐渐恢复.保肾组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34%,根治组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7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总体随访结果显示估测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及β2微球蛋白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肌酐、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的尿酸及微量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保肾组的平均水平低于根治组.在术后肾功能异常的早期检测方面,各指标的独立检测阳性率均较低,尤其是血肌酐、尿酸及估测肾小球滤过率等传统肾功能指标.当各指标互相联合后,肾功能异常的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保肾组及根治组的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达37.1%和71.4%.结论在早期局限性肾肿瘤的治疗中,保留肾单位手术较根治性手术对患者肾功能的损伤更小.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对于发现术后肾功能的早期异常更敏感,可与肌酐、尿酸、估测肾小球滤过率起协同作用.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单孔腹腔镜和传统三孔腹腔镜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单孔腹腔镜在泌尿外科运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5例单孔腹腔镜肾切除术和20例传统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肠通气恢复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53±13)岁vs(51±11)岁,P=0.773],体质量指数[(22.1±2.6)kg/m^2vs(22.7±3.3)kg/m^2,P=0.535],性别、病理类型、手术路径、术中失血量[(142±74)mlvs(138±60)ml,P=0.861)],术后肠通气恢复天数[(2.0±0.7)dvs(2.0±0.6)d,P=1.000],术后留置引流管天数[(3.5±0.9)dvs(3.2±1.1)d,P=0.453],术后住院天数[(7.1±2.2)dVS(6.8±1.6)d,P=0.7291等方面无明显区别。单孔组14例患者成功的完成了单孔腹腔镜手术,没有增加额外的Trocar,1例中转为三孔腹腔镜后,完成了手术。但单孔腹腔镜手术时间比传统腹腔镜更长[(231±52)minvs(157±30)min,P〈0.01],无切口感染病例,短期随访没有切口疝,疤痕也较小。结论单孔腹腔镜肾切术,无论经腰和经腹途径都是安全和有效的。能满足患者对切口美观的要求。但学习曲线及手术时间较长,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和手术器械的改进,或许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 一 例根治性左肾切除 + 胰切除术后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方法 对 一 例根治性左肾切除术 + 胰切除术术后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 措施 。 结论 当术后 发生失血性休克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识别大出血症状,争分夺秒积极抢救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临床表现。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的60例行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开放式肾切除术,而实验组采取后腹腔镜肾切除术,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就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手术,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其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切除术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且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在提高治疗有效率方面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肾肿瘤患者应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接诊治疗40例肾肿瘤患者,将40例患者通过抽签法平均分为20例实验组(实施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20参照组(实施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参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两组患者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手术相关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肾肿瘤患者应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不仅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等,因此,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传统切除术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阑尾炎患者63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采用传统切除术,观察组30例采用小切口切除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切除术相比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有明显的优势,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可以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让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做比较。方法将12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传统组和腹腔镜组。前者采用传统开腹的方法进行胆囊手术,后者采用腹腔镜的方法进行手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排气时间、切口长度、伤口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腹腔镜切除术组别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其他情况都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传统开腹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18.3%。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起传统开腹手术来说具有多重优势,值得在临床进行大肆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手术治疗的8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指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少,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2.50%,与对照组10.00%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优势显著,不仅能缩短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安全性强,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远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对远端胃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远端胃癌患者38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19例患者接受远端胃切除术,作为观察组,19例患者接受全胃切除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术后1年、2年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89.47%,对照组为73.6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为73.68%,对照组为52.63%,P<0.05。结论远端胃切除术在有效清除远端胃癌病灶部位的同时,保留了部分胃部功能,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和生存情况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肾肿瘤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2013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0例肾肿瘤患者,采用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行传统开放手术,研究组45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1/45)、15.56%(7/45),(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端胃切除术与胃全切除术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远端胃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行胃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生存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年、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远端胃癌患者疗效优于胃全切除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术后远期生存率,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传统切除术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 2014年 8月至 2016年 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阑尾炎患者 94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 47例患者进行传统切除手术,实验组 47例患者进行小切口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和下床活动时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切口大小为 (3.28 0.67)cm,平均术中出血量为 (19.68 3.17)ml,平均下床活动时间 (18.35 2.49)h;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切口大小为 (7.26 1.54)cm,平均术中出血量为 (41.52 4.35)ml,平均下床活动时间 (9.55 1.36)h。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显著,相比传统切除术有切口较小、流血量较少且疗效更好的绝对优势,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104眼青光眼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区别命名为对照组(传统小梁切除术)与观察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有效性。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术后眼压为(14.32±2.12)mmHg、对照组术后眼压为(19.99±2.89)mmHg,观察组的术后眼压改善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5.76%、19.23%,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较低(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25.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术后眼压,降低浅前房、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促进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结节患者应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和记录。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还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并且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更低,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