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实现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这种迫切的需求随着整个社会“择校热”“补习热”的升温,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焦虑的心态.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教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日新月异的海量中考题争奇斗艳,令人目眩神迷,更加剧了教师时间不够用、题目来不及刷的恐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和教师对“高效”的追求向两个表象发展.一是随意压缩教学内容,把知识点单一的课时加以合并,对没有实质性考点的内容直接略过.三年的教材提前近一年时间教完,从而节省更多时间反复操练.二是忽略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课前预习替代知识生成.所有课型都变为习题课,直接灌输知识点,侧重于如何灵活运用知识点解题,随意加深难度.这种误把“高速”当“高效”的急功近利行为,可能有短时成效,却是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为代价,最终使学生暴露出旧知识容易混淆遗忘,遇到新题就傻眼,学习后劲不足等后遗症.其实,所谓“高效”,是对教学效果的综合性评价,并非仅指课堂的控制性与容量.有些地方当慢则慢,教师只有放慢速度与学生同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触类旁通总结出经验与方法,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