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的调节性B细胞(Bregs)及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并分析其与ITP持续时间和缓解时间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88例ITP患儿治疗前和其中84例治疗1个月后和4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Bregs的比例。采用包括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IgG作为一线药物治疗ITP患儿。对比治疗后不同缓解时间ITP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所有ITP患儿的Th、NK、Breg细胞计数和Th/Tc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Tc以及CD19+B细胞增高(P<0.05)。持续性和慢性ITP组Breg细胞计数较新诊断ITP组明显降低(P<0.05)。共84例ITP患儿治疗后缓解,58例(69.1%)获得长期缓解,26例(30.9%)短期缓解,短期缓解组治疗后Breg和淋巴细胞亚群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仍有明显差异(P<0.05);长期缓解ITP组治疗后Breg和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治疗前比较,除Tc之外,其他细胞亚群均明显增高(P<0.05);长期缓解ITP组NK细胞和Breg细胞明显高于短期缓解ITP组(P<0.05)。结论长病程ITP患儿外周血Bregs明显降低,治疗后获得长期缓解ITP患儿的外周血Bregs显著增加,表明恢复Bregs的免疫机制可能与儿童ITP的长期缓解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的调节性B细胞(Bregs)及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并分析其与ITP持续时间和缓解时间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88例ITP患儿治疗前和其中84例治疗1个月后和4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Bregs的比例。采用包括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IgG作为一线药物治疗ITP患儿。对比治疗后不同缓解时间ITP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所有ITP患儿的Th、NK、Breg细胞计数和Th/Tc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Tc以及CD19+B细胞增高(P<0.05)。持续性和慢性ITP组Breg细胞计数较新诊断ITP组明显降低(P<0.05)。共84例ITP患儿治疗后缓解,58例(69.1%)获得长期缓解,26例(30.9%)短期缓解,短期缓解组治疗后Breg和淋巴细胞亚群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仍有明显差异(P<0.05);长期缓解ITP组治疗后Breg和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治疗前比较,除Tc之外,其他细胞亚群均明显增高(P<0.05);长期缓解ITP组NK细胞和Breg细胞明显高于短期缓解ITP组(P<0.05)。结论长病程ITP患儿外周血Bregs明显降低,治疗后获得长期缓解ITP患儿的外周血Bregs显著增加,表明恢复Bregs的免疫机制可能与儿童ITP的长期缓解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对损伤血瘀证早期TNF-α的影响,判断骨骼肌修复的途径。方法家兔分为21个组,每组8只,分别观察空白组和大腿内侧定量砸伤后1H、8H、24H、48H、72H、120H、168H造模组、灌药造模组TNF-α的变化。结果黄芪能有效控制损伤早期TNF-α的增长。结论补气药黄芪通过降低TNF-α的增长达到修复免疫紊乱,促进损伤面愈合的目的。
简介:摘要:以《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运用》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在生物课堂中融入生涯规划教育,通过生物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知识面,引发对生涯规划的思考。同时通过生涯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有效达成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实际入院顺序将本院收治的70例肠道菌群失调患儿依次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时间范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单组患儿例数为35例。两组均统一接受常规用药干预,在此前提下,为观察组联合开展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接受治疗后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免疫功能指标。 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分泌型IgA、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指标数值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肠鸣音发生时间(10.47±2.90h)、恢复排气时间(25.64±3.45h)及腹痛缓解时间(30.74±3.79h)均更短(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分泌型IgA指标数值均更高,其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指标数值均更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分泌型IgA指标数值(1.57±0.34g/L)更高,其C反应蛋白(7.79±0.79mg/L)及白细胞介素-6指标数值(76.49±13.16ng/L)均更低(P<0.05)。 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在肠道菌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可在促进患儿肠道功能恢复的同时,明显改善其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