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免疫检验中应用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实际应用情况,探讨其临床检验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 180例我血站从临床获取的免疫检验的患者, 随机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免疫检验, 实验组采纳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临床免疫检验方式。并且在检验过程中,详细、有效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观察免疫检验的实际应用中,实验组的临床免疫指标检查指标变异指数小于未进行质量控制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临床免疫检验方式,其检验结果更可靠、更准确。
简介:为评价不同种类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选择了101个口蹄疫疫苗二免后的养殖场进行样品采集,并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O型口蹄疫疫苗整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较高;O型、A型、亚洲Ⅰ型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和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不同毒株之间免疫抗体差异较大,其中O型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A型和亚洲Ⅰ型。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 TT)免疫效果,为改进破伤风免疫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19—2021年,对在晋江市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外伤就诊的患者调查其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etanus toxoid-containing vaccine, TTCV)免疫史。对353例TTCV计划免疫后5~10年的受试者(A组)检测血清破伤风抗体(tetanus antibody, TAB),比较不同年龄人群不同TAB水平(<0.01 IU/ml、0.01~0.10 IU/ml、>0.10 IU/ml)受试者的分布差异;对68例有TTCV免疫史、年龄14~83岁、TAB水平为0.01~0.10 IU/ml的受试者(B组)与133例无TTCV免疫史、年龄17~77岁的受试者(C组)分别接种1剂、3剂TT,观察免疫后28 d TAB水平变化。结果A组不同年龄人群不同TAB水平的受试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9, P<0.001),随着年龄增长,TAB水平在<0.01 IU/ml和0.01~0.10 IU/ml之间的受试者比例增高。B组受试者1剂TT免疫后28 d,68例中有66例TAB>0.10 IU/ml,免疫前后TAB水平为0.01~0.10 IU/ml、>0.10 IU/ml的受试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3, P<0.001)。C组受试者3剂TT免疫前,133例中有129例TAB<0.01 IU/ml、4例TAB为0.01~0.10 IU/ml;3剂TT免疫后28 d,1例TAB为0.01~0.10 IU/ml、132例TAB>0.10 IU/ml,免疫前后不同TAB水平的受试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80, P<0.001)。结论TTCV计划免疫5年后,TAB水平在<0.01 IU/ml和0.01~0.10 IU/ml之间的个体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对于无TTCV免疫史人群和TTCV免疫后TAB保护作用下降的人群,加强TT免疫可以显著提高群体TAB保护状况。
简介:为更好地了解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与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与合理的检测方法,浦口区兽医站在某猪场进行了此次试验。试验猪分3组,分别注射不同厂家生产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猪口蹄疫O型(OZK/93株+OS/99株)灭活疫苗,并采用猪O型口蹄疫VPI抗体检测试剂盒、口蹄疫O型液相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HI)分别对使用上述口蹄疫苗免疫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猪注射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后,用猪O型口蹄疫VPI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阳性率达到100%;用正向间接血凝和液相阻断ELISA方法检测不到注射合成肽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效价。免疫猪口蹄疫O型(OZK/93株+OS/99株)灭活疫苗后,用VPI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阳性率只有40%;用HI方法进行检测,抗体阳性率为75%;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进行检测,抗体阳性率为70%。
简介:摘要:本试验以30日龄仔猪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疫苗对仔猪的免疫效果。试验选择99头体重接近、健康状态良好的30日龄左右未免疫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3头,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每组分别免疫不同厂家生产的猪瘟疫苗,分别于免疫前于当天、首免14d、首免21d、首免28d、二免后21d、二免后45d进行采血,利用IDDEX试剂盒进行猪瘟抗体检测。试验结果显示,首免14天三种疫苗免疫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0%、73.6%、72.9%差异不显著(P>0.05);首免21天、首免28天和二免45天,试验2组的抗体阳性率和试验1组、试验3组比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对抗体效价的影响。方法将献血浆者按照基础免疫剂量分成两组,第1组初次免疫2剂,第2次、第3次各免疫1剂;第2组初次、第2次、第3次均免疫1剂;两组间隔时间一致。在初次免疫后第14、28、42、56、70、84天,检测献血浆者血浆中的狂犬病抗体效价,考察是否符合单人份生产用原料血浆抗体效价标准(≥8 IU/ml)。结果初次免疫后第14、28、42天,第1组献血浆者抗体阳转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5、8.69、4.11,P<0.05);仅在初次免疫后14 d内,第1组抗体效价≥8 IU/ml的比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5, P<0.05);距初次免疫第56、70、84天两组血浆抗体效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免疫程序期间,大剂量的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能取得较好的免疫应答效果,但长期抗体水平与小剂量免疫程序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