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对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A)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中收治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共 50例进行检测。分别用 IIFA和胶乳法进行检测, IIFA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胶乳法检测结果分为对照组。对两组结果的检测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 IIFA的检测准确率为 82%,超过胶乳法检测准确率 64%。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IIFA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准确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间接免疫荧光法 胶乳法 抗核抗体
  • 简介: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的拉沙病毒IgG抗体检测方法。方法利用293F细胞表达重组拉沙病毒糖蛋白GP1,固相化在腔室玻片上,加入GP1抗血清,最后加入荧光标记的二抗,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拉沙病毒IgG抗体。结果制备了重组拉沙病毒糖蛋白GP1,GP1抗血清效价〉1∶1000000;拉沙病毒IgG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具有专一性强(检测20份健康人血清,无交叉反应),灵敏度较高(抗血清在1∶1000稀释时仍有较强信号)的特点。结论建立了拉沙病毒IgG抗体的快速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可用于口岸拉沙病毒的快速筛查。

  • 标签: 拉沙病毒 免疫荧光法 真核细胞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实验室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筛查抗核抗体(ANA)与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特异性抗体(ANAS)二者间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1364例临床送检血清标本同时采用IIF筛查ANA与用LIA检测ANAS,并分析二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364例标本中,IIF阳性/LIA阳性258例,占18.91%;IIF阳性/LIA阴性72例,占5.28%;IIF阴性/LIA阴性940例,占68.91%;IIF阴性/LIA阳性38例,占2.79%;IIF-ANA与LIA-ANA检测结果的总体符合率为87.83%。结论只做IIF筛查ANA易导致部分ANAS特异性抗体漏检,而LIA-ANAS检测因其测定的抗体数量有限也不能取代IIF-ANA。IIF-ANA筛查和LIA-ANAS特异性抗体检测不能相互代替,应联合检测。

  • 标签: 间接荧光免疫法 抗核抗体 线性免疫印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抗核抗体的前带效应。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752例标本,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作为确认试验检测抗核抗体谱和间接免疫荧光法作为筛查试验检测抗核抗体,将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根据LIA对各种特异性抗核抗体的检测结果,分析IIF对各特异性抗核抗体的检出率,可见抗dsDNA检出例数44例,检出率65.00%;抗Jo-1检出例数18例,检出率33.30%;抗M2检出例数26例,检出率80.80%;抗PCNA检出例数10例,检出率50.50%;抗PM-Sc1检出例数7例,检出率42.90%;抗Sm例数16例,检出率68.80%;抗SS-A检出例数104例,检出率74.00%;抗SS-B检出例数28例,检出率89.30%;抗U1-nRNP检出例数42例,检出率73.80%;抗P蛋白检出例数22例,检出率95.50%;抗核小体检出例数21例,检出率95.20%;抗着丝点检出例数19例,检出率94.70%;抗组蛋白检出36例,检出率66.70%(P<0.05)。IIF不同稀释倍数和与LIA结果相关性分析,LIA阳性患者的IIF稀释倍数以高低度的≥1:1000为主,占64.30%,而LIA阴性患者的IIF稀释倍数则以低滴度的1:100为主,占50.5%。结论:临床上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可先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筛查,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建议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定期随访。

  • 标签: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抗核抗体 免疫印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与线性免疫印迹法(LIA)对自身抗体的检测价值。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0月,随机选取10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100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设置为AID组、非AID组,对这200例患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检测其自身抗体,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进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AID组中的IIF阴性/LIA阳性表达患者所占比例较之非AID组明显更高(P<0.05),而IIF阴性/LIA阳性表达的患者中,AID组的LIA(+)和LIA(±)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非AID组(P<0.05)。结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后,还应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为阴性的患者进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以减少漏诊,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 线性免疫印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原修复方法在石蜡包埋组织免疫荧光染色中的应用。方法石蜡切片经0.2%TritonX-100和0.5%TritonX-100梯度去垢剂(细胞表面活化剂)处理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定位明确,无扩散效应和非特异性着色。其染色强度接近石蜡包埋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结论低浓度梯度去垢剂TritonX-100进行抗原修复,技术方法简单可行。

  • 标签: 免疫荧光 染色抗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沙眼衣原体(Ctr)、肺炎衣原体(Cpn)在不同年龄阶段肺炎小儿中的感染状况。方法运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检测392例各年龄组肺炎住院儿童的血清Ctr、Cpn抗体。结果共发现Ctr阳性44例,Cpn阳性89例。<28d组、1~11个月、1岁~2岁11个月、3~5岁11个月、6~14岁组患儿Cpn肺部现症感染率逐次增高,分别为0,1.19%,3.02%,13.74%,14.44%,中间3组每后一组均比前一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Ctr肺部现症感染率则随年龄递增而逐次减低,分别为9.48%,4.15%,0.25%,0,0,前三组每相邻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tr、Cpn是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小儿肺炎中Cpn感染致病的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应引起儿科临床足够重视。

  • 标签: 肺炎 沙眼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 微量免疫荧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筛查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结果与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结果的不一致性,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IIF和LIA两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将IIF-ANA阳性/LIA-ANAs阴性和IIF-ANA阴性/LIA-ANAs阳性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组和非AID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9份标本中,IIF(+)/LIA阴性(-)105份,占55.56%;IIF(-)/LIA(+)84份,占44.44%。。LIA+标本中,抗核糖核蛋白/史密斯抗原(nRNP/Sm)、抗史密斯抗原(Sm)、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Ro-52、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抗scl-70抗原、抗11-16多肽复合体抗原(PM-scl)、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原(Jo-1)抗体、抗着丝点抗体B亚型、抗可增殖抗原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的阳性率分别为1.02%~27.55%。AID组及非AID组IIF-ANA阳性者荧光滴度分布均以1∶100~1∶320为主;荧光滴度为≥1∶1000时,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组中IIF(+)/LIA(-)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均质型(H)为主,与非AI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AID组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斑点型(S)为主,与AI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IF筛查ANA容易导致AID患者部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ANA特异性抗体漏检,而ANA特异性抗体检测因其测定的抗体数量有限也容易导致AID患者的ANA漏检。IIFANA筛查和LIA-ANAs特异性抗体检测不能相互代替,对需要通过检测ANA来排除AID的患者标本应同时进行IIF-ANA筛查和ANAs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以避免仅采用1种方法进行检测时导致的AID患者漏诊。

  • 标签: 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印迹法 线性免疫印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组织免疫荧光病理检查技术在小儿肾穿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研究时间段内于本院行肾穿刺组织病理检查小儿肾病患儿65例行回顾性临床研究。经肾穿刺提取病理组织后均分为4份,行冰冻切片制备(传统染色、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室石蜡切片制备(石蜡包埋,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比较两类切片经不同染色处理后的病理诊断结果差异。结果:(1)免疫荧光染色处理后石蜡切片肾穿刺病理诊断所得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确诊率,较传统染色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免疫荧光染色处理后冰冻切片肾穿刺病理诊断所得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确诊率,较传统染色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所得小儿肾穿刺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较传统染色技术无差异性,且可有效提升染色处理效率,减少病理切片处理步骤,为患儿病情的快速诊断提供基础。

  • 标签: 小儿肾病 肾穿刺刺组织病理诊断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助口腔黏膜病病理诊断。方法 于2019年02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9名口腔黏膜病患者,均接受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诊断,分析其病理结果。结果 经病理诊断结果得出有12名口腔黏膜扁平苔藓,13名口腔黏膜红斑狼疮,9名口腔黏膜白斑,25名口腔黏膜寻常性天胞疮。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助诊断结果为12名口腔黏膜扁平苔藓(100.0%),11名口腔黏膜红斑狼疮(84.6%),9名口腔黏膜白斑(100.0%),23名口腔黏膜寻常性天胞疮(92.0%)。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助诊断的准确率为93.2%(55/59)。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 口腔黏膜病 病理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准确性。方法:从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共计1000例,经过实验条件筛选之后,选择8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800例患者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进行抗核抗体的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采用蛋白印迹法诊断的正确率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采用蛋白印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都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疑似患者,采用蛋白印迹法准确率更高,更能够帮助患者确定治疗方案,因此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间接免疫荧光法 蛋白印迹法 抗核 抗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磁珠负性富集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TCsDE的临床意义。方法健康志愿者6例、良性卵巢病变4例纳入常规组,卵巢癌患者32例纳入研究组。开展卵巢癌SKOV-3细胞体外培养,以一定配比加入到常规组外周血中,通过免疫磁珠负性富集、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结果CTCs检测回收率介于65%-80%,r2=0.998,Y=0.782X-1.408。常规组CTCs阳性检出率为0,研究组CTCs阳性检出率为53.13%,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远处转移与CTCs阳性率呈正相关。结论对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TCs进行免疫磁珠负性富集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的价值较高。

  • 标签: 卵巢癌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负性富集 CTC
  • 简介:【摘要】目的:现探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入组样本选自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我实验室接受检验的17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检测方式准确率。结果:研究组的检测准确率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其检测准确率显著,可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和用药。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GnRH-a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一直是关节外科和微生物检验领域的难点,寻找快速,准确的微生物技术对诊断人工关节感染(PJI)至关重要。原位免疫荧光杂交(FISH)技术具有高敏感性与特异性,能够直观观察细菌及其生物膜形态,可检测多重感染及耐药基因,检测时间短,操作便捷等特点,为PJI诊断提供了新的方向。但FISH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标本处理方式缺乏统一,自体荧光造成的假阳性率高等。FISH技术能否成为临床微生物的常规工作,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原位杂交,荧光 假体相关感染 分子诊断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免疫荧光检测牛腺病毒3型(bovine adenovirus type 3, BAV-3)的方法,用于生物制品用牛源材料的检测。方法分别以牛鼻甲骨细胞、传代牛肾细胞、原代牛肾细胞培养BAV-3,筛选最适宜的敏感细胞培养BAV-3,纯化获得抗原后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抗体技术制备抗BAV-3单克隆抗体(单抗),亲和层析法纯化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用制备的单抗建立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BAV-3,并对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中间精密度进行验证。结果用抗BAV-3单抗检测牛腹泻病毒、副流感病毒3型、呼肠孤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狂犬病毒、羊轮状病毒,均无交叉反应。采用该方法检测牛鼻甲骨细胞培养的BAV-3,3次传代可检出的最低病毒含量和标准差分别为0.10和0.05 CCID50。结论建立的免疫荧光检测BAV-3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中间精密度,可用于BAV-3的常规检测。

  • 标签: 外源病毒 牛腺病毒3型 抗体,单克隆 免疫荧光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并比较结果,从而对免疫荧光层析法进行性能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降钙素检查的166份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免疫荧光层析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6例标本在两种不同检测方法下,按照浓度高低可分为阴性组、低风险组、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以及高度升高组,并且不同浓度的组别所占比例和对应的组间阳性率在两种检测方法下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所有标本的ECLIA总阳性率为49.40%,与免疫荧光层析法的总阳性率46.99%%之间差异也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利用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结果相当,而免疫荧光层析法更为操作便捷,且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荧光层析法 血清降钙素原 性能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种抗原修复方法在肾组织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技术中的应用,探讨最佳抗原修复法。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理中心的45例肾活检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狼疮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各10例及淀粉样变性肾病15例。分别用5种抗原修复法处理各组肾组织石蜡切片。按照标本来源和抗原修复方法分为6组:对照组(冰冻切片标本)、高压热修复联合胰蛋白酶消化双修复(高压热联合胰酶)组、微波热修复联合胰蛋白酶消化双修复(微波热联合胰酶)组、高压热修复(高压热)组、微波热修复(微波热)组、胃蛋白酶消化(胃蛋白酶)组。分析和比较5种热修复抗原方法的石蜡切片与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和半定量评分的差异。结果高压热联合胰酶、微波热联合胰酶组肾组织石蜡切片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对照组一致,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免疫荧光半定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压热组、微波热组和胃蛋白酶组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较对照组假阴性率高,免疫荧光半定量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压热修复联合胰蛋白酶消化双修复法与微波热修复联合胰蛋白酶消化双修复法为石蜡切片的最佳抗原修复方法。

  • 标签: 活组织检查 石蜡包埋 荧光抗体技术 抗原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IF-SSS),评价其在大疱性类天疱疮(BP)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调整试验条件,利用正常人包皮或非包皮皮肤制备盐裂底物,分为3组:传统组在4 ℃旋转皮肤48~72 h;低温浸泡组在4 ℃浸泡皮肤48~72 h;室温浸泡组在室温25 ℃(23 ℃~27 ℃)浸泡皮肤24 h。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确诊的20例BP患者血清,采用倍比稀释法,利用上述3种试验条件制备的盐裂底物、未盐裂底物进行IIF检测。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两配对样本的比较。结果低温浸泡组在48~72 h未出现真表皮分裂;室温浸泡组非包皮盐裂底物与传统组一样,真表皮分裂界面位于透明板下部。20例BP患者血清,在室温浸泡组盐裂非包皮皮肤、盐裂包皮及传统组盐裂非包皮皮肤这3种底物上,抗体滴度的倒数M(Q1,Q3)分别为5 120(2 560,17 920)、1 280(640,2 560)、1 280(640,2 560)。室温浸泡组制备的盐裂皮肤效果优于传统组,其中19例(95%)BP患者的滴定抗体滴度比传统盐裂方法高出1~5个倍比稀释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04,P<0.001);而室温浸泡组制备的盐裂包皮与传统组相比,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1,P>0.05)。在以正常未行盐裂的皮肤及包皮为底物的常规IIF中,抗体滴度的倒数分别为320(160,640)、480(160,1 120);室温浸泡组盐裂包皮、非包皮皮肤及传统组盐裂非包皮皮肤这3种底物上IIF检测的抗体滴度与常规IIF检测的抗体滴度一致或高出1~7个倍比稀释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6.47、14.83、5.26,均P<0.001)。结论采用室温25 ℃(23 ℃~27 ℃)浸泡法来制备盐裂底物,不仅耗时短,流程简单,而且检测BP抗体的敏感性等于甚至优于传统盐裂方法。

  • 标签: 类天疱疮,大疱性 诊断 荧光抗体技术,间接 温度 盐裂皮肤 方法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