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国进修与科研效益的结合途径,完善"效益优先"的出国进修选派机制,建立出国进修与科研效益相关联的评估体系。方法以某大型三甲公立医院45项地方资助出国进修项目为案例,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对出国进修项目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进修主要科研成果进行关联及建模。结果最终两个回归方程共同组成路径分析模型:(1)SCI论文回归方程中决定系数为0.600,F=5.698,P<0.001,统计学差异显著。该路径中,对SCI论文产出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职称(β=0.736,P<0.001)、年龄(β=-0.700,P<0.001)和进修机构(β=-0.318,P=0.031);(2)课题经费回归方程决定系数为0.490,F=7.608,P<0.001,统计学差异显著。该路径中,对课题经费的影响程度依次为SCI论文(β=0.409,P=0.010)、进修国家(β=-0.342,P=0.015)及学位(β=-0.223,P=0.043)。结论通过路径分析,出国进修对科研效益的作用被更加精确地评估与细化。研究建立了科研效益导向的出国进修选派与项目评估结合路径,为医院出国进修科研产出效率的提升提供支持,也为地方政府及国家公派留学项目的优化及调整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出国访学人员教学科研成果产出,为基金会及医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方法以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资助2010-2016年北京市132位出国访学人员为调查对象,从出国访学期间以及归国后的两个维度对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产出开展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出国访学对医疗技术、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访学人员在教学职称、导师任职、发表论文以及获批基金项目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其中高层次立项数目更是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结论医务人员出国访学有利于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升医院整体实力的有效途径,基金会发挥人才建设总体规划及引领作用,对出国访学人员进行全链条式的服务和管理,是实现医学人才教学和科研产出最大化的关键。
简介:摘要为掌握各专业医疗质量状况,从2015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质量处每年均组织撰写包括病理在内各专业的全国质量报告。根据2019年抽查的资料完整的3 643家医院病理科质控指标,统计分析如下:(1)全国平均每百张病床病理医师数量为0.55,约24.4%的病理科仅有1名病理医师,二级医院中,46.3%的病理科仅有1名病理医师。(2)全国平均每百张病床病理技术人员数为0.46;病理医师与技术人员的严重缺乏成为制约病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3)各医院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及时率、小活检标本诊断及时率及细胞学诊断及时率均在90%以上,同时发现由于工作量大、辅助检查项目多等因素,三级医院的诊断及时率低于二级医院。(4)免疫组织化学室间质控方面,三级公立医院、二级公立医院及民营医院病理科未参加室间质评的比例分别为35.8%、86.4%及78.2%。(5)开展分子病理检测的三级公立医院中,约76.2%的病理科未参加过室间质评。(6)细胞病理诊断质控符合率和术中快速诊断与石蜡诊断符合率均>96%;二级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术中快速诊断开展率和平均数量,远远低于三级公立医院。2019年,国家病理质控中心共举办了17个全国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的医院数量为2 431家次,专项培训人数12 286人次,发表分子检测指南1个。国家病理质控中心制定了省级病理质控中心工作量化考核方案,根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32个省级病理质控中心共开展各种室间质评180项,覆盖医院4 373家次;督导检查下级医院754家,专项质控培训14 869人次。
简介:摘要《中华儿科杂志》儿科常见病专题研讨会——2019年全国新生儿专题峰会于2019年6月27—29日在宁波市成功召开。全国新生儿相关专业学者们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简介:摘要:地理是高考必考科目之一。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值非常高,如果学生能够保证地理综合题的解答正确率,获得较高的分数,那么就可以在高考中获取理想分数的机会。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解答全国高考地理综合题的技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简介:摘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要建章立制,广泛宣传;现场管理,全面到位;科学规划,规范程序;三级共管,管护到位;资金整合,集中投入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国核医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国家科学、有效地利用核医学资源及为相关主管部门制定核医学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依据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对中国核医学现状的5次普查结果,从学科基本信息、药物制备情况、设备情况、人员情况、教学及人才培养情况和制约科室发展等情况对全国核医学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核医学相关科室数量出现显著增长,2018年的相关科室数量达到927个,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5.94%。其中,核医学科室增长最为明显,由2010年的601个,增长至2018年的765个,增长幅度为27.29%。正电子放射性药物自制单位数由2012年的46家增长至2018年的107家。正电子显像设备数量由2012年的138台增长至2018年的307台,增长了122.46%,单光子显像设备数量由2012年的605台增长至2018年的857台,增长了41.65%。核医学科室人员的数量,2010年为6838人,2018年为9090人。2018年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教学机构有112家(2014年为52家),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有223家(2010年为98家)。制约科室发展的因素包括行政和经济制约、人才和设备缺乏、知识和科研不足、宣传不足。结论全国核医学现状基本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核医学人才培育、学科建设等方面日趋完善。但仍存在诸多制约核医学发展的因素,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引导和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情况及医护人员对国家诊疗方案的依从性。方法2020年2月28日对全国参与新冠肺炎救治的医护人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药物治疗、呼吸支持治疗、镇静镇痛治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等。结果来自全国9个省市1 103名医护人员参与了问卷调查,其中699名医护人员(医生504名、护士195名)参与了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最终432名医生和170名护士提交了有效问卷。医生和护士的问卷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考虑到在新冠肺炎诊治中医生占主导地位,护士主要为执行者且参与调查人员较少,故主要对医生的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参与调查的医生主要来自湖北(29.2%),其次为河南(24.5%)、贵州(22.7%)、广西(14.6%)等;55.4%的医生来自三甲医院,且高级职称占多数(56.4%);有232名医生(53.7%)参与了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200名医生(46.3%)参与了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救治工作。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医生表示会为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无论病情轻重,且抗病毒药物的选择主要为α-干扰素(69.5%)、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65.0%)、阿比多尔(60.0%)、利巴韦林(55.7%)等,与国家诊疗方案的推荐基本一致。95.5%的医生会常规给予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抗菌药物治疗;94.0%的医生选择给予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约2/3的医生报告会给予有创通气的危重患者进行肺复张或俯卧位通气治疗;79.0%的医生更倾向于对有创通气患者应用深镇静;约1/3的医生认为应尽早行CRRT治疗,近1/3的医生认为应在危重患者中更积极地应用ECMO治疗。结论参与新冠肺炎救治的医护人员对国家诊疗方案比较熟悉并愿意遵循,但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的疾病,人们对其认知有限,相关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需进一步做实做细诊疗方案的培训,并期待更多的循证证据指导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