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内镜的广泛应用,颅底外科,特别是内镜颅底外科越来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亚专科。在这一领域,鼻科医生与神经外科医生可以形成理想的内镜颅底外科团队,协同处理颅底疾病。本文从内镜颅底手术等适应证、手术设备的准备、手术技术的完善、出血的处理、颅底修补的方法以及内镜下颅底手术的优势与不足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简介:摘要经过30年的探索和积累,经鼻内镜鼻腔鼻窦-颅底肿瘤手术在国际和国内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有传统手术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仍有许多临床问题尚待探讨。本文分别针对鼻腔鼻窦-颅底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鼻咽癌鼻内镜手术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严格的规范化培训、密切的多学科团队合作都是完成手术的重要前提。
简介:目的评价Gasket-Seal技术在颅底肿瘤内镜手术颅底重建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中外文文献数据库中检索2007年10月至2016年10月已发表的关于应用Gasket-Seal技术进行颅底肿瘤内镜手术颅底重建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ReviewManager(5.3版)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按文献入选标准共纳入5篇病例对照研究,共210例颅底肿瘤内镜手术患者纳入荟萃研究.荟萃分析表明,与非GS组相比,GS组患者术后远期脑脊液漏发生率低(OR=0.32,95%CI=0.11~0.89,P=0.03),术后脑膜炎发生率低(OR=0.10,95%CI=0.01~0.67,P=0.02).根据GS组是否联合NSF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两亚组术后远期脑脊液漏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在GS组中,采用人工骨组与采用同种骨(包括自体骨和异体骨)组病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结论应用Gasket-Seal技术能安全有效地完成颅底肿瘤内镜手术中的颅底重建.相较其他颅底重建方法,术后脑脊液漏及脑膜炎的发生率更低.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切除颅底肿瘤术中颅底缺损的修补策略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6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神经内镜经鼻入路颅底肿瘤切除术中出现颅底缺损的202例患者的颅底重建疗效。术中根据硬膜缺损直径和脑脊液流量将颅底缺损分为Ⅰ~Ⅲ级,对不同分级的患者采用相应的颅底重建策略。结果202例患者中,颅底缺损Ⅰ级者占15.8%(32例)、Ⅱ级者占24.3%(49例)、Ⅲ级者占59.9%(12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6例(3.0%),接受再次神经内镜修补手术后均获得成功。术后颅内感染4例(2.0%),予以抗感染治疗后均痊愈。1例(0.5%)老年患者手术后因长期卧床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应用神经内镜修补颅底缺损安全、有效。根据不同颅底缺损分级采用相应的修补策略,可有效避免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切除前、中颅底肿瘤中的意义和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神经内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前、中颅底肿瘤89例,其中包括颅眶沟通瘤9例、颅鼻沟通瘤7例、颅眶鼻沟通瘤6例。在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可见的肿瘤部分,再用神经内镜寻找残余的肿瘤并切除。结果在常规显微神经外科切除肿瘤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残余肿瘤,在内镜下进一步切除,80例(89.9%)肿瘤达全切除,6例(6.7%)获次全切除,3例(3.4%)为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前、中颅底肿瘤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手术创伤。
简介:随着颅底肿瘤手术技术的重大进步,颅底外科学亦日趋成熟.成像技术的发展,如磁共振和具有三维重建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多颅底解剖学的理解,并能精确的描绘肿瘤的轮廓.导航技术的发展则进一步提高了接近肿瘤的精确度,使安全切除变的更加容易.光纤和内镜的发展又为医师提供了不同解剖区域的视野.与开放颅底手术技术发展的同时,内镜手术也开始出现,并在过去的25年里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今,大多数的鼻腔和鼻旁窦的良性炎性疾病均采取内镜方法这里,对经由鼻腔可到达的的中央颅底肿瘤也可采用内镜切除手术,它们的生理特性允许这样的内镜切除.从这个意义上说,内镜颅底外科是颅底外科的新的前沿.
简介:目的评价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对直肠内脱垂合并盆底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直肠内脱垂合并盆底疝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观察直肠型盆底疝和不含直肠型盆底疝的其他类型疝合并直肠内脱垂的类型.结果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片上,120例盆底疝有直肠型56例、间隔型27例、阴道型12例和混合型25例,而混合型中有18例直肠型盆底疝.分组结果显示,74例直肠型盆底疝均合并全层直肠套叠,盆底疝疝囊位于套叠的直肠壁环形浆膜囊袋内;46例不含直肠型盆底疝的其他类型疝均不合并全层直肠套叠.结论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能准确诊断各型盆底疝,由于直肠型盆底疝与全层直肠套叠合并出现,因此,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也能准确区分全层直肠套叠与直肠黏膜脱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胃底腺型胃癌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病理及治疗,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例胃底腺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因腹胀、腹痛症状就诊,1例因胃癌术后复查胃镜。结合白光胃镜和放大内镜、病理及免疫组化等结果,诊断胃底腺型胃癌。同时复习1990年1月至2021年4月报道的胃底腺型胃癌195例,分析并总结该疾病的内镜特点、病理特征和诊疗经验等。结果胃底腺型胃癌198例,男女比1.6∶1.0,年龄39~87岁,平均年龄65.3岁,79.82%(91/114)患者幽门螺杆菌阴性。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平均直径8.97 mm,89.9%(178/198)患者病变浸润至黏膜下。91.98%(149/162)患者为主细胞优势型,98.86%(130/140)患者为无淋巴血管侵犯,97.6%(162/166)患者无复发、转移。结论胃底腺型胃癌为罕见的低异型高分化胃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老年人多发,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明显相关,主细胞优势型为主,内镜、病理及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多数预后良好。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颅底胆脂瘤显微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胆脂瘤20例,其中经乙状窦后入路10例,颞下经小脑幕入路6例,改良翼点颞下入路3例,颞枕开颅幕上下联合入路1例。结果显微镜下手术后应用神经内镜观察,20例均有肿瘤残留。全切15例,次全切5例。术后无并发症11例。新增动眼神经麻痹3例。展神经麻痹1例,后组颅神经麻痹2例,轻面瘫3例,肢体轻偏瘫2例,短暂失语1例,无菌性脑膜炎1例。15例患者随访3~36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根据胆脂瘤的主体部位及其生长方式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有助于减少手术创伤,提高肿瘤切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