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法"在进修医师内镜初级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参加初级单人肠镜培训的进修医师共71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组"(36人)和"传统单人肠镜培训组"(35人)。第1周,入选者学习单人肠镜进镜的基本理论。第2~11周,两组学员每人练习80~100例肠镜,其中"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组"分"直肠-乙状结肠近段""降结肠-回盲部"两个阶段进行进阶式培训,区别于传统组。第12周进行考核,每人考核单人肠镜操作各20例,比较两组肠镜的插入回盲部的成功率、通过乙状结肠时间、结袢率、成功插入回盲部的平均操作时间等指标。应用SPSS 26.0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组"与"传统单人肠镜培训组"相比,在插入回盲部的成功率(66.8% vs. 59.0%,P=0.005)、通过乙状结肠时间[(6.05±3.32)min vs.(7.15±3.12)min,P<0.001]、结袢率(35.13% vs. 40.71%,P=0.035)、成功插入回盲部的平均操作时间[(9.01±2.12)min vs. (10.25±3.12)min,P<0.001]及受检者的不适反应评分[(5.19±1.41)vs.(6.70±2.15),P<0.001]方面成绩更加优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法"更利于进修医师掌握单人肠镜操作技巧,缩短教学时间,减轻患者不适反应,适宜推广教学。
简介:精细化程序化操作理念引导下的鼻内镜手术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典型病例为核心,以精细化程序化鼻内镜手术操作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鼻内镜手术操作和临床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法,不仅具有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learning,CBL)优点,而且也符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手术操作培训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于鼻科轮转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手术教学中,培养了住院医师鼻内镜手术规范化操作、锻炼了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激发了住院医师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培养住院医师的动手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开发线上交互式细胞病理读片培训方案,并评估该方案在提高内镜医师胰腺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细胞病理诊断能力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行EUS-FNA的194例胰腺实性占位患者的细胞刷片,从中共采集5 500张细胞病理图片,由高年资细胞病理医师对每张图片中的细胞类别进行标注,用于搭建线上交互式细胞病理读片培训学习和测试平台。5名无病理基础的内镜医师受邀参与本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内镜医师鉴别诊断癌和非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线上交互式细胞病理读片培训方案在提高内镜医师细胞病理诊断能力中的作用。结果本研究成功搭建供内镜医师线上学习和测试的交互式细胞病理读片培训平台。培训前内镜医师诊断癌和非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0.55(95%CI:0.53~0.58)、0.32(95%CI:0.30~0.35)、0.43(95%CI:0.41~0.45)、0.44(95%CI:0.41~0.47)和0.43(95%CI:0.42~0.45)。经过培训,以上指标分别为0.96(95%CI:0.95~0.97)、0.70(95%CI:0.68~0.73)、0.74(95%CI:0.72~0.76)、0.95(95%CI:0.94~0.96)和0.81(95%CI:0.80~0.83),较培训前均得到显著提升(P<0.001)。结论线上交互式细胞病理读片培训方案可提高内镜医师对胰腺细胞病理的认识水平和诊断能力,有助于内镜医师在EUS-FNA过程中实施快速现场评估,提高EUS-FNA的诊断效能。
简介:消化系统疾病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比如胃炎、结肠炎、胃食管反流、胰腺炎、胃溃疡等,都是目前发病风险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消化不良,减弱患者的食欲,降低其生活质量。若耽误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可能引起癌症。因此,早诊断、早干预治疗,把疾病对身体的危害降到最低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临床多采用消化内镜进行诊断,特别是超声内镜技术的出现,在降低误诊率、错诊率、漏诊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内镜、染色内镜、常规内镜对于直肠息肉的病变诊断状况的应用效果。方法:以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136例直肠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使用窄带成像内镜、染色内镜与常规内镜对直肠出现病变的患者进行检查,对病变位置进行腺管开口分型和微血管形态分型,并将窄带成像内镜、染色内镜以及常规内镜的检查结果以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窄带成像内镜检出的病变样本为 86例,染色内镜检出病变样本 78例,常规内镜检出的病变样本 12例。窄带成像内镜与染色内镜的检出率要优于常规内镜,窄带成像内镜与染色内镜的检出率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窄带成像内镜的对于直肠癌变的诊断符合率、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 93.17%、 91.63%、 98.36%,染色内镜为 89.63%、 91.57%、 95.48%,常规内镜为 76.34%、 78.12%、 86.31%,由此可见,窄带内镜对于直肠癌变诊断的符合率以及敏感度要显著优于染色内镜和常规内镜,而窄带内镜与染色内镜的特异度则差异较小,但明显高于常规内镜。结论:窄带成像内镜在检查过程中,其成像效果更加清晰,对于病变状态的鉴别更加准确,能够突出肿瘤性病变与肺肿瘤性病变的区别,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常规内镜,因此可以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比较常规内镜与窄带内镜(NBI)、染色内镜对远端大肠异常隐窝灶(aberrantcryptfoci,ACF)的发现率。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12月就诊于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准备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6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常规内镜组228例、NBI组220例、染色内镜组222例。比较三种方法对远端大肠ACF检出率及各组间所用操作时间。结果在三组中,共发现155例ACF病例数。常规内镜、NBI组及染色内镜组发现ACF病例数分别为5例(2.19%)、25例(11.36%),125例(56.31%),三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但是与常规内镜相比,NBI组、染色内镜组操作时间有所延长。结论染色内镜能大幅提高远端大肠ACF发现率。NBI内镜较常规白光内镜能提高远端结肠ACF发现率,但比染色内镜低。常规白光内镜对远端结肠ACF发现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国内结肠镜开展情况和肠镜医师对相关问题的认知情况。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1月,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各级医院的消化内科医师及肠镜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结肠镜开展基本情况,肠道准备方案及宣教情况,结肠镜质量控制措施实施情况,以及肠镜医师对息肉切除方式及息肉切除术后随访间隔的认知情况。结果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36份,涉及全国187家医院,其中143家(76.5%)年肠镜操作量>5 000例。肠道准备方面:采取分次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方案的最多,为113家(60.4%);聚乙二醇电解质使用剂量为3 L的方案被采用得最多,有126家(67.4%);肠道准备宣教方式以医护口头宣教(90.9%)和书面宣教(79.7%)为主;常规使用祛泡剂的有124家(66.3%)。质量控制方面,实施全部4项措施的医院比例仅11.5%(20/174)。息肉切除方式的选择上,对于直径>1 cm的息肉,肠镜医师的选择相对统一,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和热圈套的占到了98.1%(203/207);而对于直径<1 cm的息肉,选择则差异较大。肠镜医师建议的息肉切除术后随访间隔与指南相比相对更短。结论国内结肠镜开展存在一些问题:肠道准备宣教方式单一;肠镜质量控制仍需加强;息肉切除技术和切除后随访需进一步规范及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