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凝血功能检验质量控制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0位体检者的血样。将其放到三个试管内,不同的时间段对血清进行分离,运用普利生血凝分析和相关试剂进行血凝试验,分别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时问4项进行测试,比较4项不同时间段内测定的数据,结合临床实践分析凝血功能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对血浆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控制,分析结果显示APTT和PT在不同的时间内测定结果和随时测定结果数据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FIB和TT在规定的时间内测定的结果数据没有实际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数据对比显示,影响凝血功能质量控制的因素有很多,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因素,血样标本的检测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检测,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在凝血功能的质量控制方面需要检验人员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对难以把握环节进行加倍控制,最大程度上保证凝血功能的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产妇产前凝血及纤溶功能检验价值分析。方法:在2020.1至2020.12期间选择94例前来我院分娩的孕妇进行调研,将其作为本次调研的研究组,对其实施凝血及纤溶功能检验。于2020.1至2020.12期间选择94例前来我院进行体检的非妊娠健康女性进行对照,将其作为本次调研的对照组,对其实施凝血及纤溶功能检验。总计与探究产妇产前凝血及纤溶功能检验价值。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指标对照,凝血酶原(PT)指标水平较低、纤维蛋白原(FIB) 指标水平较高、D-二聚体指标水平较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产妇产前凝血及纤溶功能检验,可评估产后出血等疾病,此检查方式优异。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凝血功能指标检验的重要性。方法:收集了60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数据,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其凝血功能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实验组接受了精细的抗凝血治疗,并进行了凝血功能监测,而对照组则未进行凝血功能监测。结果:实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其外源凝血通路功能更好,抗凝血治疗效果更佳。结论:凝血功能指标检验在急性脑梗死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改善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不同妊娠时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检验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收治的15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按照不同妊娠时期,分别分为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妊娠晚期组,孕周≤12周的孕妇为妊娠早期组,13~28周孕妇为妊娠中期组,孕周>28周孕妇为妊娠晚期组,每组孕妇数量52例,对比并分析不同组别孕妇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结果:不同组别TT水平对比并未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组的PT、APTT均显著低于妊娠中期组和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PT及APTT低于妊娠早期组,妊娠晚期组FIB高于妊娠中期与妊娠早期(均P
简介:摘要:目的:对检验结果受到凝血功能检验标准化操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标准化操作技巧来提升凝血检验水平。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为限定时段,收录我院住院与门诊患者180例作为研究样本,对各项操作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探究分析。结果:所有研究样本中住院患者145例、门诊患者35例,合格率分别为88.28%(128例)、85.71%(30例),不合格标本20例(11.11%)。其中标本量偏多、偏少分别为4例(20.00%)、15(75.00%)例,且凝块现象出现1例(5.00%)。结论:为促进凝血检验的标准化、规范化开展,需借助有效策略来对凝血检验过程加以管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凝血功能检验室内质控。方法随机抽取某中心血站的新鲜冰冻血浆,通过对该冰冻血浆进行解冻,之后进行定值、分装以及保存。结果通过凝血质控血浆进行自制,与其他的冻干质控血浆的效果相一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自制凝血质控血浆的研究,可以有效的降低试剂的成本,在凝血检验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质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