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蒲松龄墓出土铜镜考魏传来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中,蒲松龄墓被挖掘,在其少得可怜的随葬品中,有一面铜镜(现藏于蒲松龄纪念馆,见本期封三图片)。这面铜镜是蒲松龄生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妆奁用具,但不是蒲松龄生活的那个时代铸制的,而是一面古镜。蒲松龄为什...
简介:通过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登录数据,结合历史上唐代太原府土贡情况,分析太原出土唐代铜镜形制、纹饰等特点。
简介:2007~2011年,河南省许昌市文物工作队于河南省禹州市新峰村发掘了505座战国秦汉时期的墓葬,其中出土了41面铜镜。这批铜镜可分为14大类,分别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的不同期段,为战国秦汉时期铜镜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简介:<正>一九八二年六月七日上午,由南阳地区西峡县丁河公社王集大队一社员将一铜镜送到地区博物馆中,并说明它是刚解放时出土的。它离地表约三米多深。和它一起出土的还有大灰砖,陶盆,罐,灰色猪、鸡鸭狗等陶器和几枚铜钱;最后才挖着这件铜镜。由于附近群众都把它看作“宝物”,该社员就一直把它珍藏在家中。镜呈圆形,完整,面微鼓,呈黑灰色,上面还保留有当时用以保护镜的丝织品痕迹,故少锈斑,仍能鉴人,但不甚清晰。镜
简介:仁寿出土宋代八卦铜镜王德友1986年8月14日,仁寿县文官区文官乡高桥村三组农民张志洪挖树桩时。发现树桩下离地表约80厘米深的土层中有一面铜镜,他取出铜镜擦干净之后,保存在家中衣柜里近一年时间。1987年4月,县文化局、县文物管理所在文官区政府进行文...
简介:<正>1987年5月5日下午,我校西山体育馆基建工地,发现古代砖室墓一座,因墓室已被损坏,故其年代不详。墓室中随葬品不多,主要是一面圆形带柄铜镜,此镜直径为14.5cm,厚约0.3cm,柄长、宽各为12.5cm和3.6cm,
简介:用于梳妆理容的铜镜早在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作为生活用品,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而鲜明的反映出时代的社会生活和风俗时尚。铜镜的发展演变经历了春秋战国的勃兴,汉唐的繁荣,延续列宋元明清的流变,直至被玻璃镜子所替代,其历史传承,从一个独特角度反映出中华民族物质文化发展史。
简介:<正>仪陇县南图乡华堂村农民刘长映于1991年12月25日在宅旁建造新房时,掘出一面古代铜镜。随即上交给县文物管理所,受到表彰和奖励。此镜质地白铜,外表含有玄锡和白银成分,光洁照人。镜背有高0.7、阔1.6的圆拱钮,钮座外有素线纹内饰有朱雀2只,葡萄2串,按上下左右方位对称排列。纹外饰有佛手4只,仙桃4只,环绕镜周均衡排列。镜外缘为0.7厘米宽的8阙粗犷内向连弧线组成的荷叶纹边。此镜直径17.5厘米,厚0.4厘米,净重513克。初步鉴定为唐代铜镜。
简介:1995年10月,哲盟通辽市喜伯艾力苏木仓粮窖村东南约4公里处沙丘中发现两座墓葬,墓内分别出土一件铜镜和一件白釉荷叶口瓷碗。铜镜:葵式,背素面、黄铜质,镜背中心纽残,有空洞,镜面由于腐蚀至生锈,不见光泽,镜背边缘处用利器刻有“渤海县官”字款(如图)...
简介:<正>一九八四年七月,河南省襄城县湛北乡七里店村农民在村西起土时发现铜镜一面,现收藏于襄城县文物管理办公室。
简介:1990年春,在山东省平邑县南武城故城附近发现汉、魏晋时期的墓葬三百余座,出土铜镜110面,据其主题纹饰特征分为13类。从中可以看出汉、魏晋时期铜镜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其流行的趋势,也反映了南武城地区手工制造业发达、经济繁荣的历史事实。
简介:2007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北京大兴高米店汉墓出土的两件铜镜做了科学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科学结论,为考察汉代铜镜的铸造技术提供了科学资料,同时为金属文物的科学保护提供了依据。
简介:冠矩形铜镜,西汉时期青铜器物,长115厘米,宽577厘米,厚1.2厘米。重56.5公斤。1979年出土于临淄窝托村西汉齐王墓陪葬坑中的兵器坑。镜面精工磨砺,无锈处。乌亮可鉴。应为实用器物。镜背有精美纹饰,纹饰凸起1.5毫米,四边饰连弧纹,在四角及中间有5个拱形三弦钮,钮座为柿蒂纹。
简介:这是一个结构超简单的家庭,父子两人,相依为命。爸爸叫王森林,身材瘦长,长着张苦瓜脸,整天眉头紧锁;而胖胖的儿子王树林,长着一只汤团面孔,整天笑眯眯的。
简介:据《庭芳录》记载,从前有一个仁慈的皇帝,他对人民非常宽容,赋税低得令人难以置信,人民都很爱戴他。他有十个最心爱的宠妃,却没有生出一个后嗣。有一次,宫里突然来了一位大秦的魔法师,他表演了令人匪夷所思的魔术,还进献一面背面、边框和手柄都镶有黄金的方形铜镜,说是可以自由出入镜里的世界。皇帝就让他的十个妃子轮流入镜游玩,要是受孕而归,他就奖励她们每人一万两银子。她们为此都很快乐,由衷地感谢浩荡的皇恩。
简介:借助超景深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仪等现代检测分析仪器对湖北柳树沟墓群出土的一件汉代薄胎残损铜镜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包括基体的微观腐蚀形貌、合金成分、金相组织及表面锈蚀物的物相和元素组成,从而确定了此面铜镜的腐蚀程度、材质、组织结构及表面锈蚀物类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表面清洁、点焊粘接、补全、随色及缓蚀封护等保护修复措施恢复了铜镜的器型,展现了文物原貌。
简介:利用体式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能谱对17面浙江安吉上马山及山东临淄汉代铜镜进行取样观察、检测,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马山铜镜表面保存状况较好,类似黑漆古,内部为α相优先腐蚀,临淄铜镜表面腐蚀严重,为Cu2O与二价铜的碱式矿化物沉积,内部主要为δ相优先腐蚀。利用Pourbaix图可以对两类腐蚀现象所处环境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高锡铜镜基体在不同环境中存在α相或δ相优先腐蚀的现象,并与基体外部不同锈蚀相对应。此结果对研究不同环境中高锡青铜基体的微观及宏观腐蚀情况有参考价值。
简介:爷爷非常喜欢收藏古玩,他闲着的时候就会到旧货市场上转转。
简介:青铜文化在我国古代文明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在世界文明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铜镜文化更是青铜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其制造、使用和传承可谓源远流长,其内容、风格和特色可谓博大精深。铜镜的背面饰有各种不同的图案和铭文,这些装饰的内容及其生产和流行,又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尤其是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息息相关,可以说,小小的镜背是当时社会情况的一个缩影。
简介:隋唐时期的铜镜制造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发展演变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隋至唐初主要是继承前代的制作风格,较为拘谨;盛唐时期从造型、纹饰上都有了新的变化,新的装饰技法也被引入铜镜铸造业;晚唐时期铜镜铸造业因社会动荡而急剧衰退,但在造型上仍出现了新样式。
蒲松龄墓出土铜镜考
太原出土唐代铜镜赏析
禹州新峰墓地出土铜镜研究
南阳出土元兴元年铜镜
仁寿出土宋代八卦铜镜
我校西山出土一面铜镜
大连地区出土汉金铜镜综述
仪陇出土唐代朱雀葡萄佛手铜镜
通辽市出土的辽渤海县铜镜
襄城县出土一面汉代铜镜
山东平邑县南武城故城出土铜镜
北京大兴高米店汉墓出土铜镜的科学分析
矩形铜镜
青铜镜
铜镜事典
湖北柳树沟墓群M24出土汉代薄胎铜镜的保护修复
汉代铜镜显微组织腐蚀现象的比较分析——以安吉上马山及临淄出土为例
真假古铜镜
铜镜大美
隋唐铜镜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