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1961年,刘少奇到湖南搞调查,住在一个养猪场的饲料房里。当时是“三年困难”时期,身边的工作人员想找点稻草给他铺床都找不到。产水稻的地方没有稻草,这种情况使他感触很深。一天,他散步走到住地后面的山上,看到一些已经风干了的人粪,就过去用脚开,仔细检查了一下,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看,这里面没有多少粮食,农民吃饭已经成了问题。”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刘少奇又专门在农民吃饭的时间,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到农民家去查看。有一次,他亲眼看到农民吃树皮、草根等代食品,沉默了半天,没说一句话。还有一次,他看望一位患了水肿病的农民,语调低沉地说:“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大家,搞得大家没有饭吃。”这次调查,刘少奇掌握了大量真实情况,回到长沙,写出调查报告,叫人连夜坐飞机送给毛主席,为后来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做准备。(摘自《党史信息报》)刘少奇粪察民情

  • 标签: 刘少奇搓 察民情 搓粪
  • 简介:据台湾《时报周刊》报道:1962年,中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台湾情报机关为配合蒋介石反攻大陆计划,策划了一系列破坏行动,其中代号为“湘江计划”的行动,就是在金边谋杀刘少奇主席,这是台湾情报机关在美国与南越情报机关联合策划达三年之久的暗杀行动。在事过30多年后,当时派遣到柬埔寨执行任务的,现年81岁的台湾情报局特工张霈艺才出面公开当时的具体行动。据张霈艺回忆,由于他是越南华侨,对东南亚一带比较熟悉,由情报局长叶翔之向班主任蒋经国举荐,到柬埔寨发展情报网站,执行“湘江计划”,张霈艺即被任命为“高棉组长”。“到柬埔寨执行暗杀刘少奇计划,是当时蒋经国先生特别召见我们当面目谕,还有召见手令,我们共去了4

  • 标签: 刘少奇 柬埔寨 情报机关 手榴弹 台湾 蒋经国
  • 简介:刘少奇为何被打倒?“文革”开始前夕,刘少奇在探索中国如何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问题的过程中,同毛泽东发生了尖锐的意见分歧。刘少奇认为,当时农村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矛盾,而是“四清与四不清”的矛盾。毛泽东认为。这是非马克思主叉的。刘少奇不同意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提法,毛泽东认为这是在槁“独立王国”。刘少奇主持中央会议通过的“5.16”通知,锋芒直指他自己。“炮打司令部”虽然未点名,但时人都明白所指是谁。多少事,人力难挽。事态发展,并非毛泽东的初衷。

  • 标签: 刘少奇 毛泽东 工作组 大会议 陈伯达 文化大革命
  • 简介:1940年11月7日,在海安下坝轮船码头,一艘轮船缓慢靠岸,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负责人在这里迎来了几位身着灰色八路军服装的人。一行中有位身材瘦高的中年人,陈毅走上前同他握手。当时人们只知道,这是中央派来的八路军秘书长,名叫胡服。可谁能想到,

  • 标签: 刘少奇 苏北 陈毅 八路军 新四军 40年
  • 简介:“文化大革命”中的“刘少奇案”,是这场浩劫中牵涉面最广、受害人职务最高、后果最为严重的案件。为了打倒刘少奇,受江青、康生、谢富治三人操纵和指挥的“中央专案审查小组”,于1968年10月18日提交《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给刘少奇扣上了三项罪名,其中最阴险的罪名是把刘少奇打成叛徒。后经查明,所谓“罪证”完全是用刑讯逼供、弄虚作假等手段制造出来的伪证。那么,诬陷刘少奇的“罪名”从何而来呢?这还要从刘少奇在奉天被捕的那段历史说起。

  • 标签: 刘少奇 奉天 “文化大革命” 审查报告 刑讯逼供 受害人
  • 简介:平平是刘少奇的女儿,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平平生下来就由外祖母照看,又在“洁茹幼儿园”长大,所就读的小学是妈妈舅舅们上过学的天津实验二小。让儿女们成为普通老百姓的一员,是刘少奇夫妇的一贯主张。在寄宿制的学校里,平平和同学们一起渡过了新中国经济困难的几年。一日三餐见不到细粮,就连豆面、燕麦也只是半饱。在刘家渡过

  • 标签: 刘少奇派 女儿送 派女儿
  • 简介:七千人大会结束后的第14天,1962年2月21日,刘少奇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会议连续开了3天,除毛泽东、林彪外,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成员和中央经济部门负责人共16人参加会议。会议是在中南海西楼会议室召开的,史称“西楼会议”。关于这个会议,历史见证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袁宝华说,西楼会议让人服了一副清醒剂,

  • 标签: 刘少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七千人大会 部门负责人 历史见证人 毛泽东
  • 简介:刘少奇(1898年11月-1969年11月)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在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出了卓越贡献。

  • 标签: 刘少奇 党校建设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者 革命生涯
  • 简介:文章认为,刘少奇同志是党内认识到政治体制存在弊端的极少数之一,并为此作出了艰辛的努力。刘少奇同志关于加强监督的许多观点,至今熠熠闪光。主要有:应大张旗鼓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应加强党内的制度建设;应高度重视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作用;主张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党内要有公开的“反对派”;主张加强新闻监督。

  • 标签: 刘少奇 监督思想
  • 简介:外交部最近解密的部分档案中披露,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曾两次出访苏联,就新中国成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与斯大林及苏共中央领导人进行多次会谈和商讨。会谈取得了很大成功。

  • 标签: 斯大林 刘少奇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 中央领导人 外交部
  • 简介:刘少奇两访苏联黄峥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新中国建立前后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最现实、最重大的课题。尽管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他国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且应当借鉴。为了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建立好党与党、国与国之间的良好关系,也为了争取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 标签: 刘少奇 斯大林 中共代表团 毛泽东 王稼祥 向社会主义过渡
  • 简介:刘少奇同志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鞠躬尽瘁、忘我工作的精神。他办起公来,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就是节假日,也很少休息。平时,他经常熬夜工作到夜深,肚子饿了,就把中午和晚上剩下的饭菜放在电炉上一热,当作夜宵。工作十分忙碌时,就彻夜不眠。有一天下半夜,因劳累过度,他不知不觉地打起瞌睡,头碰到办公桌角上,

  • 标签: 劳累 熬夜 夜宵 休息 平时 过度
  • 简介:艰苦朴素,严于律己,是刘少奇一贯坚持的生活作风,这表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表现在很多细节当中。铺上又撤掉的地毯刘少奇办公室内的地板是木制的,楼梯和走廊都是水磨石的。时间长了,地板和楼梯被磨得光滑,走路时稍不注意就可能摔倒。随着他年龄增大,工作人员的这种担心与日俱增。

  • 标签: 刘少奇 王光美
  • 简介:1941年10月3日,远在苏北担任中共中原局书记、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收到中央的电报,通知他速返延安,并参加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次年3月19日,刘少奇从苏北阜宁单家港出发,踏上了回延安的漫漫征途.此后,刘少奇一行行程数千里,途经苏、鲁、豫、冀、晋、陕六省,一路餐风宿露,历尽艰险,终于1942年12月30日抵达延安.后来,人们把刘少奇的这次远行称为"小长征".

  • 标签: 刘少奇 延安 1942年 江苏
  • 简介:1942年3月,刘少奇离开华中抗日根据地,返回延安,行期达9个月,被人称为一次"小长征".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延安之行.行前,毛泽东数次电召他回延安,党内不少高级干部认为,"刘少奇同志将来的地位要提高";返回延安途中,毛泽东十多次询问其行踪,为其安全担忧,这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极为罕见.回到延安后不久,刘少奇就成为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后的中央书记处三位书记之一(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首次进入党中央核心领导层,并由此奠定了他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二把手的基础.

  • 标签: 刘少奇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