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减少渗血的穿刺技巧及渗血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1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5例采取减少渗血的穿刺技巧及渗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渗血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渗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实施减少渗血的穿刺技巧及渗血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渗血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探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施治中,减少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护理方法以及穿刺技巧。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23.1~2023.12,在此期间选出在我院治疗的12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为对象,均等分两组,对照组是在2023.1~2023.6期间治疗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是在2023.7~2023.12期间治疗的患者,针对内瘘穿刺点渗血予以渗血护理,并掌握穿刺技巧,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渗血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的内瘘穿刺点渗血采取针对性的渗血护理方法和穿刺技巧,能够降低渗血发生率,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其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安全且可长时间应用的静脉通路,在诸多类型患者中受到重视,其中以营养治疗、化疗中应用较多。虽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其可能伴随诸多并发症,其中以置管后渗血比较常见,继而导致管道堵塞,机械静脉炎、血栓形成等,不利于患者健康及治疗效果,因此需注重PICC置管后渗血的预防及处理。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PICC置管后渗血的发生原因,阐述了PICC置管后渗血判断标准,并针对PICC置管后渗血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减少置管后渗血的发生,保证置管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在处理超声引导下 MST 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PICC 穿刺点渗血渗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在我院接受超声引导下 MST 技术进行 PICC 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25例。试验组使用藻酸盐敷料处理穿刺点渗血渗液,对照组使用常规敷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渗血渗液量、敷料更换频率、穿刺点感染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渗血渗液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敷料更换频率和穿刺点感染率也显著减少(P<0.05),且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藻酸盐敷料在处理超声引导下 MST 技术 PICC 穿刺点渗血渗液方面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渗血渗液量,降低敷料更换频率和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月~2015年10月25例住院治疗行外周介入治疗后穿刺口渗血的患者,分析介入术后伤口渗血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次未完善术前准备引发穿刺口渗血8例,占32%;术中操作问题引发5例,占20%;术后护理不当引发10例,占40%;其他2例,占8%。经精心护理和积极治疗,均痊愈。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分析外周介入治疗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同时予以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可使事件发生率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知识掌握,提高护理安全,保障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治疗中穿刺点渗血的原因及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透析中穿刺点渗血的发生。方法用临床观察累计的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以自体动静脉内漏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45例患者的3250次血液透析治疗过程进行观察,累计渗血发生的次数,算出初始渗血发生率,并对给与护理干预后的2016年3月—2016年5月期间46例透析患者的706次透析过程进行观察,累计护理干预后的渗血发生率。结果初始观察期间的3250次透析中,有378次发生穿刺点渗血,渗血发生率为11.6%,其中过度抗凝导致的有65次,占总透析次数的2%;穿刺不当导致有274次,占透析总数的8.4%;患者配合不良导致的有39次,占总透析次数的1.2%。给与护理干预后观察期间的46例患者的706次血液透析中,有19例发生渗血,其渗血发生率为2.69%。其中抗凝过度的有1次占透析总数的0.14%、穿刺不当的有18次占透析总数的2.55%。给与护理干预后渗血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与医生、患者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护、患关系,及时调整抗凝方案与抗凝剂的用量;改良穿刺技术;提高患者的配和,对预防和减少透析中穿刺点渗血的发生十分重要。
简介:[摘要 ] 目的:总结 冠脉造影及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伤口的 渗血情况及相关因素, 收集 我科住院的 10 0例冠脉造影及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伤口的渗血情况及渗血危险因素、发生渗 血的原因、渗 血时间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 病人渗血一般是在术后的前 5小时 ,由病人和医护人员通过检查穿刺口发现渗血,一般无明显生命体征的变化,有的病人伤口渗血也可能是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引起的出血,渗血原因大多是患者活动过早和患者自身 疾病因素和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或术前教育不充分, 术后观察不到位所致。结论:通过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伤口的渗血情况的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减少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伤口的渗血情况,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培训 ,认真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术前健康教育 ,使病人及家属能掌握出血的特点 ,严密注意伤口渗血情况和变化,加强术后伤口渗血的观察, 减少术后伤口渗血。
简介:目的:探讨硬膜外腔应用碳酸利多卡因时创口渗血现象的机理。方法:选择80例硬膜外麻醉下腹、下肢手术患者,分离碳酸利多卡因组(Ⅰ组)和盐酸利多卡因组(Ⅱ组),各40例,全部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0)、注药后30min(T1)和注药后60min(T2)测定血流动力学及凝血酶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凝集率(PAgT)。结果:HR在Ⅰ组T1及T2与T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Ⅰ组与Ⅱ组血流动力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各时段凝血本科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凝集率(PAgT)与用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部分活化凝血本科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腔注入碳酸利多卡因,可延长凝血酶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减少纤维蛋白原(FIB),降低血小板凝集率(PAgT)。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周介入手术患者术后穿刺口渗血相关原因和有关干预对策。方法对本医院治疗的70例外周介入手术患者予以调查指标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是收入时间,分组方法是抽签法,一组归入35例,试验组分析术后穿刺口渗血相关原因并实行对应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措施,对两组术后穿刺口渗血总统计率、干预满意总统计率实施比较。结果试验组术后穿刺口渗血总统计率较对照组计算指标结果下降(P<0.05);试验组干预满意总统计率较对照组计算指标结果提升(P<0.05)。结论外周介入手术患者术后穿刺口渗血相关原因有多种,予以对应干预措施可减少术后穿刺口渗血状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