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46年5月,国民政府自重庆还都南京。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7月3日,国民党国防最高委员会议决定召开国民大会。11月15日,国民大会开幕。大会制定和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此即所谓“制宪国大”。1947年4月,国民党又上演了国民政府“改组”的闹剧。本文拟就国民大会的由来、“制宪国大”的召开、国民政府的“改组”,作一简要叙述。

  • 标签: 国防最高委员会 国民大会 中原解放区 蒋介石集团 训政时期 中华民国宪法
  • 简介:在1946年11月至12月“制宪国大”召开期间,《大公报》连续发表多篇社评,就制宪中许多问题进言献策,呼吁制定一部民主宪法。《大公报》的部分建议得到了大会采纳,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从条文上看是一部比较民主的宪法。然而,国民党并无真正还政于民的诚意,《大公报》呼吁的民主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 标签: 制宪国大 《大公报》 《中华民国宪法》 民主
  • 简介:19世纪末,当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局逼迫人们思考中国应去往何处的问题时,戊戌维新派从政治体制入手,发出了建立完政国家的呐喊,形成了自己的制完思想体系:制宪的先导为改革立法,制宪的核心为制定宪法,制宪的依托为开启民智。但因时势、认识水平等条件所限,其制宪思想未能实现。

  • 标签: 维新派 制宪思想 立法改革 制定宪法
  • 简介:就认为中国应该实行联邦制,他们反对中国实行联邦制而主张实行单一制,认为如果我国实行联邦制

  • 标签: 制宪讨论 知识界制宪
  • 简介:代议制是西方民主的一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政治和社会目标的要求和希望,同时为防止政府成员的腐败和公共权力的异化与专横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如何保证在代议制的体制下,尽可能使广泛的民众能自由地、平等地、有效地表达其对政府的希望和要求,已成为西方国家在政治设计和理论研究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 标签: 西方民主 代议制 宪法地位 政府成员 政治设计 公共权力
  • 简介:在质料意义上而言,欧盟已经存在有宪政雏形。哈贝马斯认为,制宪将会促成欧洲范围内全方位、多层次的大辩论,为各国协商对话和沟通创造契机,产生政治公共领域,培育共同政治文化。文章指出,一部形式和规范意义上的欧盟宪法是社会治理系统工程的开端和象征,代表着一种新秩序,无论是在欧盟内部还是在世界舞台上。

  • 标签: 质料宪法 政治共同领域 政治文化 欧洲认同
  • 简介:本文从欧盟的立法体制、表决机制和法律人格三个方面所显示的一体化态势,结合欧盟深化和东扩所引发的法制问题,对欧盟一体化发展的法律障碍进行了深入探析,并在此基础上就欧盟制宪和一体化发展前景提出一些看法。

  • 标签: 欧盟 法律 欧盟一体化 立法体制 法律人格 宪法
  • 简介:洪宪帝制覆灭、共和重光后,制宪再度提上日程。制宪过程中,议员能否兼任国务员问题成为争议的焦点之一。法制不健全是引发争议的主要因素。支持兼任者认为,国法对兼任与否并无明文规定,担任议员者多为时下政界精英,是符合国务员选取条件和任职范围的主要对象,许多国家有国务员可以兼任议员之先例,且议员兼任国务员可以减少国会与内阁之间的摩擦与隔阂。反对者则从议员应肩负监督现行政府和官吏行政之重任的角度立论,认为议员兼任国务员会导致监督的丧失;且因议员大多隶属于不同政治派别,担心议员兼任国务员会牵涉党派权益之争;更对议员颠覆形象的举止与追逐名利的猎官行径不齿,议员为官不合时宜的呼声甚高。基于此,涉嫌议员与国务员双重身份者大多遵循惯例,或请辞议员,或请辞行政职务;而延宕经年始出台的《中华民国宪法》对此的否定态度,最终使争议划上句号。

  • 标签: 民国初年 制宪 议员 国务员
  • 简介:制宪权”之所以成为无法无天、完全失控的权力,制宪主体之所以有权代表“政治统一体”作出“根本政治决断”,原因均在于它们代表了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公意”。卢梭意义上一贯正确的“公意”是方法论整体主义的虚构,却被移花接木用于现实中的制宪和立法过程。在现实世界,“公意”至多是多数人的意志,和少数人的意志一样会作出错误判断,只不过在一定条件下犯错概率更小而已。一旦祛除“公意”一贯正确的光环,制宪权就不过是代表了多数人的意志,“政治统一体”也不可能做到绝对统一,不同意见永远存在并有可能被证明是正确的,“制宪权”“政治统一体”这些指向无限权力的怪兽也就得统统回到潘多拉魔盒里。

  • 标签: 制宪权 公意 方法论整体主义
  • 简介:制宪权,一种几近被遗忘的权利,但因为没有完全消失,而被认为是一种权力话语.只要追寻人类权利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制宪权绝不是一种权力,而是一种由权利向权力过渡的"权维",它是连结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纽带和桥梁,它一头挑着国家权力,而另一头却肩负着公民权利,并规定着人类基本权利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具有始原性.制宪权这种从权利向权力转变的"权维"形态具有重要性、至上性、稀有性和不可替代性特征.

  • 标签: 制宪权 权力 权利 法律意义
  • 简介:本文根据芦部信喜的《制宪权》中的理论知识框架,深入剖析有关日本宪法修改的现实问题,再由此反思中国。

  • 标签: 制宪权 修宪权 宪法的修改
  • 简介:本文通过对1787年制宪会议上的7位反联邦党人进行个案研究,将制宪会议上反联邦党人的政治思想总结为反对过于强大的中央政府权力、反对削弱地方权力、主张保护人民权利、质疑制宪会议的合法性等四个方面,揭示出建国之初的"危急"形势、制宪会议中的组织、反联邦党人自身存在的缺陷等是反联邦党人在制宪会议上失败的原因。

  • 标签: 反联邦党人 1787年制宪会议
  • 简介:革命是一种有意识的、凝聚集体力量的变革行动,在革命后往往会出现一个制宪机会,革命者借此机会确立原则、重整秩序。比较法国革命、美国革命和中国辛亥革命革命后的制宪历程,可以看出各国革命者对制宪和宪法的态度大相径庭。美国革命后,革命者把握了制宪的机会,完成了革命向日常政治的转化,革命中倡导的自由原则也得到珍视。中法革命后,虽然也都很快制定并颁布了宪法,革命者的宪法观念和在制宪上的态度却有别于前者。国家陷入不断革命的困局以及由此引发的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革命本身,或因此否定革命倡导的原则。没有借助制宪机遇确立制约平衡的宪政机制,也没有把革命力量转化成一种建设成力量,是出现不断革命困局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革命宪法 美国革命 法国大革命 辛亥革命 制宪
  • 简介: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面临的首要任务。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在依法治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完善的宪法体系及宪政制度,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本文通过对党领导的制宪历程的回顾,总结其历史经验,以促进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宪法 宪政体制 制宪经验 公民权利
  • 简介:小蜡笔,真好看!红黄绿,白紫蓝。红笔画太阳,一个小圈圈儿。蓝笔画小河,四道弯弯线。绿笔画小花,一朵小雨伞。

  • 标签: 祖国 蜡笔 太阳 小花 笔画 花园
  • 简介:餐厅的隔壁是个法国餐馆,  那法国佬居然一撇嘴说,吃前面凉食的时候用凉的盘子

  • 标签: 法国大餐
  • 简介:新中国60年的历史告诉人们:阅兵式,常常是一道沉思的风景。它萦系着上下千年的悠悠往事,记载着无尽无言的沧桑。凡遇国庆大典,阅兵式总是典礼中声势最大的一项活动。在这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中,尽显出一个军队的军威、一个国家的国威和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几次国庆阅兵,印下了我军发展壮大和共和国成长的每一步足迹。

  • 标签: 毛泽东 阅兵式 新中国 周恩来 天安门广场 华北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