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方肌对前臂旋转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至2020年我们手术治疗的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做肘部尺神经松解前置术;B组做肘部尺神经松解前置术的同时加做腕部前方肌支配神经切断转位尺神经手术。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前臂前、角度,中立位时前、最大静止肌力及上肢功能(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hand,DASH)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组内比较前臂前、角度及肌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肌力及DAS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前均大于术后。两组间比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前臂前、角度、肌力及DAS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前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大于B组。结论前方肌能增加前臂前的力量,但对前臂旋转角度及上肢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前臂 肌力 旋前方肌 旋转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运动的肌力变化以及肱骨应力、位移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根据Dicom数据在MIMICS中重建三维肱骨并在Hypermesh中划分网格和材料赋值。采用志愿者的身高、体重数据在AnyBody骨骼肌肉系统中建立个性化上肢的骨骼肌肉模型,模拟前臂运动,导出运动过程中的肌力等边界条件,将此数据作为肱骨有限元分析的边界条件。最后在Abauqus中行肱骨应力、位移大小的分析。结果前臂0°~90°前运动时主要是前圆肌、前方肌发挥作用,前圆肌约90°时肌肉力最大,前方肌约40°时肌肉力最大。当前臂0°~90°运动时主要是肌、肱二头肌发挥作用,二者肌肉力在约90°时最大。前运动约90°时肱骨受到的应力、位移最大,而运动约10°时肱骨受到的应力、位移最大。应力大致在肱骨中下1/3处集中,而位移集中在肱骨的中部及远端,且以肱骨远端最为明显。结论利用AnyBody骨骼肌肉系统成功模拟了前臂运动并与有限元分析联动,在肌力加载下分析肱骨应力、位移。肱骨中下段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 标签: 有限元分析 肌力 运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索重建前臂功能的动力肌,并在临床应用中验证其功能效果。方法:采用50例尸体上肢,经灌注后进行解剖、测量,观察尺侧腕屈肌和桡侧腕屈肌大体形态、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规律性,并设计临床手术方法,修复8例由于臂丛神经损伤后遗前臂功能障碍,其中使用尺侧腕屈肌3例,桡侧腕屈肌5例。结果:8例平均随访3.6年,前臂总旋转活动度为125°~165°,肌力为Ⅲ^+—Ⅵ级。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及工作,对屈腕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尺侧或桡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前臂功能,均能达到良好功能恢复。

  • 标签: 屈腕肌 前臂旋后 解剖学 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游离股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前臂热压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我们采用游离股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前臂热压伤5例。术后根据肌腱损伤情况确定制动时间及功能锻炼时间。结果术后5例皮瓣均存活。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外形良好,无明显臃肿,植皮区无破溃。结论应用游离股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前臂热压伤术后临床疗效满意,供区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前臂 热压伤 旋股外侧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共治疗型踝关节骨折43例,其中保守治疗14例,手术治疗29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除保守治疗2例关节僵硬外,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均可尝试进行手法整复,但应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否则需手术治疗。合理功能锻炼是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 标签: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旋型踝关节骨折予以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且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择选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所收治的43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给予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即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24例为优,所占比例为55.8%,12例为良,所占比例为27.9%,6例为中,所占比例为14.0%,1例为差,所占比例为2.3%,优良率为83.7%(36/43)。结论在临床上,对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手术方式加以治疗,疗效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旋后外旋型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作者: 张小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
  • 机构:张小刚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骨科北京密云101500北京市密云县医院骨科北京密云101500作者简介:张小刚,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创伤、脊柱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在45例踝关节骨折中,应用后外侧入路对外、后踝进行显露及固定,并观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获随访11~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疗效评定优25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86.7%.结论外侧入路可以为外、后踝骨折提供良好的显露,具有解剖简单,固定可靠,直视下复位,减少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确保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取得满意的疗效.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外侧入路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14-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前臂骨间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手掌、背部、腕部、虎口、前臂的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臂骨间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手背部、腕部、虎口、前臂的皮肤组织缺损16例。结果术后16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随访3~18月,皮瓣质地良好,颜色、厚度均与受区正常皮肤接近,手部功能大部恢复。结论手掌、背部、腕部、虎口、前臂的皮肤组织缺损,前臂骨间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是优先的选择。

  • 标签: 前臂 骨间后动脉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对手术治疗老年人采用加压复位全螺纹螺钉固定,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对29例老年型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外踝采用钩状钢板、内踝采用张力带固定、下胫腓关节分.同时观察一些并发症的情况.如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个月。临床观察获得满意的结果,按Olerud和Molangder的关节伤自我评分系统,优22例.良5例,可2例.总优良率93.1%。结论此种内固定方法对老年型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推荐。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内固定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老年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47例,收集全部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其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将影像学检查结果作为依据,对患者手术结局展开评价。结果对患者实施内固定治疗方式,全部患者手术切口均获一期愈合,患者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3.8±0.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低为9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三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8±0.4)年。依据相关踝-后足功能评价标准对患者术后踝-后足功能恢复情况做出评断,发现评断结果显示为优、良、差的病例数分别为19例、23例、5例,优良率为89.36%。结论对老年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内固定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过程中,相关操作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骨折块类型及形态、患者骨折位置变化程度及患者软组织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内固定方式及手术操作路径。

  • 标签: 内固定 旋后外旋型 Ⅳ度踝关节骨折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过手法复位保守治疗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的31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行保守治疗(部分患者由于合并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精神类疾病或周围血管病变的缘故无法耐受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和临床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观察疗效。其中,型I度骨折4例,型Ⅱ度骨折7例,型Ⅲ度骨折2例,型IV度骨折18例。对随访患者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评分,按具体得分将疗效分级为优(90~100分),良(75~89分),一般(50~74分),差(<50分)。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13~20个月),型I度优为100%;II度优为85.7%,良为14.3%;Ⅲ度优为100%;IV度优为72.2%,良为16.7%;一般为1.1%。结论采用保守方法手法复位配合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大部分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结果比较满意。

  • 标签: 保守治疗 踝关节骨折 旋后外旋型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手术治疗踝关节型Ⅳ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南川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3例型Ⅳ度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男14例,女19例;年龄21-70岁,中位年龄47.8岁,并进行随访、评估及分析。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评分体系(AOFAS)对疼痛、功能、形态进行评分。结果33例均获随访,时间7-52个月,平均27个月。完全负重时间8-16周,平均13.9周。AOFAS评分66-100分,平均89.3分,优(90-100分)24例,良(80-〈90分)6例,中(70-〈80分)2例,差(〈70分)1例,优良率90.9%。结论根据骨折类型及骨质条件个性化制定手术方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Ⅳ型的踝关节骨折,能够达到踝关节的解剖复位,最大程度的恢复踝关节功能。钢板及螺钉均可用于固定后踝,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旋后外旋 踝关节 手术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型三踝骨折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分析资料为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本医院纳入及开展手术治疗的30例前、型三踝骨折患者,对30例患者开展对应手术治疗,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的术后骨折恢复优良合计值是76.67%,术后并发症合计值是6.67%。结论对旋前、型三踝骨折患者开展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旋前 后外旋型 三踝骨折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入路内固定在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8例型IV度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外侧+前侧入路固定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乙组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P

  • 标签: 后外侧入路内固定 旋后外旋型IV度踝关节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TPA)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为胫腓骨入路内固定(TA)治疗,观察组则应用TPA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骨折的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为96.15%,对照组为84.62%,P<0.05。结论:对于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TPA治疗效果满意,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并提升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质量。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旋后外旋型 后外侧入路内固定 经腓骨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胫骨远端侧多向锁定钢板治疗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18例其临床资料,总结其切口与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随访评价本组18例患者踝与后足功能,治疗优良率94.4%;治疗12个月,患者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应用胫骨远端侧多向锁定钢板治疗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有固定牢靠、愈合效果好的应用优势。

  • 标签: 多向锁定钢板 踝关节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胫骨远端侧多 向 锁定钢板治疗 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5 月我院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型Ⅳ度踝关节骨折 患者 18 例其临床资料,总结其切口与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随访评价本组 18 例患者踝与后足功能,治疗优良率 94.4% ;治疗 12 个月,患者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 P < 0.05 )。 结论:应用胫骨远端侧多向锁定钢板治疗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有固定牢靠、愈合效果好的应用优势。

  • 标签: 多 向 锁定钢板 踝关节骨折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型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与处理.方法2002年3月~2004年6月,3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Lauge-Hansen分型,20例为型损伤,通过摄应力X线片及术中固定内、外踝摄片证实3例下胫腓联合分离,均行螺钉固定.结果16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4个月~2.3年,平均1.5年.根据Baird-Jackson评分,优1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1.1%.结论判断型踝部骨折中下胫腓分离最可靠的方法是固定内、外踝摄X线片,以证实是否有分离.螺钉应在12周左右取出,防止折断.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固定术 下胫腓联合 旋后外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