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旋前方肌对前臂旋转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至2020年我们手术治疗的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做肘部尺神经松解前置术;B组做肘部尺神经松解前置术的同时加做腕部旋前方肌支配神经切断转位尺神经手术。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前臂旋前、旋后角度,中立位时旋前、旋后最大静止肌力及上肢功能(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hand,DASH)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组内比较前臂旋前、旋后角度及旋后肌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前肌力及DAS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前均大于术后。两组间比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前臂旋前、旋后角度、旋后肌力及DAS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旋前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大于B组。结论旋前方肌能增加前臂旋前的力量,但对前臂旋转角度及上肢功能无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旋前旋后运动的肌力变化以及肱骨应力、位移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根据Dicom数据在MIMICS中重建三维肱骨并在Hypermesh中划分网格和材料赋值。采用志愿者的身高、体重数据在AnyBody骨骼肌肉系统中建立个性化上肢的骨骼肌肉模型,模拟前臂旋前旋后运动,导出旋前旋后运动过程中的肌力等边界条件,将此数据作为肱骨有限元分析的边界条件。最后在Abauqus中行肱骨应力、位移大小的分析。结果前臂0°~90°旋前运动时主要是旋前圆肌、旋前方肌发挥作用,旋前圆肌约90°时肌肉力最大,旋前方肌约40°时肌肉力最大。当前臂0°~90°旋后运动时主要是旋后肌、肱二头肌发挥作用,二者肌肉力在旋后约90°时最大。旋前运动约90°时肱骨受到的应力、位移最大,而旋后运动约10°时肱骨受到的应力、位移最大。应力大致在肱骨中下1/3处集中,而位移集中在肱骨的中部及远端,且以肱骨远端最为明显。结论利用AnyBody骨骼肌肉系统成功模拟了前臂旋前旋后运动并与有限元分析联动,在肌力加载下分析肱骨应力、位移。肱骨中下段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共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43例,其中保守治疗14例,手术治疗29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除保守治疗2例关节僵硬外,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均可尝试进行手法整复,但应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否则需手术治疗。合理功能锻炼是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在45例踝关节骨折中,应用后外侧入路对外、后踝进行显露及固定,并观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获随访11~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疗效评定优25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86.7%.结论后外侧入路可以为外、后踝骨折提供良好的显露,具有解剖简单,固定可靠,直视下复位,减少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确保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取得满意的疗效.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后外侧入路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14-02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内固定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老年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47例,收集全部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其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将影像学检查结果作为依据,对患者手术结局展开评价。结果对患者实施内固定治疗方式后,全部患者手术切口均获一期愈合,患者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3.8±0.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低为9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三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8±0.4)年。依据相关踝-后足功能评价标准对患者术后踝-后足功能恢复情况做出评断,发现评断结果显示为优、良、差的病例数分别为19例、23例、5例,优良率为89.36%。结论对老年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内固定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过程中,相关操作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骨折块类型及形态、患者骨折位置变化程度及患者软组织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内固定方式及手术操作路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过手法复位保守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的31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行保守治疗(部分患者由于合并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精神类疾病或周围血管病变的缘故无法耐受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和临床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观察疗效。其中,旋后外旋型I度骨折4例,旋后外旋型Ⅱ度骨折7例,旋后外旋型Ⅲ度骨折2例,旋后外旋型IV度骨折18例。对随访患者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评分,按具体得分将疗效分级为优(90~100分),良(75~89分),一般(50~74分),差(<50分)。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13~20个月),旋后外旋型I度优为100%;II度优为85.7%,良为14.3%;Ⅲ度优为100%;IV度优为72.2%,良为16.7%;一般为1.1%。结论采用保守方法手法复位配合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大部分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结果比较满意。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手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南川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3例旋后外旋型Ⅳ度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男14例,女19例;年龄21-70岁,中位年龄47.8岁,并进行随访、评估及分析。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评分体系(AOFAS)对疼痛、功能、形态进行评分。结果33例均获随访,时间7-52个月,平均27个月。完全负重时间8-16周,平均13.9周。AOFAS评分66-100分,平均89.3分,优(90-100分)24例,良(80-〈90分)6例,中(70-〈80分)2例,差(〈70分)1例,优良率90.9%。结论根据骨折类型及骨质条件个性化制定手术方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Ⅳ型的踝关节骨折,能够达到踝关节的解剖复位,最大程度的恢复踝关节功能。钢板及螺钉均可用于固定后踝,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8例旋后外旋型IV度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外侧+前侧入路固定与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乙组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