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女性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28例因排尿困难就诊的女性患者,经尿流动力学检查,排尿期膀胱造影及膀胱镜检查等确诊为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平均最大尿流率11.3mL/s,平均剩余尿量180ml.所有患者接受经尿道内括约肌切开术和α-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min;术后平均住院4d,所有患者排尿顺畅,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0月随访,平均最大尿流率25.7ml/s,平均剩余尿量30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及膀胱镜检查可准确诊断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经尿道内括约肌切开术及α-受体阻滞剂治疗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气虚型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便秘平台收治的53例OOC患者及60名健康志愿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资料。结果53例患者的平均肛管静息压高于健康志愿者(t=4.985,P<0.01),平均最大收缩压低于健康志愿者(t=7.555,P<0.01)。直肠排便压中,所有患者的平均排便压也是低于健康志愿者的(t=4.297,P<0.01)。肛门括约肌长度OOC患者较女性健康者增长(t=4.825,P<0.01);不同合并症女性OOC患者肛管静息压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前突=5.257,t会阴下降=6.091,t内套叠=4.23;P<0.05)。总体平均最大收缩压低于正常参考值,各型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前突=6.277,t会阴下降=5.306,t内套叠=3.293;P<0.05);直肠排便压中,各型患者均表现排便压较低,但仅直肠前突及会阴下降与健康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前突=3.313,t会阴下降=4.637,P均<0.05);患者排便阈值及平均排便阈值均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8,P<0.01)。虽然53例患者的平均初始阈值高于健康志愿者,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耐受量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合并症便秘患者的初始阈值与健康志愿者相差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OC动力特点主要表现为高肛管静息压,低收缩压,以及直肠低敏感性,这说明肛门外括约肌及盆底肌的收缩及协调功能障碍、直肠敏感性下降及对容量刺激的反应较迟钝可能是造成功能性便秘的重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并幽门梗阻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00年1月至2009年9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胃癌并幽门梗阻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合并幽门梗阻患者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率高达13.95%,明显高于术前未合并幽门梗阻患者的2.31%(P<0.05)。36例确诊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给予非手术综合治疗后,均愈出院。结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胃癌并幽门梗阻手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术前合并幽门梗阻及行毕Ⅱ式吻合术为易发因素。该并发症通过上消化道造影动态检查即可明确诊断,确诊后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段基本可以治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部手术患者功能性肠梗阻的高危因素及护理策略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297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其功能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麻醉方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的镇痛药物使用、吸烟史、腹部手术史、高血压史等因素进行单项分析。探究腹部手术患者功能性肠梗阻的高危因素分析,且采取护理措施提升有效性。结果:经比较,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后的镇痛药物使用、手术时间上以及吸烟史、腹部手术史、高血压史等因素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功能性肠梗阻发发生的高危因素分别在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吸烟史、高血压等引起,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实施相关的护理策略措施。
简介:目的分析4例儿童功能性失明病例,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门诊诊断为功能性失明的患者4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7—13岁,均为双眼患病。病史1周至1年。所有患儿均诉说视力下降,视力从数指至0.1,2例伴视野缺损。眼部、神经影像学及眼电生理检查均阴性,诊断为功能性失明。结果与家长及患儿解释不存在器质病变,视功能可以完全恢复,并辅以非特殊安慰剂治疗后,3例在2d内视力恢复到1.0,1例1周后视力恢复到1.0,视野扩大至正常。结论诊断功能性失明需排除眼及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儿童功能性失明预后好。(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