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2010年3月~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5例,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后随访至患者死亡或2013年12月31日,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5年后死亡9例,其中7例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平均动脉压、夜间舒张压最低值、夜间舒张压变异度及非杓型血压与年龄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1.248,1.577,2.101,0.000,1.461,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所得平均动脉压、夜问舒张压最低值,夜间舒张压变异度、血压节律可能对患者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24h动态血压跟踪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情况,提供高血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指导。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维持性血透的患者共32例,及肾内科慢性肾脏病(CKDⅤ)期非透析患者28例进行比较。采用美国太空医疗仪器有限公司型号(90217-18Q)动态血压计(ABPM)测定各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结果血液透析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164.6±12.3,24h平均舒张压(24h-DBP)95.4±4.3,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170.4±7.9,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96.7±4.2,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160.6±4.4,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94.4±3.3,均显著高于CKDV期非透析组。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普遍升高,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准确反映血透患者24h血压变化特点,为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治疗提供护理指导。
简介: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7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肝移植术前、围手术期(无肝前期、无肝期、门静脉开放即刻、新肝期5min、新肝期60min、术毕、术后2d及术后4d)桡动脉血的维持性指标(如电解质、血糖等)和代谢性指标(如血气分析、血乳酸等)等变化规律,并比较桡动脉血和肺动脉血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桡动脉血中:血K^+从无肝期开始下降,门静脉开放即刻呈一过性升高,术后恢复至术前水平;血糖在无肝前期轻度升高,无肝期有所回降,门静脉开放即刻明显升高;术中血乳酸呈进行性升高,与术前比较,门静脉开放即刻明显升高,随后继续维持高水平,术后恢复至术前水平;血钙在无肝期和新肝期降低明显;pH值、HCO3^-,碱剩余(BE)的变化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肺动脉血Na^+、K^+变化与桡动脉血不一致。结论手术开始后,从无肝期就出现低血钾和低血钙,门静脉开放即刻易暴发高血钾;术中常出现高血糖、高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尤其是移植肝开放循环后,需随时监测;维持性指标受影响较大,代谢性指标受影响较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安全输血情况,从而指导血站科学动态库存,保障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140名健康献血者,以采血顺序为依据将所选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分成Ⅰ、Ⅱ、Ⅲ、Ⅳ四组,Ⅰ组35份血液标本在采集第1天进行检测,Ⅱ组35份血液标本在采集第二周14天进行检测,Ⅲ组35份血液标本在采集第三周21天进行检测,Ⅳ组35份血液标本在采集后第四周28天进行检测,对三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的RBC-C3b水平、RBC-SOD水平低于Ⅰ组,而RBC-IC水平、IL-8水平更高(P<0.05)高于Ⅰ组;与Ⅱ组相比,Ⅲ组RBC-C3b水平、RBC-SOD水平更低,而RBC-IC水平、IL-8水平更高(P<0.05),Ⅳ组与Ⅲ组相比,RBC-C3b水平、RBC-SOD水平降低更明显,而RBC-IC水平、IL-8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通常情况下,伴随血液储存时间延长血液中红细胞部分免疫功能将会降低,且随着保存期的延长,红细胞部分免疫功能下降速度更快。因此为保障临床输血治疗的效果,血站应在保障有充足血液供应的同时做好动态库存监测与采集补充,尽可能控制血液库存运转周期在3周以内。临床输血也需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和对输血治疗的要求,选择比较合理存储时间的血液,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以此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在小儿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采取动态血压监测进行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小儿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常规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常规组75.00%;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常规组70.00%(P<0.05)。结论:对需要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灰色动态模型GM(1,1)(一个变量的一阶微分方程)在承德市中心血站预测血液采集及制备数量变化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2004-01-2013-12承德市中心血站年采集和制备6类血液品种数据统计资料,建立采集、制备预测模型的Y(t)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将2013年采集、制备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异比较,来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分析2014-2016年采集及制备数量。结果:承德市中心血站上述6类血液品种的后验差比(均方差)C均〈0.35,小误差概率P值均为1,经拟合优度检验,精度均为优,预计2016年6类血液采集及血液制备品种数量仍处上升趋势。结论:承德市中心血站以上6类血液采集、制备品种数量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可以利用本模型对未来年份血液采集、制备数量进行外推预测。灰色系统一阶模型GM(1,1)成为其强化库存科学管理,保证血液供应计划的有效方法和可行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