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与磁共振(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诊断中应用情况,分析两种检查技术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96例患者,均接受超声与MRI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能准确检测出管腔狭窄程度与动脉壁内膜(MT)厚度,并能通过斑块回声辨识斑块形态特征。MRI在斑块性质检测方面上独具优势,具备高组织分辨率。结论和超声技术相比,MRI更能清晰呈现出颈动脉血管腔与血管壁结构,提升硬化板块成分与稳定性判断精确度。

  • 标签: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 磁共振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像诊断价值。方法以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32例临床拟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后实施CT及MRI检查。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共62处硬化斑块,CT检查显示共28处硬化斑块,MRI检查显示共56处硬化斑块。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影像检查均能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硬化斑块部位、大小、形态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有着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 MRI
  • 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上海200000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像诊断价值及其疾病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对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别采用CT检查及MRI检查进行诊断,CT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MRI检查结果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种检查方式诊断价值及其疾病特征.结果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0.63%,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7.50%,且CT检查及MRI检查漏诊及误诊例数均较少,两种诊断方式对于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准确率相比差异不大(p>0.05),差异无统计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病变特征为某些动脉部位内膜下脂质沉积,伴随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增殖,逐渐发展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论MRI检查及CT检查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价值均较高,但MRI检查诊断组织分辨率较高,值得临床运用.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影像;诊断价值;特征

  • 标签:
  • 简介:对于颈动脉斑块评估,经典策略是通过影像进行狭窄程度分级,从而决定临床干预方式.而随着临床经验和研究证据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斑块稳定性这一指标比狭窄程度更能准确反映患者症状和预后、评估再血管化指征.本文整合了近年来经典或新型影像技术(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分子成像等)研究进展,分析了这些技术在斑块形态及稳定性方面评估原理和优劣,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像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30例,对选取患者均采用CT及MRI方式进行诊断,观察不同诊断方式在该类患者中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MRI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诊断后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T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能够清晰显示血管内皮斑块斑块周围组织结构病变分级情况。本次研究数据之间存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应用MRI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影像诊断,其特异性和敏感度均高于其他两种诊断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影像学诊断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脑缺血性疾病对人们生命及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继发改变可致脑缺血性疾病发生,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影像检查来诊断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本文将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关系和影像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简述。

  • 标签: 脑缺血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 影像学方法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发急性冠脉综合症重要原因,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本结构、影响斑块稳定因素及防治,是心血管疾病研究热点,动脉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明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很好干预作用。中医中药在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中药
  • 简介:摘要在动脉硬化中,动脉粥样硬化较为常见,斑块若是破裂或脱落就会导致血栓形成,诱发脑卒中,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故而尽早对颈动脉斑块予以检测、治疗,是预防脑卒中关键。

  • 标签: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 治疗
  • 简介:心脑血管病如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导致人类死亡所有疾病之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作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主要原因之一,为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破裂引发急性血栓栓塞。病理学上,AS易损斑块主要特征包括:(1)大脂质核薄纤维帽;(2)斑块内出血(IPH);(3)纤维帽破裂或溃疡形成;(4)炎性细胞浸润和(或)新生血管化。近年来,作为易损斑块特征之一IPH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梗死 卒中 类胰蛋白酶类 毛细血管通透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价值性。方法在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选取对照组100例健康体检者、观察组100例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均进行超声影像检查,随后分析超声检查诊断价值性以及对比两组DE(增强密度)、IE(增强强度)、PI(峰值强度)、BI(基础强度)。结果观察组DE(17.63±1.52)dB、IE(16.88±1.49)dB、PI(15.97±1.42)dB、BI(10.19±1.52)dB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超声造影在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敏感度、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7.65%、93.33%、2.35%、6.67%。结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加强超声造影检查,能够预示斑块进展情况。

  • 标签: 超声造影 评价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影像检查方法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价值。方法选取70例超声检查确认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再采用CT诊断和MRI诊断来对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行诊断检查。结果在70例患者中,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斑块113处,CT检查出斑块61处,MRI检查出斑块86处。结论本研究中使用到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可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灶信息进行较准确检查,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多普勒超声 CT MRI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一种动脉硬化性疾病,由于疾病谱变化,它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动脉粥样硬化是侵及动脉血管内膜动脉硬化病变,其共同点是动脉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窄。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
  • 简介: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易损性能有效地预测高危人群,减低心脑血管临床事件发生。磁共振作为一项无创检查手段,可以观察斑块形态和易损性,并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就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功能检查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磁共振 血管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合并斑块影响。方法将60例C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西药对照组(28例),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血脂及颈动脉内膜厚度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血脂明显下降,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变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除血脂外,颈动脉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CAS合并斑块疗效好,且无不良反应,是治疗CAS合并斑块有效方法。

  • 标签: 中西结合 强力定眩胶囊 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彩超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经CT、MRI检查证实脑梗死患者36例。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可直接观察颈动脉壁病变,能够检出硬化斑块和血栓,判断斑块形态和性质,还能够判断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提供检查依据。

  • 标签: 超声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