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分级与半月板半脱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36例膝关节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膝关节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并进行半月板损伤MRI分级评价及半月板突出大小的测量,分析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分级与半月板半脱位的相关性。结果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分级越高,则发生半脱位的比率越大,表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分级与半月板半脱位呈密切相关性;且内、外侧半月板半脱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与半月板半脱位之间存在关联,且内侧半月板半脱位的发生率高于外侧,临床医生在诊断中需充分了解这一特点,以保证后期治疗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简介:摘要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的常见病症,膝关节镜手术是目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方法。近年来,随着关节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膝关节镜技术在关节损伤中的应用,对关节损伤的诊断的治疗产生了突破性的进展1,它具有关节腔损伤小,术后反应轻,诊断明确,操作精细合理,术后恢复快,功能好等优点,已被大多数患者所认可。现对我科79例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了总结。
简介: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组行单侧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的盘状半月板患者,47例随访超过12个月,评价半月板撕裂类型和稳定性,其中稳定型34例、不稳型13例,根据撕裂、不稳部位使用FasT-Fix、MM-Ⅱ缝合器缝合,比较术前、术后和稳定型、不稳型盘状半月板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结果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21±11)°提高到术后(133±7)°,Lysholm评分由术前(72±7)分提高到术后(93±4)分、IKDC评分由术前(65±5)分提高到术后(86±7)分,稳定型和不稳型的术后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能够有效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合理缝合治疗不稳型盘状半月板早期临床效果与稳定型盘状半月板相同。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50岁以上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的50例(50膝)50岁以上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50~71岁,平均58.2岁;左膝22例,右膝28例;Kellgren-Lawrence(K-L)0级6例,Ⅰ级11例,Ⅱ级15例,Ⅲ级18例。均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切除损伤部分半月板。按术前患膝关节X线片K-L分级分组:0、Ⅰ、Ⅱ级共32例为A组,Ⅲ级18例为B组。采用Lysholm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5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前A组、B组Lysholm评分分别是(61.54±18.35)分、(60.92±17.82)分,VAS评分分别为(8.8±1.5)分和(9.1±1.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组术后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5.127、18.272和26.022、8.871,P值均〈0.01);术后A、B组Lysholm评分分别增高(20.43±7.64)分和(22.61±5.25)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4,P〉0.05);VAS评分分别降低(-6.9±1.5)分和(-2.3±1.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82,P〈0.01);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50岁以上K-L分级Ⅱ级及以下和Ⅲ级半月板损伤患者,可较好地改善患膝的功能并缓解疼痛;但对Ⅲ级患者,关节镜手术缓解疼痛的疗效较0~Ⅱ级患者差。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单足站立屈曲旋转试验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实验组选择自2009年10月-2013年9月依靠外伤史及受伤机制而诊为半月板损伤的113例病人(113个膝),对照组选择97个膝关节无任何症状的愿意行膝关节MRI检查的志愿者(97个膝)。所有的病人都由专人在术前进行关节间隙的压痛试验、麦氏试验、研磨试验及单足站立屈曲旋转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记录。所有病例都进行了MRI检查。实验组中MRI有异常的病例同时行关节镜手术。关节镜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对半月板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本组收治的373例ACL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损伤不同时段分为急性期组、亚慢性期组及慢性期组,分析半月板损伤的位置、类型分布情况及与损伤不同时段的关系。结果ACL断裂并内侧半月板损伤200例,并外侧半月板损伤164例,并内、外侧半月板损伤73例。不同组的损伤类型以纵行撕裂最多,其次为水平撕裂。内侧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随病程增加,急性期为30.7%,亚慢性期增为51.9%,慢性期则增为89.8%。外侧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与病程无明显关系。半月板损伤的复杂程度随病程增加。结论ACL断裂可并发半月板损害,所致的关节不稳可继发半月板损伤。胫骨过度内旋及向前半脱位是造成ACL断裂后内侧半月板损伤的主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36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我院2011年之前行传统的开放性半月板切除术的32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疗效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1.9(P<0.05);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治疗半月板损伤可获得显著疗效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在核磁共振(MRI)影像中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提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确诊的准确率。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4月,于我院进行就诊的2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每位研究对象的核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患者半月板损伤处有46处,其中I级损伤6例,II级损伤12例,III级损伤28例,并经过手术及关节镜进行证实,MRI的诊断半月板损伤处44处,准确率为(44/46)95.65%。结论MRI影像学科显示不同损伤级别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提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确诊率较为有效的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围术期护理,为临床护理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外科住院部收治的半月板损伤患者5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经围术期护理后的手术成功率及疗效。结果接受试验的50例研究对象经术前护理准备,均依从临床治疗方案接受手术。术后,患者均表现出膝关节局部肿胀、阵痛和不适感,经护理人员进行对症处理,患者能够接受术后康复性治疗。出现膝关节手术切口红肿12例,对症处理效果良好。所有患者没有发生关节腔内感染。患者满意度为100%,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综合性围术期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手术成功率高,有利于患者康复和改善医患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合并不同类型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前交叉韧带合并不同类型半月板损伤的120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病程10d至一年左右,患者都有外伤史,对所有患者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同时行半月板修整或者半月板修复,治疗结束后对患者随访3~12个月,进行Lysholm膝关节评分以及统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术后并未出现血管损伤等并发症,Lysholm膝关节评分情况,术前的为(45.3±6.1)分,术后6个月为(76.2±5.9)分,术后12个月为(87.5±7.4)分。术前与术后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前交叉韧带合并不同类型半月板损伤的时候,使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同时行半月板修复或修整,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分型及损伤的MRI诊断表现分析。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MRI诊断,并对其表现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盘状半月板行分型对照处理。结果本组60例盘状半月板分型情况板型34例,楔形20例,肥角型6例。且本组60例患者中48例患者合并有半月板变性或撕裂现象,占80.0%。冠状位MRI上半月板横径最小值和胫骨平台横颈最大值的比值大于20%,矢状位连续3层或3层以上盘状半月板前后角连接可见蝴蝶结样改变。结论盘状半月板通常以外侧半月板为主,且多伴有半月板变性或撕裂现象。采用MRI冠状位、矢状位诊断可提高盘状半月板及变性、撕裂等的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CT与MRI诊断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检出率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已确诊为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CT与MRI的影像特征并比较这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检出率。结果MRI与CT的总检出率分别为86.0%与71.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I对于Ⅲ级以上膝关节软骨损伤和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检查对于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MRI在Ⅲ级以上膝关节软骨损伤和半月板损伤检出率高于CT,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目的评价对术前中重度膝前痛患者在关节镜下使用髌周电凝后的效果。方法总共纳入80名半月板损伤伴中重度膝前痛患者(术前VAS评分≥4分)随机分配到髌周电凝组和非髌周电凝组,平均随访1年。患者和评分者双盲的情况下,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结果髌周电凝组和对照组最终分别有35例和37例患者完成全部随访,术后两组膝前痛都改善,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电凝组的Lysholm评分和VAS评分都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在术后3个月升高最明显,VAS在术后3个月下降最明显。结论半月板损伤伴中重度膝前痛在关节镜下行髌周电凝有效,术后一年内改善膝前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