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大脑半球深部动脉性梗死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3‌例大脑半球深部动脉性脑梗死新生儿的临床和MRI表现。男11‌例,女12‌例,日龄1~28 d,出现症状后2~20 d行MRI检查,分析其病变部位、形态、信号特点、增强后强化特点及其他伴随征象。结果单纯动脉性脑梗死15‌例,继发于化脓性脑膜炎的动脉性脑梗死8‌例,发病中位时间分别为出生后2 d和7 d。单纯动脉性脑梗死患儿均为单侧受累,病变仅位于深部脑实质11‌例,合并大脑中动脉皮质支梗死4‌例。MRI表现为边界模糊稍长T1稍长T2信号,伴局部短T1短T2信号。继发于化脓性脑膜炎的脑梗死患儿单侧受累5‌例,双侧受累3‌例。MRI均表现为边界模糊片状长T1长T2信号,其中7‌例信号不均,见多发小囊状改变,边缘呈稍短T1稍短T2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可见结节状、点片状高信号。6‌例受累区域明显肿胀。增强扫描5‌例见多发点片状、环状强化。侧脑室后角内等信号并DWI高信号2‌例。额颞部蛛网膜下腔DWI高信号5‌例。硬膜下积液1‌例。结论新生儿大脑半球深部动脉性梗死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继发于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变可双侧受累,信号多混杂,可同时并存不同时期病变。MRI有助于鉴别诊断。

  • 标签: 婴儿,新生 脑梗死 脑膜炎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双侧大脑半球的网络通过半球间结构和功能连接进行协调整合。卒中后,半球间结构和功能连接会发生广泛的改变。这些改变与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缺损及其随后的恢复密切相关。评估半球间结构和功能连接的改变可能有助于监测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调节半球间功能连接以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是目前正在探索的新兴康复方法。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分别是目前评估结构与功能连接常用的方法。本综述简要介绍了每种方法的使用背景,并回顾了目前使用DTI和rs-fMRI评估脑卒中后半球间结构及功能连接改变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卒中 结构连接 功能连接 扩散张量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所致急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LHI)患者预后与脑血流分流现象的关联性。方法选择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82例MCA M1段闭塞急性LHI患者,均于入院早期时接受经颅患者多普勒检查,依据患者是否存在脑血流分流现象分为分流组(69例)及无分流组(113例),对两组患者院内死亡、发病后3、6和12个月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分流组比较,无分流组患者中线移位[41.6%(47/113)比15.9%(11/69)]、机械辅助通气[32.7%(37/113)比8.7%(6/69)]、院内死亡[26.5%(30/113)比8.7%(6/69)]以及发病后3个月[94.7%(107/113)比66.7%(46/69)]、6个月[72.6%(82/113)比46.4%(32/69)]、12个月[72.6%(82/113)比43.5%(30/69)]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是否存在脑血流分流现象是中线移位(OR=28.721,95% CI 1.933 ~ 35.807)、机械通气(OR=11.162,95% CI 1.625 ~ 17.029)、患者发病3个月(OR=20.052,95% CI 3.059 ~ 23.375)、发病6个月(OR=3.536,95% CI 1.164 ~ 10.784)、发病12个月(OR=4.412,95% CI 1.398 ~ 13.971)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血流分流与MCA M1段闭塞所致急性LHI患者的短期及长期预后相关。

  • 标签: 脑梗塞 大脑中动脉 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 预后 血流分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健侧半球吞咽皮质代表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频组(14例)、低频组(13例)及对照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传统吞咽康复训练,高频组对健侧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代表区给予5 Hz rTMS治疗,低频组于相同部位给予1 Hz rTMS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假rTMS刺激;3组患者刺激时间及疗程均相同。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给予患者吞咽造影(VFSS)及表面肌电检查(sEMG),并采用渗透-误吸量表(PAS)、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均方根值(RMS)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PAS评分、FDS评分及sEMG检查结果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高频组、低频组PAS评分、FD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高频组治疗前、后FDS差值[(9.92±4.45)分]明显大于低频组FDS差值[(7.15±3.13)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低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代表区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并以高频rTMS的治疗效果可能更显著。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表面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rs-fMRI)中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的分析方法,旨在探讨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M)患者大脑半球间VMHC的变化模式。材料与方法以PDM患者32例及健康女性志愿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人口统计学信息、疼痛及焦虑视觉模拟评分、痛经的伴随症状评分,并行rs-fMRI检查,分析两组间VMHC值的差异及组间显著差异脑区的VMHC值与临床数据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DM患者VMHC值显著增加的脑区位于双侧膝下皮层/眶额区(高斯随机场理论校正,体素水平P<0.001,组水平P<0.05,双侧),未发现此脑区与临床资料存在相关性。结论PDM患者双侧膝下皮层/眶额区同伦功能连接增强,有可能为原发性痛经产生及调节的中枢机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及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初发大脑半球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以及手术切除程度与患者生存期、术后癫痫控制率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 828例成人初发大脑半球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6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进行病理学分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各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之间的生存期差异。结果WHO Ⅲ、Ⅳ级脑胶质瘤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82.43个月(2.60~164.20个月)和16.47个月(0.63~143.4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4.73个月(0.67~156.70个月)和12.13个月(0.63~143.43个月)。WHO Ⅱ、Ⅲ级脑胶质瘤中,伴有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和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预后显著延长(P<0.001);WHO Ⅳ级脑胶质瘤中,伴有IDH突变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预后显著延长(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15,95%CI:1.006~1.024,P<0.001)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而肿瘤全切除(HR=0.220,95%CI:0.175~0.277,P<0.001)、WHO低级别(WHO Ⅱ级对比Ⅳ级:HR=0.142,95%CI:0.104~0.192,P<0.001;WHO Ⅲ级对比Ⅳ级:HR=0.348,95%CI:0.265~0.458,P<0.001)、IDH突变(HR=0.511,95%CI:0.400~0.652,P<0.001)、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HR=0.536,95%CI:0.404~0.711,P<0.001)为独立的良好预后因素。携带IDH突变特征的脑胶质瘤更易于实现手术全切除(均P<0.05)。肿瘤全切除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均P<0.001),并且明显改善患者术后12个月的癫痫控制率(均P<0.01)。结论患者年龄、WHO级别、肿瘤切除程度、IDH突变及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是成人初发大脑半球胶质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脑胶质瘤行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降低术后癫痫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显微外科手术 病理学,分子 预后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脑沟裂手术与传统经皮层造瘘手术治疗优势半球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术后语言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优势半球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36~79(58.0±8.7)岁。58例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脑沟裂入路手术者30例纳入脑沟裂组,采用颞叶皮层造瘘入路手术28例纳入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3个月采用西部失语症成套检查标准评价患者的失语情况,计算失语指数(AQ),根据AQ对比两组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脑沟裂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AQ分别为(42.77±6.98)分和(30.98±6.21)分,术后3个月的AQ分别为(47.12±8.85)分和(62.45±9.30)分。脑沟裂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AQ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70、6.421, P值均<0.0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AQ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936、15.043,P值均<0.01)。结论对于优势半球基底节中等量(30~60 mL)脑出血的患者,优先选择经脑沟裂入路手术清除血肿,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语言功能。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优势半球 基底节区 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