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半音转调,仅手边资料,看到有下列一些论述:该丘斯《和声学》第三十一章(P.121):“倘若原调的最后和弦不属于新调,则这个和弦中必有一音或数音作变化半音进行。这种转调称为‘变化音转调’(Chromaticmodulati-on)。”例如:

  • 标签: 该丘斯 变化音 黄虎威 根音 科萨科夫 音转
  • 简介:本篇先对以前叙述的16世纪至19世纪末半音化的作用作几点归纳,并对19世纪末半音化的成果作一概括性介绍。本篇重点是分析介绍20世纪半间化的各类声部进行状况。

  • 标签: 半音化手法 半音化声部进行 半音进行 历史演进
  • 简介:半音中音关系和弦连接从出现至今已有四百多年,从传统和声中的次要地位,到近现代成为一种作曲家喜爱的和弦序进,半音中音关系和弦连接是随着和声半音化的进程逐渐得到重视和运用的。在和声半音化的进程中,半音中音关系和弦连接的性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与在传统和声中次要位置相比,近现代音乐中的半音中音关系和弦连接的应用更为主动,也包含了更多的半音调性的因素,并且有了自己的概念与名称,不再是根音四、五度和声序进的附属,真正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和声序进。文章通过对各调性体系中半音中音关系和弦连接的分类,探询半音中音关系和弦连接的变化与发展。

  • 标签: 半音中音关系 和弦连接 半音和声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了作曲实践中的和声配置问题,目的是要总结一些在作曲教学当中通常向学生们灌输、训练的多声部写作技法,从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多声部和声的品味能力。在当代音乐的创作中,调性设计的形态呈多样化趋势:传统调式调性、人工调式、12音(音级)调性、12音泛调性,等等,这些主要是由音乐实践中的风格要求所决定的。理论上的总结固然能够帮助人们的理解,然而说到底还是要落实到具体音响的设计上来。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积累更多的音响经验,这才是最终需要得到和解决的多声部创作能力问题。

  • 标签: 声部连接 半音化设计 12音调性 人工音阶 低音线条
  • 简介:六、12音调性设计所谓12音音乐体系(dodecaphony),原本就应当分为调性音乐(twelve—tonetonalmusic)与非调性音乐(non-tonalmusic)。如,12音序列(twelve-toneseries)的重要标志,就是看其是否有调性的中心音。

  • 标签: 半音化 调性音乐 写作 和声
  • 简介:<正>(一)对和声民族风格的探索,是已经延续了数代人的事业。从肖友梅、赵元任、黄自等中国多声部艺术音乐写作的早期实践,到建国以来,特别是“文革”之后创作繁荣、音乐技法急剧扩展的今天,人们在和声问题上的体验是多方面的。在探索者的队伍中,有的人曾偏重于欧洲和声技法“民族化”的试验,有的人则尝试“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和声体系。两种意见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它们只不过是同一实践中不同侧面的认识反映而已。

  • 标签: 调式半音 现代民族 和声技法 民族风格 艺术音乐 早期实践
  • 简介:“五声性半音化”的实践与探索,对于研究中国作曲家作曲技术理论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作曲家及理论家在对于西方音乐“半音化演进”方面做过大量的探索和系统的研究,“五声性半音化”在中国作曲家的作品中被频繁地使用,但大量的创作实践大都被理论家们总结为变音和弦、多调重叠以及五声性十二音序列等的使用方法,并没有从“半音化”的角度说明它们的规律,致使一直以来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通过对中国音乐中五声调式的半音使用以及作曲家创作技法中“半音化”使用的分析,结合理论家们的总结,做一个初步探索及总结。

  • 标签: 变音 变音和弦 离调性半音化 调式交替性半音化 中国五声性半音化和声
  • 简介:半音化非本质音是施特劳斯在交响诗人物刻画中常用的音乐语言,它是半音和非本质音的结合,体现出浪漫主义和现代派作曲家和声语言的特点。施特劳斯善于将半音化非本质音与交响诗的内容紧密结合,使这种音乐语言成为其交响诗人物性格刻画的重要工具。

  • 标签: 半音化非本质音 理查·施特劳斯 和声
  • 简介:摘要:在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综改的不断深入,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器乐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重视和喜爱。开展好器乐进课堂的有效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近年来,更是从原有的复音口琴提升为半音阶口琴,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了一些经验和方法,通过半音阶口琴进课堂的实施,有效辅助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达到了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的目的。

  • 标签: 半音阶口琴 初中音乐 教学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美国IBM中国公司总裁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我想他当然不是为了让中国人叫起来方便同样也更不是一种入乡随俗或赶时髦过中国文化瘾之类浅层次的好奇心理的表现看来他是敏感地觉察到了中国人在面对外来产品﹃入侵﹄的同时正越来越变得有﹃脾气﹄或有﹃情绪﹄...

  • 标签: 中国公司 中国文化 浅层次 名字 脾气 总裁
  • 简介: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它是无机化学反应的四大基本类型之一。由于置换反应形式特殊,所涉及的知识点甚多,因而在各类试题中均会涉及,特别在高考中,它是无机框图推断试题的突破口。要求学生们对置换反应非常熟悉,现将置换反应的各种类型归纳如下。

  • 标签: 置换反应 解析 无机化学反应 化合物 知识点 单质
  • 简介:背景:全膝关节黄换中髌骨冠换与否一直存在争议。目的:对临床全膝关节簧换中是否进行髌骨簧换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在曲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6例,兆60膝,按全膝关节置换时是否进行髌骨置换分为髌骨置换组和髌骨未置换组。结果与结论:令膝关节置换3个月后,髌骨置换组忠者在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分、髌骨评分、活动度和Q角与髌骨未置换组比明显降低(P〈0.05),而膝前痛评分和膝外翻角与髌骨未置换组患者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中合理进行髌骨处理可有效改善髌股关节运动轨迹,明混降低髌骨并发症。对于髌股关节匹配及力线良好的忠者保留髌骨可提高关节的功能恢复,在全膝关节胃换中进行髌骨置换较髌骨不置换总休效果好。

  • 标签: 髌骨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 假体 骨性关节炎 骨水泥 骨科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髌骨置换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72例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只单纯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关节置换术中行髌骨置换。结果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膝前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的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的Feller髌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髌骨置换能有效减少患者的膝前疼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与髌骨功能。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骨置换 HS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