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针刺疗法配合心理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抽签法将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我院84例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参照组(42例,开展针刺疗法)、观察组(42例,给予针刺疗法配合心理康复)。对治疗前后活动能力与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参照组运动功能与活动能力之间对比相对比较一致,数据结果表明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活动能力与运动功能评分相比较于参照组同等数据指标结果明显较高,通过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之间数据评估结果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针刺疗法单一实施与联合心理康复治疗效果比较,联合治疗效果更为确切,能够对其运动功能与活动能力进行有效改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复性训练对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痉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物理治疗方法)和观察组(60例,采用运动器械MOTOmedviva2进行上肢重复性训练),用手摇板对患者肢体张力情况进行记录,并采用徒手肌力检测(MMT)、改良痉挛评定量表(Asworth)及卒中损伤评定量表(SI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MT评分、Asworth评分及SI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运动器械MOTOmedviva2进行上肢重复性训练,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肢体力量,并且使其上肢痉挛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离子导入对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在 2017 年 3月至 2017年 11月 住院患者 91 例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46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 + 康复推拿及针灸治疗 +中药离子导入; 对照组(45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 + 康复推拿及针灸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两周后进行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 NIHSS) 及日常基本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 ADL ) 测定。 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入院时 NIHSS 量表及 ADL量表测定基本无差别。治疗两周后 两组的 NIHSS 量表分值均有所降低, ADL量表分值均有所提高,实验组差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中药离子导入对脑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中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 S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卒中单元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探讨 SAP的危险因素、防治对策。结果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 2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89例并发 SAP作为观察组, 201例未出现 SAP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死亡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P< 0.1)。结论 患者的年龄、吸烟史、肺基础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鼻饲治疗是 SAP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防治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状态对卒中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治疗卒中后有抑郁状态患者8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治疗,1个月治疗后对患者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评估,比较两组的躯体表现、情绪状态、认知功能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ESS)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ESS评分、躯体表现、认知功能、情绪状态,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后的抑郁状态对患者卒中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要重视对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的治疗和预防,对卒中患者进行相应的抗抑郁治疗,可以提高卒中后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总结近五年来临床应用针刺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法研究,从体针疗法、舌针、项针、腕踝针、咽五针、特色针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指出本病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简介:【摘要】总结近五年来临床应用针刺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法研究,从体针疗法、舌针、项针、腕踝针、咽五针、特色针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指出本病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简介:遗传因素与卒中发生密切相关,明确基因与卒中的相关关系,有利于卒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卒中相关基因位点被发现,而既往已知的基因也对诊疗有新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介绍遗传相关性卒中,包括镰状细胞病、Fabry病、遗传性胶原蛋白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近期基因位点多态性的相关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贫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2年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北京市老年病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1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采用NIHSS评分。根据患者入院时有无贫血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随访患者2年预后、复合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其中预后采用mRS量表进行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复合血管事件包括再发卒中、脑出血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2年预后和死亡的影响。结果与非贫血组相比,贫血组患者年龄较大,神经功能缺损较重,心房颤动、慢性肾功能不全、外周血管病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贫血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年预后不良(OR5.063,95%CI1.887~13.590)、死亡(OR13.266,95%CI1.364~128.99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合并贫血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较大,共存疾病较多,神经功能缺损较重。贫血是卒中后2年预后不良、病死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