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心医学”在慢性心衰伴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电力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6例慢性心衰伴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疗法上实施“双心医学”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PHQ-9评分及左心室射血分数、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的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的PHQ-9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的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伴抑郁障碍患者实施“双心医学”干预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患者身体机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疗期间应用双心医学模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该院住院部所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处理后,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纳入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模式,实验组患者采取双心医学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处理后在临床疗效以及血脂各项相关指标检出水平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各项相关指标检出水平进行对比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胆固醇检出值为(3.9±0.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出值为(0.8±0.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出值为(2.1±0.3)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实施双心医学模式,可显著提高对患者的诊疗疗效,促进血脂指标的改善,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心医学模式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1年5年收治的50例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层的方式,划分成2组,各25例,一组设定成A组,实施常规治疗模式,另一组设定成B组,在常规治疗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双心医学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高血压与焦虑抑郁控制效果。结果:B组SBP/DBP水平的(126.15±12.22)/(87.02±7.46)mmHg低于A组的(137.36±15.78)/(95.16±9.75)mmHg;B组SAS评分的(49.16±3.08)低于A组的(55.23±3.47);B组SDS评分的(48.57±2.49)低于A组的(54.52±3.10)。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治疗时,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更加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与情绪状态,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心医学模式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伴抑郁和焦虑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6例慢性心衰伴抑郁和焦虑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双心医学模式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和心功能分级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得分并做比较,同时测定和比较患者血清中B型钠尿钛(BNP)、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和S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均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情况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和CRP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心医学模式治疗慢性心衰伴抑郁和焦虑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碍患者中应用双心医学模式的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5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经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处理后,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纳入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模式干预,实验组患者应用双心医学模式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模式干预3个月后心力衰竭相关指标以及抑郁状态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检出水平为(0.5±0.1),明显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检出水平为(6.5±0.6)mg/L,NT-proBNP检出水平为(435.6±18.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PHQ-9量表评分为(7.0±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双心医学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疾病状态及心脏功能,对纠正抑郁障碍有积极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时,将双心医学护理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实验时段设置为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录入心血管疾病收治的36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18名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选择双心医学护理,在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评估,记录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低,说明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恢复状况良好,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疾病老年人群进行护理时,将双心医学护理应用于其中,能够使老年人群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恢复质量,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施护中融入双心医学干预措施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对象均为2021年1月-2022年7月间在我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纳入研究100例,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完成分组,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双心医学干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并实施指标对比。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结果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术后15d心理状态评分出现组间对比差异(P<0.05),见观察组各指标评分较对照组小。结论:在PCI治疗冠心病患者施护中融入双心医学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
简介: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护理)和双心医学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双心医学模式的心理干预),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Zung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常规治疗组与双心医学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93.00%比98.00%,P=0.07);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双心医学组住院时间[(7.85±1.31)d比(6.23±1.27)d]、住院费用[(10441.53±3042.75)元比(6336.23±1400.36)元]均明显减少(P均=0.001);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双心医学模式组治疗后SAS[(55.79±7.13)分比(52.15±6.88)分]、SDS[(55.76±6.83)分比(53.70±6.00)分]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双心医学模式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显著改善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提高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136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传统二级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5.59%,高于对照组的8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评分为(83.66±10.95)分,高于对照组的(70.19±10.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双心医学模式,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改善患者生存状态,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针对性护理;护理满意率;生活质量;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