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相心境障碍抑郁发作患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到我院收治的150例双相心境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AMD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分别对应为甲组(n=50)、乙组(n=50)、丙组(n=50),结合临床经验,选择10个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从10个可能危险因素中,筛选出5个双相心境障碍抑郁发作患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出生季节、高学历、婚姻离婚、性格内向、家族遗传史。结论:双相心境障碍抑郁发作患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有多个,在预防时需根据具体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境障碍患者接受情绪干预后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8月期间因心境障碍入院的患者内随机选择42例,依据护理形式将病患进行分组,即实验与对照,各组病患21例。对照组病患均接受常规的护理,实验组病患均接受情绪干预,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BPRS评分、SDS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的BPRS评分、SD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经过分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BPRS、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心境障碍患者实施情绪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境障碍患者接受情绪干预后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8月期间因心境障碍入院的患者内随机选择42例,依据护理形式将病患进行分组,即实验与对照,各组病患21例。对照组病患均接受常规的护理,实验组病患均接受情绪干预,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BPRS评分、SDS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的BPRS评分、SD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经过分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BPRS、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心境障碍患者实施情绪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境障碍患者康复期是否存在认知功能损害。方法对35例心境障碍康复期患者(以下简称患者组)采用韦氏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威斯康星卡片类测验(WCST)等进行组间比较。对照组35名正常人。结果(1)患者组与对照组WMS—RC的总记忆智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瞬间记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患者组的操作智商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组WCST测验的总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均高于对照组,而完成分类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部分心境障碍患者康复期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罹患心境障碍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极大的负担,而躁狂发作则在心境障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文主要是探讨躁狂发作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为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患者提供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院内收治的72例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两组,各36例。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依从性评分。结果护理后,参照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高于观察组,依从性评分低于观察组,有差异(P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特征住院心境障碍患者的经济负担差异情况及研究分析影响其经济负担的主要因素,从而为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控制费用增长、制定减轻其经济负担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横断面研究),通过征得患者及其主要照料者的知情同意原则,对上海市某三级精神卫生专科医院2009年3月1日~12月31日期间出院的所有符合入组标准的心境障碍患者226例及其主要照料者197例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及建立数学模型对费用进行对数转换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职业、门诊次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是影响总费用的主要因素。住院天数长的患者其住院费用、间接费用、总费用均明显高于住院天数短的患者;多次住院患者的住院费用、总费用均明显高于单次住院患者;多次门诊患者的门诊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总费用均高于单次门诊的患者;在岗就业患者的直接非医疗费用、总费用均高于无业患者;来自外省市患者的直接非医疗费用明显高于本市患者;家庭收入高的患者其直接非医疗费用也明显高于收入低的患者;采用药物、心理、无抽搐电痉挛(ECT)三种联合治疗患者的住院费用高于单用药物治疗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努力降低心境障碍的复发率、减少门诊次数和住院次数、缩短住院天数等,均有利于减轻心境障碍患者的经济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60例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护理经验分析、总结,来探讨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从2015年—2016年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中选取60例实施研究,对60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60例患者护理前的总消极因子、社会性趣因子、抑郁因子、迟缓因子、精神病因子、个人整洁因子、激惹因子、总积极因子、社会能力因子等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相当,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0例患者护理后的总消极因子、社会性趣因子、迟缓因子、精神病因子、总积极因子、社会能力因子等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护理前有显著改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积极地采取有效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促进患者病情得到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心境障碍护理临床路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收治的心境障碍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数字编序后,按照单双数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方式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辅助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辅助心理护理。在不同辅助方式的干预下,比较两组患者的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S)、社会功能残疾评定量表(SDSS)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PRS、ADLS、SDSS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在心境障碍护理临床路径中,可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能力提升,在临床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理护理在心境障碍护理临床路径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80例我院治疗的情感障碍的患者,根据心境障碍护理临床路径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心理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在精神病评定量表上,实验组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社会功能残疾评定量表上,实验组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情感障碍患者的心境障碍护理临床路径中使用心理护理,能够降低社会功能残疾的评分以及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心境障碍护理临床路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收治的心境障碍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数字编序后,按照单双数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方式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辅助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辅助心理护理。在不同辅助方式的干预下,比较两组患者的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S)、社会功能残疾评定量表(SDSS)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PRS、ADLS、SDSS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在心境障碍护理临床路径中,可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能力提升,在临床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