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TRAP)的诊断、监测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该孕妇孕前病史及本次妊娠过程。结果该孕妇于孕12+5周超声检查发现双胎其一胚胎停止发育,孕30周超声确诊为双胎一胎无心畸形,保守处理至孕33+4周因泵血胎羊水过多选择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分娩后新生儿无并发症。结论对于该类罕见TRAP病例,孕期需要严密超声随访,掌握终止妊娠时机。
简介:目的探讨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twinreversedarterialperfusionsequence,TRAPS)的临床特点及临床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2018年间诊断的4例TRAPS,分析其孕期产检及住院分娩病例资料,随访孕期及产后情况,进行病例总结。结果①4例TRAPS均通过超声诊断,超声仍是诊断TRAPS的首选方法;②妊娠结局:4例TRAPS中,2例剖宫产,1例自然分娩,1例放弃妊娠引产,获得活产泵血儿3例,3例受血儿为无头无心无四肢发育,1例受血儿无头无心无上肢发育。结论诊断TRAPS首选方法是产前超声检查,早期诊断可提高泵血儿的生存率。
简介: 孕妇22岁,孕1产0,孕13+6周.在我院行常规超声检查显示,单绒毛膜单羊膜双胎,一胎儿有心脏搏动,系统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胎儿头臀长78mm,双顶径22mm,静脉导管可见反向血流信号,三尖瓣口右心房侧可见少许反流血流信号,脐动脉未见舒张期血流信号,血流频谱向上背离胎儿,脐静脉可见搏动征;另一胎儿无心脏搏动,胎儿头臀长39mm,颈项透明层厚度明显增厚为10.7mm,颈后部可见24mm×16mm的颈部囊性水瘤,颅骨环状强回声完整,胸腹腔相通,可见范围约15mm×15mm无回声区,仅在下腹部见到少许呈强回声的肠管,右上肢桡骨缺失,脊柱两侧见红蓝两条长条形血流信号(图1),并测到低速的动静脉血流频谱,单脐动脉(1根动脉,1根静脉)可见少许舒张期血流信号,血流频谱向下朝向胎儿,脐静脉可见搏动征;两胎儿脐带附着胎盘处相距15mm,绒毛板上可见两胎儿脐动脉相互交通,脐动脉频谱显示两胎儿心率一致,方向相反.……
简介:目的探讨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伴心脏遗迹的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方法对2例无心畸胎行常规超声检查后,采用造影剂SonoVue行超声造影,造影剂注射方法为静脉缓慢推注,选用微血管成像技术进行实时超声造影,观察造影剂在双胎及脐血管、胎盘中的灌注情况。结果2例无心畸胎胸腔内均可见心脏遗迹搏动,越近遗迹心脏心率越缓慢,越近泵血儿心率越快。超声造影灌注顺序为:泵血儿脐静脉→泵血儿体内→泵血儿脐动脉→胎盘(动脉与动脉吻合)→无心畸胎单一脐动脉→无心畸胎体内→无心畸胎脐静脉→胎盘(静脉与静脉吻合)→泵血儿脐静脉。病理解剖结果:遗迹心脏结构原始,类似原始心管结构。结论遗迹心脏无正常功能,循环仍依赖于泵血儿心脏。超声造影使我们实时观察到无心畸胎、脐血管及胎盘内的血液灌注顺序,为进一步了解无心畸胎循环特点提供重要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TRAP)的超声分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的TRAP 114例,分为5型:半心畸形(Ⅰ型)、有头有躯干型(Ⅱ型)、无头有躯干型(Ⅲ型)、无头无躯干型(Ⅳ型)及不定型(Ⅴ型);将以上5型分为A(Ⅰ、Ⅱ、Ⅲ型)、B(Ⅳ、Ⅴ型)两组,比较两组间自然妊娠结局。结果114例TRAP中活产27例(23.7%),宫内死亡33例(29.0%),围生期死亡7例(6.1%),合并心力衰竭引产22例(19.3%),合并泵血儿畸形引产4例(3.5%),不合并心力衰竭引产21例(18.4%)。114例TRAP中,Ⅰ型20例(17.5%),Ⅱ型27例(23.7%),Ⅲ型48例(42.1%),Ⅳ型8例(7.0%),Ⅴ型11例(9.7%)。B组自然妊娠预后优于A组(P=0.007)。结论基于产前超声的诊断,5型TRAP中,Ⅳ型、Ⅴ型临床预后优于Ⅰ型、Ⅱ型、Ⅲ型,产前超声分型对泵血儿的临床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技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治疗双胎反向动脉灌注(twin reversed arterial perfusion, TRAP)序列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接受RFA治疗的TRAP序列征病例,共59例。分析这些病例的手术并发症、围产儿近远期结局以及母体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9例患者年龄(28.4±4.0)岁,TRAP序列征初次诊断孕周为(17.0±4.1)周,其中23例(39.0%)于孕16周前诊断。(2)45例(76.2%)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 MCDA)双胎,5例(8.5%)为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 MCMA)双胎,4例(6.8%)为单绒毛膜三羊膜囊(monochorionic triamniotic, MCTA)三胎,5例(8.5%)为双绒毛膜三羊膜囊(dichorionic triamniotic, DCTA)三胎。54例(91.5%)为无头无心型,4例(6.8%)为部分头无心型,1例(1.7%)为无定形无心型。(3)RFA相关的母体并发症主要是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 PPROM)[25.4%(15/59)],其中7例(11.9%)早于孕28周,5例(8.5%)发生于孕28~34周。6例因PPROM导致胎儿丢失。RFA术后1周、2周、1个月内PPROM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1%(3/59)、6.8%(4/59)和10.2%(6/59)。本研究未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出血需要输血、胎盘早剥、败血症及肠穿孔等并发症。(4)术后孕期MRI随访均未发现胎儿神经系统异常。59例自RFA手术至终止妊娠的时间为(14.9±7.1)周。59例中,12例(20.3%)术后泵血胎儿丢失,47例(79.7%)继续妊娠至分娩,生后28 d均存活(包括18例早产儿和29例足月儿)。8例早产儿收住NICU,其中发生脑室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各1例,治疗后均康复。(5)59例患者中的56例(94.9%)在孕16周后宫内干预,泵血胎儿存活率为78.6%(44/56)。3例(5.1%)在孕16周前宫内干预,泵血胎儿均存活。(6)45例MCDA胎儿中,37例(82.2%)存活,分娩孕周为38.0(26.5~41.0)周;5例MCMA中的3例存活,分娩孕周为33.5(32.0~37.0)周;9例三胎中,7例存活,分娩孕周为37.1(29.2~40.0)周。(7)59例中,23例(39.0%)RFA术中穿刺针穿过胎盘,36例(61.0%)穿刺针避开了胎盘。剔除4例术后要求引产的病例后分析发现,不论RFA手术中穿刺针是否穿过胎盘,泵血胎儿PPROM、胎死宫内及生后28 d存活等结局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随访至2019年12月,47例存活泵血儿生长发育正常,未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RFA是治疗TRAP序列征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泵血胎儿的围产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twin reversed arterial perfusion sequence,TRAPS)的产前遗传学特征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前超声诊断TRAPS的所有病例共99例。分析TRAPS之无心胎、泵血胎的产前遗传学特征;89例接受随访的病例根据是否行宫内干预(射频消融减胎),分为宫内干预组(44例)和期待组(45例),比较组间妊娠结局的差异。期待组排除8例超声资料不全病例后,根据泵血胎是否存活分为泵血胎存活组(28例)和泵血胎死亡组(9例),其中泵血胎存活组根据无心胎血流是否自发停止分为无心胎血流自发停止组(16例)和无心胎与泵血胎共存组(12例)。比较各组间超声指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期待组产前无心胎与泵血胎估重比(acardiac to pump twin weight ratio,A/P Wt)与泵血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1)99例TRAPS中位诊断孕周为16.4周(13.3~21.3周),32%(32/99)在早孕期诊断,最常见的绒毛膜性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72/99,73%)。泵血胎活产率为71%(63/89)。(2)19例无心胎和82例泵血胎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无心胎遗传学异常检出率高于泵血胎[4/19与5%(4/82),Fisher精确概率法,P=0.039]。泵血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较染色体核型分析额外异常检出率为6%(3/54)。(3)期待组中,产前A/P Wt预测泵血胎死亡及无心胎血流自发停止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3和0.807,产前A/P Wt预测泵血胎死亡的界值为0.24(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96.4%);产前A/P Wt预测无心胎血流自发停止的界值为0.11(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81.3%)。心功能异常泵血胎宫内干预后存活率高于期待治疗组[72%(18/25)与3/11,Fisher精确概率法,P=0.025]。结论TRAPS可在早孕期确诊,最常见的绒毛膜性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无心胎遗传学异常检出率高于泵血胎。产前A/P Wt>0.24可预测泵血胎死亡。产前A/P Wt≤0.11无心胎血流自发停止的可能性大。射频消融减胎是改善心功能异常泵血胎预后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胎母输血(fetomaternal hemorrhage, FMH)综合征是指因某种原因胎儿血液通过绒毛间隙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胎儿贫血或母体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一组症候群。FMH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漏诊,围产儿死亡率高。可通过超声测量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速率及Kleihauer-Betke试验评估胎儿贫血程度及失血量,处理方法包括宫内输血及终止妊娠。胎母输血量>20 ml/kg与胎儿/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病率或死亡率有关。FMH在双胎妊娠中的发病罕见报道。本例患者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其中一胎出现FMH表现,胎死宫内,另一胎儿在严密监测下期待至足月分娩,结局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单绒毛膜双胎胎儿大脑中动脉的变化规律。方法将正常单绒毛膜双胎与双胎输血综合征的MCA阻力参数差的绝对值进行t检验,分析两者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到39例单绒毛膜双胎胎儿的MCA参数,其中7例双胎输血综合征,与正常的单绒毛膜双胎的MCA阻力参数差的绝对值经t检验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胎输血综合征者较正常单绒毛膜双胎的MCA阻力指数差的绝对值差异增大,估计有助于评估双胎输血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简介:目的探讨双胎妊娠1胎胎死宫内存活胎儿临床预后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于本院分娩的13例孕中晚期双胎妊娠1胎胎死宫内病例。结果双胎妊娠1胎胎死宫内的发生率为2.83%,13例双胎妊娠1胎胎死宫内的患者,7例为单绒毛膜双胎,6例为双绒毛膜双胎。共8名患者接受了期待治疗。1胎胎死宫内确诊的平均孕周为31+4周。双胎妊娠1胎胎死宫内较早期早产(<34周)的发生率单绒毛膜双胎者高于双绒毛膜双胎者,分别为57.1%(4/7),33.3%(2/6);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33.3%(2/6),0(0/5)。期待治疗的患者中,1例出现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因此终止妊娠。5名接受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新生儿,3名存在颅内病变。结论孕中晚期双胎妊娠1胎胎死宫内者,单绒毛膜双胎妊娠者预后较差。对胎死宫内发生时间较早者,可在密切监测下行期待治疗以降低早产的发生率,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