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上对于失眠的辩证取穴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失眠病例90例,平均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毫针疗法,艾灸疗法以及耳穴疗法,最后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治疗体验。结果:三组针灸治疗失眠均有一定疗效,其中以毫针疗法的有效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实践中,针灸对于失眠的治疗有重要疗效,可以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近视,本病以视近清楚,远视模糊为特征的眼病,故名近视,又称能近怯远症。其中由先天生成近视程度高,古代医籍对本病多有论述,如王海藏谓“不能远视,责其无火,法当补心”《审视瑶函》。除继承前人之说外,关于病因还有,“膀胱不足肾经病,禀受生成,久视伤睛”等记载,病因方面,大多数学者认为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穴位针灸治疗颈性颈椎病效果,总结取穴规律。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2月,医院门诊收治的颈型颈椎病为主要研究对象,入选对象4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4例、25例,艾灸治疗,对照组取百会、风池、太溪、足三里、颈4-颈6夹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天柱、肩颈、长强、肾盂、气海俞穴,1周1个疗程,每隔疗程间隔1日,合计4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头痛、肩颈痛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旋颈实验、椎动脉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完全控制45.83%(11/24)高于对照组8.00%(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不仅需要取颈周围穴位,还应据患者整体证候表现,循经取穴。
简介:摘要针刺运动疗法包括针刺和运动两个治疗因素,即在针刺的同时或在针刺之后或在针刺之前运动患部。笔者自2003年运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疼痛性疾病,针刺运动疗法采用远部取穴,必要时配合局部取穴,该法见效快,疗效肯定,现将其取穴原则及运用举验报道如下关键词针刺运动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取穴原则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3-0211-0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取穴规律。方法进行Bxcel数据库的建立,对2010年至2017年期间发表的对单纯性肥胖针灸治疗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与研究。结果相关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根据相应的检索方式进行了文献的检索方面的工作,并且发现其中的1534篇文献符合研究规定,进而经过筛选后发现有238篇高质量的文献可以予以采纳。各经腧穴选用统计238篇文献中累计选用穴位98个,其中使用最多的10个穴位统计分析,其中三阴交215次、足三里218次、天枢201次、中脘200次、丰隆220次、关元216次、阴陵泉208次、曲池186次、气海189次,还有内庭196次。结论医护人员使用针灸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单纯性肥胖疾病的治疗,将胃经、任脉、脾经腧穴结合辨证及随症选穴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拥有极大的帮助,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面瘫早期耳周取穴为主与普通面部取穴为主单纯针刺两种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今后的针刺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收治的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在治疗中对照组患者实行普通单纯针刺治疗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耳周取穴为主疗法,20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痊愈例数、临床疗效等指标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结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实行早期实行周取穴为主疗法,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取穴规律。方法: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期刊数据库中查找关于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相关资料,然后将查找到的资料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采用系统软件针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寻找取穴的规律。结果:本次实验调查,共筛查到相关文件40余篇,其中包括70个治疗神经性耳鸣的针灸处方,包含着60个针灸穴位,分析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穴位为以下几个:听宫穴、翳风穴、听会穴、中渚穴、耳门穴。结论:采用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疾病,具有宣通气血、疏通耳窍、补气益血为主,因此在治疗神经性耳鸣时的针灸选穴原则为在手少阳经、足少阳经取穴,其中在手少阳三焦经上的取穴最多,同时治疗效果也较为突出,从而形成了神经性耳鸣疾病取穴的规律。
简介:目的整理、分析古今文献中针刺治疗眼干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14部古代医籍及23篇针刺治疗眼干的现代临床报道,统计古今文献中治疗眼干取穴及归经情况,总结古今治疗眼干的经验异同。结果14部古代医籍中针刺治疗眼干共取穴47个,总使用频次为93次,穴位涉及经脉包括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足阳明胃经等。23篇现代临床报道中针刺治疗眼干共取穴47个,总使用频次为175次,穴位涉及经脉包括十二正经、督脉和任脉。结论古今治疗眼干相同之处是取穴频次最高的穴位均为睛明,穴位的归经均以三阳经为主;古今治疗的差异是古人针刺处方精简,而现代医家进行辨证论治,增加配穴,且在临床上广取经外奇穴,外关穴适用于干燥综合征眼干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健侧面部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本院 2017年 9月至 2018年 4月收治的 2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10例,对照组采用取患侧面部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实验组采用同时选取患侧面部穴位辅以健侧面部穴位并用进行针灸治疗,从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可以明显的看到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是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侧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