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惜别红原,欣逢黑水,溯源探心酣醉。彩林湖泊缀山花,银光灿灿冰川美。脚踩神奇,身亲日晷,高空索道堪雄伟。今攀雪岭论英豪,扪星揽月风云会。

  • 标签: 冰川 踏莎行
  • 简介:地处渝东地区梁平县云龙镇境内的龙溪河七里滩河段,在一片千多平方米质地坚硬的砂岩河床上,分布着许多奇异的石洞穴,能目睹的大大小小上千个。多少年来,当地人都不知它的由来,只是根据石洞的外形称为舂米的“石礁窝”或煮饭的“鼎罐”。甚至还有传说过去这里又叫饱马滩,是天上仙马活动的场所,河滩上的石洞穴是天马的脚印。这样的传说一直延续下来,也给七里滩增添了不少神秘的韵味。

  • 标签: 冰臼群 第四纪冰川遗迹 梁平县 地质考察 科研价值
  • 简介:对黑水的向往已经有十几年了,因为家里的两位老人在那里的一座高山上,度过了他们难忘的童年时光。并且从那里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印象里黑水是白雪皑皑的高山峡谷,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是陡峭的山崖,是猛河的大水和飘香的咂酒。成行,是在逃离城市的钢筋水泥和闷热多雨的盛夏,仍旧时断时续的余震和从天而降的飞沙走石都没能阻止我们渴望已久的脚步。出发总是要清空一切,清理一切,然后背上空空的行囊,只为盛下满目景致。

  • 标签: 黑水 中国人民解放军 冰川 原始森林 高山
  • 简介:摘要:第四纪冰川是宝贵而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秦岭冰川遗迹极为发育,类型多样,特征典型,极具科学研究与保护价值。孑遗植物作为“活化石”植物,中生代时曾广泛分布于地球,第四纪冰期以后,由于自然地理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大多种群均已灭绝,现仅残存的少数种群也处于濒危状态。本文系统分析了秦岭第四纪冰川遗迹形成、类型、分布,以及孑遗植物的种类与现状,讨论了秦岭第四纪冰川遗迹与孑遗植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秦岭珍贵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秦岭 第四纪冰川遗迹 孑遗植物 保护
  • 简介:摘要遗迹化石同实体化石比较,在某些方面有其特殊的优越性,首先,它们同实体化石比较,遗迹化石更好的反映造迹生物的行为习性,是沉积环境良好的指示者一般来说遗迹化石局限于较窄的岩相范围内,并且它们常在不含其他化石的“哑地层”中产出,基本上所有的遗迹化石都是原地埋藏,这些均有利于对环境分析。遗迹化石不像实体化石需要有坚硬的外壳或硬体骨骼才能形成化石,因此遗迹化石在群落研究中是很有价值的信息,它涉及到软躯体生物的进化历史,提供有关古代群落的营养结构和种群分异的资料,同时也有利于生态学恢复的研究。

  • 标签: 遗迹化石 实体化石 古环境意义
  • 简介:文明崛起5000多年前,一支来自岷江上游的氐羌人经过跋山涉水之后,来到了成都平原上的广汉地区。这里纵横交错着河流,随处可见大小沼泽,不仅是各种鱼类的天堂,而且还有自由飞翔的乌儿。他们靠捕鱼,在这块乐土上站稳了脚跟。

  • 标签: 文明 三星堆 遗迹 遗址 岷江上游 成都平原
  • 简介:在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地球厅,展示了一块带有擦痕的石头,这块坚硬的石头上布满了钉子形状的擦痕。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在石头上留下这样的痕迹呢?原来是冰川的作用。我们看到的这些擦痕就是冰川擦痕。

  • 标签: 冰川地貌 地质作用 地质博物馆 擦痕 石头 地球
  • 简介:摘要:船蛆遗迹化石Apectoichnus longissimus(原名 Teredolites longissimus)指海相钻木类双壳动物船蛆科(Teredinidae)在漂浮或沉入海洋中的浮木中造成的钻孔遗迹。本文整理了共 30 篇Apectoichnus longissimus遗迹化石相关的现有文献,研究了其在地质历史中的分布和地理分布,研究发现该类遗迹化石最早出现于侏罗纪早期,随后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现存标本较集中地分布于大西洋两岸的浅海沉积地层;该类遗迹化石可以指示温暖气候条件下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的浅海沉积环境;可以提供船蛆的分类信息以及生活习性;保存沉积环境中的含氧量信息;其木质基底可以指示木化石的种类信息以及地理分布信息。因而Apectoichnus longissimus遗迹化石对于恢复古环境、氧相及生态群落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

  • 标签: Apectoichnus longissimus 船蛆钻孔遗迹化石 古地理 浅海沉积环境
  • 简介:《自然-地球科学》期刊发布了两项关于地球气候的长期研究的最终结果:至2100年,阿尔卑斯山附近的高山冰川中的3/4将全部融化:至3000年,南极洲的一部分大冰川也将融化,直接导致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1.2米。

  • 标签: 冰川 危机 地球科学 阿尔卑斯山 南极洲 海平面
  • 简介:清晨从成都茶店子坐上开往阿坝州的大巴,不过这次不是去九寨、黄龙,而是专门赶往位于黑水县境内的达冰川。达冰川是人类自然史的一个奇迹,上亿年龄的巨大冰川在高原之巅熠熠生辉,与藏羌村寨相伴万年,想到这些心里一下充满了激动和难以遏制的喜悦。但我初到藏区,心中也不免有些疑虑。

  • 标签: 冰川 阿坝州 黑水县 自然史 高原 年龄
  • 简介:2008年11月,我单身进行了一次西北之旅,在列车上临时决定增加了七一冰川之行。因为这个决定做得过于仓促,无论在心理和物资上都准备不足。攀爬海拔4360米的祁连山腹地冰雪世界,5个小时,10多公里山路,步步充满艰辛,现在回想起来仍是心有余悸。然而,我终于走了过来,所有的艰险都如同祁连山深处的千年冰雪,被踩在了一双历经万水千山的破旧登山鞋底下。

  • 标签: 冰川 祁连山 冰雪 小时
  • 简介:本文首次报导了产于鄂东广济地区关山、盘塘、田镇等地下三叠统大冶组和嘉陵江组地层中的遗迹化石,计12属,14种。大冶组上段为灰岩、泥灰岩夹黑色页岩。以Thalassinoidessp.;Teichichnussp.;Phycodessp.为代表的遗迹化石组合显示为局限海盆环境。嘉陵江组中段为页片状白云质灰岩,以PTotopaleodictyonsp.;Paladophysussp.;chondritessp.为代表的组合为咸化浅海相。嘉陵江组上段为中层状白云岩夹蠕虫状灰岩,遗迹化石丰富。以Phycodessp.;Palanolitessp.HelminthopsisSP.;Asteriacitessp.;Rhizocoralliumsp.;Chondruessp.为代表,为潮坪环境。遗迹化石的发现,对下三叠统地层划分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广济 下三叠统 遗迹化石 古环境
  • 简介:西藏西部阿里高原的格与冈底斯山一带,是西藏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中心。公元10世纪,这里成为吐蓍王朝灭亡之后,西藏佛教重新振必的宗教基地之一,对于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19世纪以后,外国学者对这一地区的佛被遗迹先后作过一些调查工作,但主要集中在格王国故城及其附近的托林寺遗址。

  • 标签: 遗迹 阿里 灭亡 王国 佛寺 遗址
  • 简介:冰川时代都拍到4了,猛犸象、树懒、松鼠,影片里那些可爱的动物们依然走“荫”路线。诱惑着人去旅行,从热带雨林中、自然公园里寻找它们真实存在的痕迹。

  • 标签: 动物 冰川 热带雨林 真实存在 自然公园 松鼠
  • 简介:北极熊处于北极地区食物链的最顶端,是北极的霸主。然而由于近年来北极冰川的消融,在没有天敌的北极地区,北极熊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却面临巨大的威胁。调查研究显示,气温每上升1℃,冰面融化导致的捕食机会减少就会引起雌性北极熊的体重减少22公斤,而雌性北极熊脂肪摄入量的减少又将直接影响小北极熊的存活和成长。

  • 标签: 冰川 北极地区 北极熊 食物来源 食物链 摄入量
  • 简介:渐次站在藏经阁围栏边安福寺的一角房檐正跷指拈起黄昏它前面几树繁花自顾潋滟再往前是屋舍铺开再往前是院落以旷寂对话世界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