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船蛆遗迹化石Apectoichnus longissimus(原名 Teredolites longissimus)指海相钻木类双壳动物船蛆科(Teredinidae)在漂浮或沉入海洋中的浮木中造成的钻孔遗迹。本文整理了共 30 篇Apectoichnus longissimus遗迹化石相关的现有文献,研究了其在地质历史中的分布和古地理分布,研究发现该类遗迹化石最早出现于侏罗纪早期,随后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现存标本较集中地分布于大西洋两岸的浅海沉积地层;该类遗迹化石可以指示温暖气候条件下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的浅海沉积环境;可以提供船蛆的分类信息以及生活习性;保存沉积环境中的含氧量信息;其木质基底可以指示木化石的种类信息以及古地理分布信息。因而Apectoichnus longissimus遗迹化石对于恢复古环境、古氧相及古生态群落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
简介:本文首次报导了产于鄂东广济地区关山、盘塘、田镇等地下三叠统大冶组和嘉陵江组地层中的遗迹化石,计12属,14种。大冶组上段为灰岩、泥灰岩夹黑色页岩。以Thalassinoidessp.;Teichichnussp.;Phycodessp.为代表的遗迹化石组合显示为局限海盆环境。嘉陵江组中段为页片状白云质灰岩,以PTotopaleodictyonsp.;Paladophysussp.;chondritessp.为代表的组合为咸化浅海相。嘉陵江组上段为中层状白云岩夹蠕虫状灰岩,遗迹化石丰富。以Phycodessp.;Palanolitessp.HelminthopsisSP.;Asteriacitessp.;Rhizocoralliumsp.;Chondruessp.为代表,为潮坪环境。遗迹化石的发现,对下三叠统地层划分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