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传统可信网络连接TNC(Trusted,Networks,Connection)只能保证终端平台接入可信网络时平台完整性和平台用户身份符合策略中心的预期策略。当平台完全接入可信网络后,其后续的行为是否符合预期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本文基于主动度量控制芯片,可信网络连接和行为级的用户度量实现了可信网络的动态度量架构。该架构有效的提升了PC节点安全性,避免了被动调用TPM芯片实现度量的不足,基于动态度量扩展了信任链,实现了平台全生命周期的可信接入。,关键词:,可信网络,用户行为,动态度量,中图分类号:TP311.134.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简介:摘要:嵌入式系统主要就是在硬件中固化的系统,是当前嵌入式产品领域中广泛使用的软件,具备一定的实时性特点,能够同时的执行很多种任务,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中,目前已经开始应用在各个领域中。人工智能高可信嵌入式操作系统,就是在人工智能的大环境下通过机器人学习算法等创建嵌入式机器学习算法库,借助信息流的控制形式增强系统的可信度,提升整体系统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简介:摘要:针对于嵌入式系统来说,主要指的是在硬件中固化的系统,其在现阶段嵌入式产品领域中获得十分广泛的应用,具备较强的时效性,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应对多种任务。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嵌入式系统也加快了更新步伐,其性能也愈加趋向于完善,并且广泛地应用于当下各个领域中。针对于工智能的高可信嵌入式操作系统来说,其主要指的是依托于人工智能的大环境借助于机器人技术来实现嵌入式机器学习算法库的创建,依托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强化操作系统,提升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文章从多个视角出发,对基于人工智能的高可信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予以深入研究和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32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97例,女35例;年龄18~82岁[(57.4±17.8)岁]。根据颈脊髓是否存在受压及致压物来源、是否存在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损伤等因素建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系统,进一步分析各型病例数、年龄及致伤原因。另收集24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由未参与该分型系统制定的骨科医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影像学分型评估,计算Kappa系数对该分型进行可信度评价。结果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系统分为Ⅰ~Ⅳ型:Ⅰ型为脊髓存在明显受压,致压因素主要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和(或)颈椎管狭窄等基础病理改变;Ⅱ型为脊髓存在明显受压,致压因素主要为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和(或)硬膜外血肿;Ⅲ型为脊髓不存在明显受压,但存在明确的DLC损伤征象;Ⅳ型为脊髓不存在明显受压,且不伴或仅存在可疑DLC损伤征象。其中Ⅰ型、Ⅱ型可同时伴或不伴DLC损伤。Ⅰ型 83例(62.9%),年龄(62.2±15.7)岁,以跌倒伤(37例,44.6%)为主,其次为交通伤(31例,37.3%)。Ⅱ型17例(12.9%),年龄(55.8±13.4)岁,以交通伤(9例,52.9%)和坠落伤(5例,29.4%)多见。Ⅲ型24例(18.2%),年龄(53.6±16.3)岁,以坠落伤(9例,37.5%)和交通伤(8例,33.3%)多见。Ⅳ型8例(6.1%),年龄(37.4±11.6)岁,以交通伤(4例,50.0%)和运动伤(3例,37.5%)多见。分型可信度评估显示不同观察者之间患者分型相同百分比为79.2%~87.5%,平均81.2%;Kappa系数为0.691~0.866,平均0.789,可信度为基本可信(0.61~0.80)。结论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系统可信度高,各型年龄分布及致伤原因的差异性提示该分型系统对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分类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持续的高速发展,产生了许多网络虚拟财产,如比特币、手机账户、游戏装备等网络虚拟财产,这些虚拟财产在带给人们许多不同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隐患。这些隐患主要涉及到网络虚拟财产的安全、继承以及法院强制执行等问题。目前,现有的法律和司法解释,都未对网络虚拟财产执行的相关问题予以具体规定。由于虚拟物品、网络虚拟货币、网络电子数据和其他类型的网络虚拟财产等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网络虚拟财产还具有财产属性,而且能够快速的转移和交易。 但在我国,法律立法上的空白导致法院处理网络虚拟财产无法可依,所以我国亟待建立虚拟财产强制执行制度,有利于法院执行更加全面,更好的实现申请执行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