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1995年4月17日凌晨2时5分,台湾省台北市汉口街51号快乐颂歌厅发生火灾,死亡12人,受伤13人,(其中3人是消防队员),损失惨重。快乐颂歌厅是一幢6层的楼房,第一层为商店,第二层为美容发廊,第三、四、五层为卡拉OK歌厅,第六层空置。快乐颂歌厅原来是一家食品店,业主向政府申报批准营业项目是作食品买卖。这场火灾暴露了歌厅的严重弊端,第一层的门窗是用铁栅栏封闭着的。第二层通向第一层的唯一的出口门,采用的是金属卷帘门,发生火灾时,自动关闭,上面的人逃生无路,该歌厅的每个包厢都备有一套救生缓降器,但是无事故照明,发生火灾后,全楼停电,电灯熄灭,谁也找不到救生缓降器,当时,楼内共有30余人,因为没有逃生之路,除一部分人从窗户逃出,被消防队员用云梯搭救外,大多数人死伤。
简介:在世界范围内,学习型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代学习型城市由终身教育学者倡议,要求城市治理重视学习环境的建设与学习文化的塑造;第二代学习型城市是城市治理者体会认识到学习乃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要求终身教育学者主导学习型城市的推动;第三代学习型城市不只强调知识经济和创意经济,更强调生态可持续发展、健康安全、幸福友善、宜居人文等层面,将各专业领域纳进学习型城市的推动核心团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学习型城市推动成功的关键因素,建立共同的学习型城市愿景、发展学习型城市的推动步骤以及建构单核心和双核心的工作团队。为取得更多层面的参与,先从教育领域的单核心团队做起,逐步纳入相关团队取得成功的合作经验;其后与政府相关领域的其他工作团队,建立策略联盟合作伙伴的关系,经过交流、激荡、合流三阶段以达成双核心工作团队,通过不断扩大与提升层次,最终达到学习型城市创建的整体效果。
简介:台湾客家的隐形化现象一直是被广泛讨论的课题,都会客家更是如此。本文旨在探讨隐形人口的语言使用与族群认同状况为何?若与客语绝对优势区域的桃竹苗区域相互比较,究竟其隐形化程度如何?本调查完成样本总数为1,069人;在95%信心水准下,抽样误差约为±3%。本研究显示台北市隐形客家人口约占北市客家人口的17.2%,高雄市的隐形客家人口则占高市客家人口的26.8%。本研究显示:隐形化程度与客语能力呈反比关系,亦即隐形化程度愈高,则其客语能力愈低;隐形化程度愈低,则客语能力愈强。同理,都会客家家庭中的子女,其客语能力亦随着隐形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最后,完全显性人口要求子女学习客家话、希望其子女尽量嫁娶客家人的比例较完全隐性人口高出甚多。上述结果显示:都会客家的隐形化现象比桃竹苗地区的隐形化更为严重,必须从政策上加以挽救。
简介:台北市内湖区的碧山岩开漳圣王庙地处偏僻,相传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林爽文事件中,北部地区乱民逃入白石湖地区,占据庙址,因开漳圣王显灵,滚落石头,得以平定乱事。乱事平定后,地方上的黄、郭、林、简、郑五姓居民感念圣王,共同商议在原址建立一间石室,奉祀圣王化身的神石。之后,祈求者“病者得愈,物失复得,士农工商皆顺遂”,石室前香火日益昌盛。小石室逐渐不敷使用,于是众信捐赀,在石室的前面建了大殿。雕刻开漳圣王和两位将军的神像,于嘉庆六年(1826年)落成安座。登山、远足的新式运动项目在日据时代传入台湾,再加上碧山岩地势高亢,可以俯看台北平原,于是成为登山者常去的所在。到了最近的40年,当地人士把清代的“神迹”传说和日据时代的郊游登山活动整合起来,于是碧山岩成为台北市民周末郊外活动的好场所。由于神迹显赫,庙宇信众日增,捐募容易。1958年前殿倾倒,信徒发起重建,该庙的发展策略就转成“劝募”。1971年大殿重建完成,碧山岩遂成为台北东区的大庙。
简介:理解社区层面的治理,关键是探究其背后的治理结构和治理过程。已有对社区治理结构和过程的研究,虽然已经从"社区内部互动论"过渡到"内外互动论",并且逐步引入"政府社会合作治理"理论,但是并未明确不同治理主体间的关系,也难以关照治理过程的细节。本文通过对台北市的案例研究,运用合作治理的框架,探讨台湾城市社区治理背后的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台湾城市社区治理呈现出以半官方"里组织"、社区发展协会和官方力量为主体的"三角形"结构,这种治理结构隐含了对"代理制"治理结构的"反动"。它着力打破或限制了"恩庇关系"对社区的影响,也力图将政府在微观层面的干预赶出社区,为社区自主发展腾出更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