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根据参考文献、庙方资料、探访耆老等各项田野访查方式,采访所得,从台湾客家三官大帝信仰的分布与探究、台湾客家三官大帝信仰民俗,可看出客家人普遍信奉三官大帝。除了其能综合各族群都能接受的信仰,达到和睦共群、和平共处的愿望外,并由此信仰而发展出来的民俗,各地虽有些差异,但其精神内涵却相同。为了感谢前人筚路蓝缕、开垦耕耘的精神,感谢上苍、土地无所不在的神恩,敬拜天、地、水三官,正是台湾客家人饮水思源的精神与意涵。
简介:<正>"擂茶"是客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茶食,以陶制擂钵将茶菁、花生、芝麻等杂粮,以擂棒研磨成泥状后,冲入沸水调匀,再加入"玄米"后饮用。相传在三国时代,张飞带兵进攻武陵时,将士们因水土不服得了瘟疫。当时有位熟知草药的老医生,有感于蜀军纪律严明,并未扰民,便献上了除瘟秘方,乃以"生茶"、"生姜"、"生米"共同磨成糊状,烹煮后给蜀军服用,解决了蜀军的瘟疫。"三生汤"因而流传开来。目
简介:“蓝衫”是台湾六堆地区客家妇女的传统服饰,一般称为“长衫”、“蓝衫”或“大襟衫”,因其朴素、简洁的结以及单纯蓝色系列的明显特征,被视为客家传统服饰的重要代表形式之一。“蓝衫”的裁剪形式、襟头装饰以及扣子的装卸方式,处处都隐藏着客家人勤劳节俭的生活智慧。在现今工商发达的社会,蓝衫没有因此而湮没,以另一种创新的姿态继续诉说着客家人朴实、勤俭的思古幽情。
简介:“缠花”是台湾桃园、新竹、苗栗地区客家人的一种传统女红工艺,在过去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传世作品包括新娘发簪、箱形桌供、绣灯装饰、童帽装饰和新房挂件等等。客家缠花工艺主要的制作技法是以丝线缠绕纸板,所制作出来的造形作品又以花卉最多,所以习称为“缠花”;制作材料简单,无需耗太多金钱,全赖巧手慧心即可做出精美的作品,充分显现出客家妇女勤俭聪慧的天性与独特的艺术涵养。
简介:城隍又称城隍爷、城隍老爷,是城区的守护神。.台湾民间尊为职掌阴阳两界的地方神,特别为民间敬畏。城隍爷有省(都)城隍、府城隍、县城隍分别。据《台湾省通志》载,在称谓上,省(都)城隍又尊为“威灵公”,府城隍尊为“灵应侯”,县城隍尊为“显佑伯”。信众若遇有一般地方官无法办理之事,
简介:道教为中国三大宗教之一,有着悠久历史。早在三国和晋代,道教已活跃于闽、粤、赣边区,至明清时期,道教正一派在梅州盛行。据清乾隆十五年(1750)的《嘉应州志》“寺庙”记载,梅州之程乡、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共有道教场所观、宫庙等44所,
简介:客家族群是台湾的第二大族群,拥有极具特色的饮食民俗.本文通过整理台湾客家族群的日常食俗和年节食俗,具体分析了咸菜和板这两种典型食物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弘扬并传承台湾客家饮食文化指明方向.
简介:妈祖信仰兴起于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湄洲屿,并在沿海各省流传,尤其是长江口以南各地,妈祖逐渐成为信奉最普遍的航海守护神,也是沿海居民主要祭祀的神灵之一。妈祖信仰作为通俗道教的一类,它在台湾的传播是大陆与台湾宗教信仰交融的一种体现,台湾妈祖信仰是大陆宗教信仰的移植。早期沿海人民迁徙台湾,首先需要在惊涛骇浪中漂泊,许多奉持妈祖神像来台,
简介:伏虎民俗信仰,是闽西客家主要的民间信仰之一。它以闽西客家首府长汀为中心,辐射毗邻周边的客家聚居地。伏虎民俗信仰,源自伏虎禅师(?~962年)。他是北宋高僧,本姓叶,法名惠宽,宁化县人。在汀州开元寺出家,遍游诸方丛林,访师学道,领悟佛家要旨,然后返汀。
简介:“看花”是台湾北部客家地区相当特殊的绣品之一,传世实物大多来自苗栗地区,主构件是一种圆形的绣片。其源头是客家新娘的陪嫁品,主要用途是纯观赏,但也被当作清供品来看待。看花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传世实物的年代从清朝时期一直到日本时代,看花碗的材质从瓷碗改成玻璃冰碗,看花绣片的直径大小和刺绣格局也逐渐改变,成为历史文物辨识年代的参酌依据之一。
简介:客家人从大陆原乡迁居台湾,一方面由于文化固有的惯性,一方面由于客家人“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这样的对于族群文化的热爱、执着和保守,更由于迁居到台湾的客家人多数仍然处在山区或半山区聚族而居,生活状态与在大陆时相似,所以客家人的种种文化传统,从民系特有的性格,到岁时习俗、神明信仰、宗族形态,到流行和偏好的文艺形式,以及作为民系文化载体的方言等等,在台湾客家人中都得到全面的传承。
简介:台湾与福建隔海相望。在更新世最后一次冰河时期,海水降落,台湾与中国大陆连成一体,与大陆有着密切的地缘关系。
简介:客家文化伴随着粤闽客家人的迁台而由粤闽原乡传播到台湾,并在台湾得到承传,也发生相当的变迁.本文着重从衣食住习俗、宗教信仰、文艺形式和族群性格等方面,论述客家文化在台湾顽强承传的情况.
简介:本文将介绍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在台湾所实施的历届户口及国势调查中有关客家的相关统计资料。这些资料,提供了以人口动态为主线去解读目据时期台湾经济史、政治史、社会史、教育史等各项基础数据,也是二十世纪前半期包括台湾客家在内的各族群人口、地域分布、家庭结构、居住、经济与教育状况、社会习俗等最为完整而连续的官方统计。透过这一资料群,我们还可以一窥日据时期殖民当局的族群划分框架与政策,并了解到帝国膨胀中的大东亚视野和殖民地支配下的台湾视野,这两种不同角度下看待台湾客家的结构性矛盾。
简介:客家人迁台的时间,虽然比较闽南人迟,但他们在参与台湾岛的开发与建设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不容小视。关于客家人北台湾的开发,以及梅县与北台湾民间信仰的研究,学界已发表相当多的成果,本文是作者在参考学界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田野考察与地方文献资料所作出的初步分析,意在探讨客家文化的传承,祈望学界多多教正。内容包括:客家人与北台湾的开发、北台湾的客家民间信仰特点、粤东梅州客家民间信仰特点、思考。
简介:风水与赣南客家人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在赣南客家传统社会的丧葬习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赣南作为风水两大流派之一的江西形势派的发祥地,风水在此地区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同时赣南客家地区的丧葬习俗保留比较完整,也颇有特色。本文以地方文献考证和田野调查的方法,从介绍赣南风水的概况入手,进而分析风水观念下的赣南客家丧葬习俗,并就民众在丧葬习俗中笃信风水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赣南客家风水与丧葬习俗之间关系有个较全面的解读。
简介:保生大帝姓吴,名李(音tao滔)也称吴真人、大道公、吴真仙、花轿公及英惠侯。宋代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人,生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卒于景祜三年(1036年)。吴李是一位信奉道教的民间草药医生,因攀崖采药时不慎跌落深渊身亡。他治病时无论病人贫富贵贱,皆济世为怀。死后受人怀念崇拜,被称为“健康保护神”。在福建同安和漳州分别建有白礁慈济宫和青礁慈济宫,为闽南第一大民间信仰。
简介:人间四月芳菲尽.祖地又闻客乡音。今年4月27日.福建省宁化县石壁客家祖地大牌坊前,彩旗飘扬.锣鼓喧天,500多名当地群众手捧鲜花,欢迎台湾客家文化参访团来祖地寻根谒祖。
简介:福州地区最普遍的民间信仰是陈靖姑信仰、城隍信仰、泰山信仰、五帝信仰和尚书公信仰等。既为民间信仰,那么它的传播途径也自然在于民间.其中最大规模的是移民的传播。自明代以来.福州不断有大小规模的移民到台湾.福州民间信仰随之迅速传播到台湾。下面说说陈靖姑信仰和城隍信仰在台湾的传播。
简介:(一)、台湾南部客家地区的客家山歌种类1、一般客家山歌调,(二)、台湾南部地区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微1、山歌结构与歌词的运用台湾北部的客家山歌当中,六堆地区的客家山歌
台湾客家三官大帝信仰及其民俗探讨
台湾客家茶俗
台湾客家蓝衫
台湾客家缠花
台湾的城隍信仰
客家民俗中的道教信仰
台湾客家饮食民俗探析
台湾早期的妈祖信仰
话说客家伏虎民俗信仰文化
台湾北部客家经典刺绣——看花
客家文化在台湾的传承
客家与台湾的文化传承
客家文化在台湾的承传
台湾总督府户口、国势调查与台湾客家
客家人与北台湾的开发及两岸民间信仰比较——以粤东梅州与北台湾为重点考察
风水信仰与客家丧葬习俗关系探析——以赣南客家为例
保生大帝信仰在台湾
台湾客家文化参访团祭祖后记
福州民间信仰在台湾的传播
浅谈台湾南部地区的客家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