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旋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对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5):右旋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组(S组)和单纯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组(C组)。术毕行PCIA,S组镇痛泵配方:右旋氯胺酮1.44 mg/kg、舒芬太尼1.05 μg/kg、酮咯酸氨丁三醇2.0 mg/kg、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C组镇痛泵配方:舒芬太尼1.50 μg/kg、酮咯酸氨丁三醇2.0 mg/kg、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24、36和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患者补救镇痛次数、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恢复进食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过程中共剔除10例患者,其中4例中转开腹手术,3例中途退出研究,3例手术时间超过4 h。最终S组和C组各50例完成试验。两组患者术后6、12、24、36和48 h时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补救镇痛次数和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组患者术后48 h舒芬太尼总用量为(64±9)μg,低于C组的(95±12)μg(P<0.001);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1±0.2)d,早于C组的(1.6±0.5)d(P<0.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1.3±0.4)d,早于C组的(1.8±0.6)d(P<0.001);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为(2.5±0.6)d,早于C组的(3.1±0.7)d(P<0.001)。S组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分别为4.0%、2.0%和0,均低于C组16.0%、10.0%和8.0%(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噩梦、谵妄等精神症状。结论右旋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镇痛效果良好,可减少舒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氯胺酮、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非气管插管全麻效果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
简介:摘要氯胺酮是一种离子型谷氨酸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glutamatergic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拮抗剂,具有快速且持久的抗抑郁治疗作用,尤其对难治型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TRD)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文章对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和分子基础进行综述,介绍NMDAR及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lpha-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 receptor, AMPAR)在氯胺酮及对映体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探讨氯胺酮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及阿片受体介导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并对其他可能分子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简介:摘要氯胺酮是常用的麻醉药物,但是由于术后噩梦、锥体外系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临床的应用有所减少。而艾司氯胺酮作为氯胺酮的异构体,与消旋体氯胺酮相比,应用剂量较小,具有较强的镇痛和镇静作用,心血管和精神方面不良反应小。此外,还可以应用于难治、重度抑郁症和癫痫患者,尤其在儿童麻醉中具有很好的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氯胺酮麻醉在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探讨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2009年小儿疝修补术192例患儿实施氯胺酮静脉麻醉方法,观察患儿的麻醉效果及术后的恢复状态。结果患儿在术中都发生不同程度的躁动及肌震颤。麻醉五分钟后都引起脉博-氧饱和度下降。持续5-15分钟,SPO2下降后均值仍在正常范围。但有十例患儿低于正常,出现轻度的呼吸暂停及呼吸抑制,发生低氧血症。有五十七例患儿发生轻重不等的术后呕吐,这五十七例患儿术中及术前未给予氟哌利多,苯二氮卓类或吩噻嗪类药物。关键词凡经静脉途径给药产生全身麻醉的药物,统称为静脉全麻药。氯胺酮为其中的一种。氯胺酮为苯环己哌啶的衍生物,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虽然有精神副作用,但较轻。因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故仍有使用的价值。单次注射后药代参数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