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颅内循环动脉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其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2例颅内循环动脉的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病情观察,预防动脉再次破裂。结果62例患者中,术后治愈24例,恢复良好31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4例。结论加强对患者颅内循环动脉的围手术期护理,能达到预防神经系统及内科并发症的发生的作用,能及时发现病情,有利于减少死亡率和并病残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夹闭术前预见术中动脉破裂有效预见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动脉夹闭术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的预见因素如动脉位置、动脉子阜、顶颈比、指向、术前Hunt-Hess评级、高血压病史及手术时机等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在75例患者的88个动脉夹闭术中,有16例患者的16个动脉发生术中破裂(占动脉18.2%,占患者22.9%),所有患者术后Rank评分为0分51例,2分8例,3分5例,4分3例,5分5例,6分3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P=0.036,优势比(OR)=0.408),术前Hunt-Hess评级(P=0.041,OR=0.426),动脉指向(P=0.008,OR=0.341),体是否具有小阜(P=0.008,OR=0.517),手术时机(P=0.000,OR=0.316)以及动脉顶颈比(P=0.028,OR=0.163)都是IAR发生的预见性因素,动脉的位置(P=0.187)不是预见性因素.结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评级为重症,动脉指向术者,体具有小子阜,早期手术以及顶颈比在1.97±0.67范围内的动脉在术中较易发生破裂,术中破裂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动脉瘤夹闭术 术中破裂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重建结合颅内动脉孤立术治疗前循环复杂动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载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前循环复杂动脉患者,行大脑中动脉血流重建和动脉孤立术。依据动脉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血流重建方式,包括对M2段及其远端的动脉采用低流量旁路移植5例,对M1段动脉采用中流量旁路移植4例,对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采用高流量旁路移植5例。术中或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和血管超声检查,以了解吻合口通畅与否及动脉闭塞状况。本组患者随访期为2~60个月。结果:低和中流量旁路移植的9例患者术后经过顺利,术后造影示吻合口均通畅。5例高流量旁路移植的患者中3例术后经过顺利,2例术后即刻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超声检查显示移植的血管内血栓形成。再次手术取栓,神经功能障碍1例完全恢复,另1例大部分恢复;术后复查造影示4例吻合口通畅,1例吻合口不通。结论:大脑中动脉血流重建结合动脉孤立术是治疗载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前循环复杂动脉的有效方法,应根据动脉部位和侧支循环状态,可选择高、中、低不同流量的旁路移植术式。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流重建
  • 简介:<正>患者,男性,66岁。2014年10月1日因"左下肢肿痛1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发生右侧膝关节外伤,1个月后逐渐出现左下肢小腿侧肿胀及疼痛,且症状逐渐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左下肢小腿部明显肿胀,局部可及搏动性肿块,大小约4cm×4cm大小,搏动节律与心律一致,右侧胫动脉及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可及,左侧胫动脉搏动未及。行下肢CT血管造影

  • 标签: 胫后动脉 下肢肿痛 搏动性肿块 假性动脉瘤 膝关节外伤 腓动脉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内介入治疗以及手术夹闭治疗应用于循环动脉临床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0例循环动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研究组50例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法下的患者术前状况、住院时间、治疗时间、医疗费用、手术时机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86.0%,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90.0%(P〉0.05)。结论:针对循环动脉患者,选择外科手术夹闭法或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法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血管内介入治疗法在具体手术时间上相对较短,手术结束后患者能够较快恢复,但是需花费的治疗费用相对较高。

  • 标签: 后循环动脉瘤 手术方式 预后影响
  • 简介:患者女,45岁,7天前突然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既往健康。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头颅CT平扫双侧裂池、前纵裂略高密度影。DSA(图1~4):右侧颈内动脉前床突段向后侧方囊状膨突动脉10mm×9mm,可见附壁血栓,外缘不规则。左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开口远端可见向上前方囊状膨突动脉7.0mm×4.2mm,外缘光滑。

  • 标签: 颈内动脉瘤 锁骨下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锁孔入路治疗破裂的前循环动脉的显微技术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眉弓眶上和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36例,包括前交通动脉13例,交通动脉16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7例。手术均为发病后1~3d进行。结果术中动脉显露良好,36例均成功夹闭,其中2例动脉术中破裂出血。29例恢复良好,6例轻残,1例死亡。结论锁孔入路可显著减小手术损伤及手术并发症。完善的术前准备和设计,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良好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锁孔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 简介:目的探讨夹闭术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开颅夹闭术治疗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的临床资料。结果夹闭完全82例,夹闭不全3例。出院时GOS评分1分5例,3分4例,4分6例,5分70例。60例出院随访1个月至3年,平均1.5年;病情均有进一步恢复。结论采用个体化入路,早期手术,尽早打开颈动脉池,酌情阻断载动脉等方法夹闭前循环破裂动脉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前循环动脉瘤 夹闭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的诊断方法,治疗时机的选择,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颅内前循环动脉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检查手段、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预后。结果在56例患者61个动脉中,直接手术夹闭57个,行载动脉孤立术2例(均为眼动脉),行动脉包裹术2例(眼动脉1例,前交通动脉1例)。本组治愈40例(71.4%),轻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7.1%)。结论三维DSA使动脉的诊断更加准确;动脉确诊应尽早手术,翼点入路是治疗前循环动脉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术后脑水肿和脑血管痉挛是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 简介:对于前循环动脉,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仍是疗效最为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动脉破裂后有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而且越早期破裂风险越大,因此对于Hunt-Hess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大部分作者建议早期手术,可以减少由于动脉再次破裂而造成的死亡和致残率。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采用翼点人路夹闭16例前循环动脉。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前循环 破裂 早期
  • 简介:1病历摘要女,50岁。入院12d前突发晕厥,意识丧失2min,清醒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可逐渐缓解;10d前突发额部胀痛,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及复视;7d前右侧上睑下垂并渐加重。既往体健,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右侧上睑下垂,不能自主睁眼,右侧眼球外展位,上转和内收受限。

  • 标签: RATHKE囊肿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颈内动脉交通动脉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7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7例颈内动脉交通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动脉51个,均行LVIS支架辅助栓塞或单纯LVIS支架贴覆术治疗。结果本组47例患者的动脉均栓塞成功。术中支架完全释放者35例,近全释放者1例,半释放者11例;其中4枚微小动脉(1.5mm×1.2mm~2.3mm×2.1mm)无法置入弹簧圈,进行单纯LVIS支架贴覆术。术后即刻Roymand分级,其中34枚完全栓塞,12枚近全栓塞,1枚部分栓塞(腔内有少量造影剂显影)。患者于术后4个月—2年行颅脑DSA复查示,12例近全栓塞患者转变为完全栓塞,1例部分栓塞患者转变为近全栓塞,无复发的病例。结论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交通动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

  • 标签: 动脉瘤 LVIS支架 栓塞疗效
  • 简介:<正>患者,男性,47岁。右小腿疼痛1天并进行性加重于2010年2月7日入院。3周前患者因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前后叶赘生物形成、二尖瓣前后叶脱垂并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机械置换术+心内赘生物清除术',术后经抗感染治疗恢复良好,术后第2周行走自如。患者既往有脑栓塞史,无吸毒史。体查:右小腿触及一约50mm×40mm肿物,右下肢皮温、皮色好,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胫后动脉 二尖瓣 感染性心内膜炎 赘生物 抗感染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