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4C ICL术后早期眼压波动情况及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行V4C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80例,测量记录不同时段眼压。对眼压高的患者予以局部、全身降眼压药物等处理,对所有患者实行舒适护理模式。结果:所有患者体验良好,术后眼压≥25mmHg的患者为73眼,占45.625%。眼压升高时段:术后1h为27眼,术后2h为25眼,术后4h为13眼,术后6h为4眼,术后12h为3眼,术后24h为1眼。术后1h、2h、4h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时段眼压与术前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V4C ICL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出现眼压升高后紧张焦虑的情绪,而且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银川爱尔眼科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9月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70例(140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的视力、眼压、屈光状态并与术前比较,观察术后拱高的变化。结果术后1天、1周、1、3及6个月随访拱高依次为(540.93±262.48)μm、(526.13 ±241.16)μm、(506.19±232.59)μm、(497.64±235.87)μm及(491.03±229.32)μm,呈逐渐下降态势。术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均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P<0.05)。结论高度近视ICL植入术后视力改善,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光眼患者联合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与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50例青光眼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 n=25)实施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 n=25)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与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前房深度、眼压等指标与常规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应用于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压力,提高视力水平,具备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在武汉、长沙、重庆爱尔眼科医院对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ICL术后5年以上的患者进行回访。收集术前及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拱高、眼轴长度(AL)、视觉问卷等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68例(320眼),随访时间为术后5~9(5.9±1.0)年。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为-18.25~-4.38(-10.47±3.08)D和-4.00~+0.38(-0.91±0.82)D。末次随访的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分别为0.15~1.71(1.10±0.20)和0.33~2.00(0.86±0.30)。末次随访的UCVA、BCVA均较术前提高(t=58.903、6.637,P<0.001),AL轻度增长(t=-9.136,P<0.001),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减少5.7%(t=10.07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拱高为24~1 300(402±185)μm。视觉症状问卷显示95%患者对手术满意,夜间视力和夜间驾驶容易度评分最低。共32眼(10.0%)出现并发症或已行手术治疗,包括白内障手术(5眼,占1.6%),ICL调位(10眼,占3.1%),ICL置换(9眼,占2.8%),ICL取出(2眼,占0.6%),外伤性视网膜脱离(3眼,占0.9%),玻璃体积血(1眼,占0.3%),脉络膜新生血管(1眼,占0.3%),黄斑出血(1眼,占0.3%)。结论:术后5年以上远期随访,ICL植入矫正中高度近视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高,而且存在较少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后房方位与拱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重庆爱尔麦格眼科医院因第一只眼将ICL置于水平位拱高高于750 μm而另一只眼将同长度ICL置于垂直位的双眼中高度近视患者32例。术前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下测量角膜水平直径(WTW)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前房深度(ACD)、睫状沟到沟(STS)水平直径、STS垂直直径以及晶状体厚度(LT)。术后随访大于6个月,采用UBM测量拱高。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多元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ICL置于垂直位眼较对侧眼术后拱高小(280±20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5,P<0.001),双眼STS水平-垂直直径差异为(0.42±0.21)mm。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双眼拱高差异与STS水平-垂直直径差异具有相关性(调整R2=0.545,F=10.30,P<0.001),与WTW、ACD和LT无明显相关性。以垂直位ICL拱高下降至理想范围(250~750 μm)为标准,对双眼STS水平-垂直直径差异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95%CI 0.764~0.985,P<0.001,最佳临界值为0.3,灵敏度为83.33%,特异性为100%。以双眼拱高差异≥100、200、300 μm为标准,分别对双眼STS水平-垂直直径差异绘制ROC曲线:AUC≥100 μm为0.859,P≥100 μm=0.007,最佳临界值为0.30,灵敏度为76.92%,特异性为100%;AUC≥200 μm为0.778,P≥200 μm=0.008,最佳临界值为0.36,灵敏度为77.78%,特异性为71.43%;AUC≥300 μm为0.754,P≥300 μm=0.015,最佳临界值为0.36,灵敏度为85.71%,特异性为66.67%。结论:ICL置于水平位后拱高偏高者,如果STS水平-垂直直径差异>0.3 mm,ICL置于垂直位拱高有极高的可能性下降至理想范围。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围术期护理在 散光人工晶体 ( ToricIol ) 植入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0 月期间 50 例白内障(二级核)散光大于 1.5D 的患者于我院进行白内障摘除联合 Toric 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了解本次研究项目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②通过伦理协会批准者。排除标准:①精神功能异常者;②具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等严重基础病变者),对比其经围术期护理后的裸眼远视力及屈光度及散光情况。 结果 手术治疗前, 50 例白内障患者的散光大于 1.5D ,裸眼视力为( 0.09±0.02 ),屈光度为( -14.58±2.36 ) D ;经手术治疗与围术期护理 1 个月后, 50 例患者的裸眼视力为( 0.85±0.20 ),屈光度为( -0.55±0.29 ) D ,散光也得到矫正。治疗后的三项对比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结论 研究表明 15%-29% 的白内障患者术前有> 1.5D 的散光,植入 Toric 人工晶体来矫正散光,则术后患者看远可提高脱镜率 , 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 ToricIol 植入术是一种精密且对操作技术要求非常高的术式,所以相应的优质、 科学、细致化的围术期护理,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对高度近视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45例(90眼),其中19例(38眼)行传统无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植入术(ICL V4组),26例(52眼)行ICL V4c植入术(ICL V4c组),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裸眼视力(UDVA)、矫正视力(CDVA)、眼压、拱高及残留屈光度、对比敏感度以及总高阶像差。结果两组术后1周、1、3个月UDVA、眼压、拱高及残留屈光度(等值球径、球径和柱径)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D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两组拱高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前房角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周、1、3个月,两组疗效指数和安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1.00;术后1周、1、3个月,两组间对比敏感度在各频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而术后1个月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1、3个月总高阶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 V4c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视觉质量与传统ICL植入术相当,临床应用更方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人工晶体植入术(LFCM)及青光眼小梁切除术(TM)三种手术联合治疗老年白内障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9例,依据随机数表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45例给予PHACO联合LFCM治疗,研究组44例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TM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78%,43/44)高于参照组(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2,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前房深度、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眼压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对应值更高或更低(t=8.146、1.988、4.760、5.461,均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7%,1/44)低于参照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1,P<0.05)。结论三种手术联合治疗老年白内障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功能,加宽前房深度,且安全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院医治的64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用掷硬币法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参照组用白内障超乳+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观察组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后,参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观察组的相关指标好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能提高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眼部术后健康,可推广。
简介:摘要巩膜内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固定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矫正无囊膜支持无晶状体眼的新方法,可有效避免缝合IOL与缝线相关的并发症。巩膜内无缝线后房型IOL固定有多种方法,包括制备巩膜隧道类的采用针或玻璃体视网膜刀进行的无缝线巩膜内固定IOL植入、Yamane法带凸缘巩膜内IOL双针固定技术、经结膜入路法、自闭式巩膜切口固定法;以及制备巩膜瓣类的纤维蛋白胶辅助的巩膜内无缝线IOL固定术、无纤维蛋白胶辅助需缝合的IOL固定术。结果显示巩膜内无缝线后房型IOL固定是一种有效、安全、实用的手术方法,术后短期随访效果令人满意。但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病例数有限且随访时间较短,尚需对更多病例进行长期随访以明确其远期效果及安全性、稳定性。(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91-99)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拆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护理方式,总结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接受的90例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拆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为对象,依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组,对照组的案例实施常规护理,另外实验组的案例实施术后综合护理,护理后对结果分析和总结。结果:实验组出现角膜水肿、前房出血、前房渗出的案例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收治的72例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接受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并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此次收治的72例白内障患者接受治疗及护理后,有69例患者的视力恢复至0.3,其余3例视力恢复至0.2;术后一周,有55例视力恢复至0.7,有13例视力恢复至0.5,其余4例视力恢复至0.4;术后三个月,所以患者视力均恢复至0.5以上,手术均成功(100%),且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对接受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实施护理具有较高的应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PACG)伴白内障 患者治疗中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联合前房角分离术 的应用情况 。方法 本次研究中 100 例患者均于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入我院进行治疗,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50 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50 例,均实施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联合前房角分离术 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以及中央前房深度 。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视力以及中央前房深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升,眼压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所降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中央前房深度与慢 性 闭角型青光眼相比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视力以及眼压水平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Phaco-IOL)联合前房角分离术 在急性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均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各类患者眼压升高以及视力降低情况 。
简介:摘要:电石英晶体滤波器能够在各种电子产品运行中起到良好的滤波作用,本文以10MHz带阻型电石英晶体滤波器研制为例,设计出基于三节3晶体格型电路为基础的中高频带阻型晶体滤波器产品,以此为相关设计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与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方法: 收集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本院收治的 82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历号奇偶数分成两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服务 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41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效果。 结果: 在护理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5.12%,对照组为 78.040%,对比数据,差异性显著( P<0.05)。 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减少医患纠纷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对视力恢复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 2018 年 9 月 -2019年 9 月间于我院确诊的 58 名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常规、超声 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及临床参数变化情况。 结果:超声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为 96.42% 远高于常规组 71.43% ,其视力水平要明显优于常规组,前后房水蛋白含量也更高 , P< 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减轻疾病症状,提高患者视力恢复效率,具有研究意义。
简介:摘要:人工晶体作为一种医疗器械,近年实现突破性飞跃。一方面,人工晶体作为医疗器械,解决了临床问题,挽救了患者视力,提升了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因人工晶体质量问题亦带来手术风险。本文总结一例人工晶体质量问题导致植入后即刻再取出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思考植入物质量管理现状,制定植入物偶发质量问题标准应对预案,将患者损害降至最低的同时,确保患者知情权,着力事件解释工作,加强医疗器械质量相关不良事件监测力度,有效反馈,是确保医疗质量,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重要举措。